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智庆专利>正文

可弯折固定的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50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弯折固定的扳手,其主要是利用扳动头、枢接件、握持部组成一扳手本体,该扳动头具有一可扳转螺固件的扳动部以及一枢设块,该握持部前端设有一枢设块,枢设块外周设有齿纹,该枢接件前后两端分别具有一枢设槽,该枢设槽供扳动头以及握持部的枢设块套设,并以枢轴将其枢固,呈可转动的结合状,枢接件中央设有一调整轮,该调整轮上、下两端分别螺设有一卡抵件,当转动该调整轮时,卡抵件可向枢设槽方向伸出,并卡抵住扳动头以及握持部枢设块的齿纹,扳动头与握持部固定所需调整的角度位置,以免在施力扳转螺固件时扳手角度改变,因此可提供一个稳固且适合施工作业处障碍形状的施力处,以方便使用者在各种施工作业环境下扳动螺固件。(*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扳动头可与扳手握持部进行适当角度调整,并具有固定调整角度功能,以根据不同施工环境,调整出便于操作的扳手形状的可弯折固定的扳手。二
技术介绍
当前民众亲自动手布置家中的DIY风气日盛,而且国内手工工具发展已相当成熟稳定,其中,不论是产品种类或是结构质量,都荣获国内外一致肯定,手工工具生产业界这几年来为了使一般消费大众在使用时更为便捷,于是各种易于操作或附带人性化功能的手工具陆续问市。扳手在操作时,若遇施工作业处具有障碍物阻挡,则使用者便不易将扳手的扳动头套于螺固件上,因而导致操作不便,有鉴于此,各家厂商无不竞相推出克服这一问题的扳手结构,请参阅台湾专利第M247347号,“方便操作施力的棘轮扳手”,其主要是将扳手头与扳手握持部形成一小角度的弯折,另,扳手头与握持部位于不同轴连接,这样,在使用时便可以倾斜方式套设而将扳手扳头部套设于螺固件上,并进行扳动;然而,此种扳手由于弯折角度是在出厂前便故定成型,因此无法根据施工作业环境的不同而进行适当的角度调整,故,在使用上需要迁就于扳手的形状,这样并无法有效改善使用者所面临的问题。再参阅台湾专利第501518号,“棘轮扳手头端与握柄之角度调整结构改良”,其主要是利用在扳手扳动头与扳手握持部的一端设置相对应的枢设结构,并以一枢轴将其枢固成可进行相对角度调整的形状,以配合不同施工作业环境的需求;然而,此种扳手在扳手头与握持部之间仅具有一处可活动的枢轴结构,因其扳手头与握持部之间仅设有一枢轴结构,故,无法将扳手头与握持部之间调整为平行,但又位于不同轴连接的相对位置,而是仅能将扳手头与握持部调整为一相互倾斜的状态,这样则会使扳手在扳动时的力臂大幅度减小,从而造成操作不易等使用上的不便。继续参阅台湾专利第497525号,“多节式扳手”,其主要是利用多个相互枢设的连接块构成扳手的握持部,而使该握持部可做出各种变换的角度调整,以避开施工作业处附近的障碍物,方便使用者操作;然而,此种多节式扳手在使用时,由于握持部是由数块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块构成,故,握持时容易弯折扭曲,并不利于使用者施力,且过多的连接块也会造成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等等各种缺点,这样会使产品成本提高,减少消费者购买意愿。参阅台湾专利第492385号,“扳手之弯折定位结构改良”,其主要是以头部、连接部以及握持部所组成;该头部与握持部一端设有一连结块,且该连结块上设有齿面,该连接部前、后两端可供连结块套设,且该连结部可与齿面相对应,并可卡抵齿面以固定头部与握持部的调整角度;然而,此种弯折扳手结构,其连结块内部组件相当复杂,不仅在组装上相当不便,更会使生产成本提高,并增加产品故障机率,而且此种现有弯折扳手的头部与握持部所能弯折的角度相当有限,仅能做出一小角度的弯折,因此并不能有效的提供使用者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状态,所以,这种生产不便、成本偏高、容易故障、使用不良的弯折扳手实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就整体而言,现有的各种弯折扳手都不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确有进行改进的必要。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可弯折固定的扳手,其利用扳动头、枢接件、握持部组成一扳手本体,扳动头与握持部都采用可转动的结合状态枢设于枢接件上,使用时可随意调整出适合施工作业处形状的状态,并可借助调整轮将其所需要调整的角度位置固定,可提供一种稳固且适合施工作业处障碍形状的施力处,方便使用者在各种环境下扳动螺固件,有效克服现有扳手不容易适应施工作业处障碍物而进行弯折调整等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可弯折固定的扳手,包括一扳手本体,该扳手本体由一扳动头、一枢接件及一握持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动头具有一可扳动螺固件的扳动部,该扳动头一端设有一枢设块,该枢设块枢设于枢接件上,并呈可转动枢设状;所述握持部一端设有一枢设块,该枢设块枢设于枢接件上,并呈可转动枢设状;所述枢接件两端分别设有一供枢设块套设的枢设槽,枢接件中央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与枢设槽相连通,且容置槽容置有一调整轮,该调整轮上、下两端分别螺设有一卡抵件,旋动调整轮,使调整轮上、下两端的卡抵件向外伸出并卡抵住枢设块,令扳动头与握持部固定保持所需调整的角度。