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厚飞专利>正文

结构改良的扳手握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91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扳手握柄,该扳手本体的柄部由一圆形金属棒材经锻造而呈逐渐扩张的凹弧形,此一设计可大幅降低产制的成本,并可减轻扳手本体的重量。该扳手本体柄部的二侧延伸越过整个握柄的横向中线,故当使用者的手握持于握柄扳转操作时,该扳手本体柄部的侧壁可承受大部份的横向扳动力。由于该侧壁为与扳手本体一体锻造成型的钢性材质,故可有效的将扳转力量传递至扳手本体的头部,于长时间使用下不致造成该握体的位移,握体更无分离于柄部的可能,操作使用上相当安全、可靠,实具产业利用性及进步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扳手,尤指一种结构改良的扳手握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要求也从能用就好的老旧思维,变得相当细腻和要求,唯有不断进步或创新的构想,产生新的形态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并有效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考验下生存。参照现有技术TW公告编号第500028号“手工具柄部结构改良”专利案,其主要特征在于手工具柄部形成一凹槽部,凹槽部的长度可由手工具的头部适当位置延伸至手工具柄部适当位置,由此,整体手工具因柄部凹槽部的结构,可减轻其重量。然该握套胶合于柄部,该握套与柄部间的结合面是横向的平面,且该手工具柄部的二侧壁并未延伸越过整个握柄的横向中线,而该设于柄部上的握套侧缘越过整个握柄的横向中线。故当使用者操作扳转手工具时,握套会承受大部份的横向扳动力,极易造成握套的位移或其与柄部间的间隙加大,于长时间使用下握套更有分离于柄部的可能,操作使用上并不安全、可靠。上述现有手工具柄部结构所衍生的种种缺陷,实有加以研发改良的必要。因此,本专利技术想排除或至少减轻先前技术所遭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结构改良的扳手握柄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专利技术目的在于现有手工具的握套胶合于柄部,该握套与柄部间的结合面是横向的平面,且该手工具柄部的二侧壁并未延伸越过整个握柄的横向中线,而该设于柄部上的握套侧缘越过整个握柄的横向中线,故当使用者操作扳转手工具时,握套会承受大部份的横向扳动力,极易造成握套的位移或其与柄部间的间隙加大,于长时间使用下握套更有分离于柄部的可能,操作使用上并不安全、可靠。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扳手握柄,其包括一扳手本体,其一端为头部,另端为柄部,该头部内枢设有一驱动头及一用以控制驱动头转向的棘动机构,该柄部的二侧壁间设有一凹陷,该凹陷相对位于扳手本体具驱动头的一侧;一握体,由聚合物制成,该握体结合于扳手本体的柄部,该握体的内缘卡固于扳手本体的凹陷内;其中,该扳手本体柄部的二侧壁延伸越过整个握柄的横向中线,而可有效地承受及传递扳动力量,使该握体没有位移或分离于柄部的可能。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扳手握柄,其包括一扳手本体,其一端为头部,另端为柄部,该头部内枢设有一驱动头及一用以控制驱动头转向的棘动机构,该柄部的二侧壁间设有一凹陷,该凹陷的底面设有一破孔,该凹陷相对位于扳手本体具驱动头的一侧;一饰条,设于该凹陷的破孔内;一握体,由聚合物制成,该握体设于扳手本体的柄部,并可与饰条结合,该握体的内缘卡固于扳手本体的凹陷内;其中,该扳手本体柄部的二侧壁延伸越过整个握柄的横向中线,而可有效地承受及传递扳动力量,使该握体没有位移或分离于柄部的可能。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结构改良的扳手握柄,该扳手本体的柄部由一圆形金属棒材经锻造而呈逐渐扩张的凹弧形,此一设计可大幅降低产制的成本,并可减轻扳手本体的重量。该扳手本体柄部的二侧延伸越过整个握柄的横向中线,故当使用者的手握持于握柄扳转操作时,该扳手本体柄部的侧壁可承受大部份的横向扳动力。由于该侧壁为与扳手本体一体锻造成型的钢性材质,故可有效地将扳转力量传递至扳手本体的头部,于长时间使用下不致造成该握体的位移,握体更无分离于柄部的可能,操作使用上相当安全、可靠,实为一极具产业利用性及进步性的设计。其它目的、优点和本专利技术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使之更加显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扳手本体的仰视图;图4为图1的4-4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图5的7-7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四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四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五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中符号说明10扳手本体 11头部 12柄部13驱动头 14侧壁 15凹陷151螺孔152破孔 153穿孔20握体 21凸起 211卡块212卡孔22外侧缘 23阶级穿孔24螺栓 25封闭件 26结合件30饰条 31螺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权利要求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参照图1及图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其包括有一扳手本体10及一握体20。该握体20可利用镶埋注塑直接成形于扳手本体10的柄部12,且相对位于扳手本体10具驱动头13的一侧。扳手本体10的一端为头部11,另端为柄部12,该扳手本体10的头部11内枢设有一驱动头13及一用以控制驱动头13转向的棘动机构(图中未示)。同时参照图3,该扳手本体10的柄部12由一圆形金属棒材经锻造而呈逐渐扩张的凹弧形,该柄部12的二侧壁14间设有一凹陷15,该凹陷15相对位于扳手本体10具驱动头13的一侧。此一设计可大幅降低产制的成本,并可减轻扳手本体10的重量。于第一个实施例中该凹陷15内设有二螺孔151。握体20由聚合物制成,该握体20的内缘设有对应于扳手本体10凹陷15的凸起21,该握体20的外侧缘22滑顺地连接于柄部12侧壁14的弯弧线条,以使整个握柄符合人体工学。于第一个实施例中该握体20设