前述的可弯折固定的扳手,其中枢设块外周环设有齿纹,卡抵件外端设有卡抵部;通过卡抵部与齿纹增加卡抵件对扳动头与握持部的卡固力。前述的可弯折固定的扳手,其中枢轴与一C形扣相配合,可以增强稳固性。本技术提供的可弯折固定的扳手的有益效果是,其可改善现有扳手不容易适应施工作业处障碍物而进行弯折调整等缺点。为此,利用扳动头、枢接件、握持部组成一扳手本体,该扳动头具有一可扳转螺固件的扳动部以及一枢设块,握持部前端设有一枢设块,枢设块外周设有齿纹,该枢接件前后两端分别具有一枢设槽,枢设槽供扳动头及握持部的枢设块套设,并通过枢轴将其枢合固定,呈可转动的结合状态,枢接件中央设有一调整轮,该调整轮上、下两端分别螺设有一卡抵件,当转动调整轮时,卡抵件可向枢设槽方向伸出,并卡抵住扳动头及握持部枢设块的齿纹,另,扳动头与握持部固定所需调整的角度位置,以避免在施力扳转螺固件时扳手角度改变的问题;本技术可弯折固定的扳手,其扳动头与握持部都采用可转动的结合状态枢设于枢接件上,所以,在使用时可随意调整出适合施工作业处形状的状态,并可借助调整轮将其所需要调整的角度位置固定,提供一种稳固且适合施工作业处障碍形状的施力处,方便使用者在各种环境下扳动螺固件,具有较佳的实用性,值得产业推广,并公诸于社会大众。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弯折固定的扳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弯折固定的扳手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可弯折固定的扳手剖示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可弯折固定的扳手动作状态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可弯折固定的扳手另一动作状态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可弯折固定的扳手再一动作状态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中主要部件标号说明1扳动头、11扳动部、12枢设块、121凹穴、122齿纹、2枢接件、21枢设槽、22容置槽、221贯穿孔、3握持部、31枢设块、311凹穴、312齿纹、41枢轴、42调整轮、421螺孔、43卡抵件、431卡抵部、44C形扣。五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弯折固定的扳手,这种可弯折固定的扳手,其主要包括一扳手本体,该扳手本体由一扳动头1、一枢接件2及一握持部3组成;其中该扳动头1前端具有一扳动部11,扳动部11可套设于螺固件以将其扳转,扳动头1后端设有一枢设块12,该枢设块12可与枢接件2枢设呈可转动的结合状态,枢设块12外侧设有凹穴121,而枢设块12外周环设有齿纹122;该枢接件2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枢设槽21,该枢设槽21可配合枢轴41而与扳动头1或握持部3枢设;枢接件2中央设有一容置槽22,该容置槽22上下两端通过贯穿孔221与枢设槽21相连通,且容置槽22可供一调整轮42容置;调整轮42中央设有螺孔421,该螺孔421上下两端可供二柱状的卡抵件43螺设,卡抵件43的其余长度则分别伸入容置槽22上下两端的贯穿孔221内,借助卡抵件43将调整轮42限位于容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弯折固定的扳手,包括一扳手本体,该扳手本体由一扳动头、一枢接件及一握持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动头具有一可扳动螺固件的扳动部,该扳动头一端设有一枢设块,该枢设块枢设于枢接件上,并呈可转动枢设状;所述握持部一端设有一枢设块,该枢设块枢设于枢接件上,并呈可转动枢设状;所述枢接件两端分别设有一供枢设块套设的枢设槽,枢接件中央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与枢设槽相连通,且容置槽容置有一调整轮,该调整轮上、下两端分别螺设有一卡抵件,旋动调整轮,使调整轮上、下两端的卡抵件向外伸出并卡抵住枢设块,令扳动头与握持部固定保持所需调整的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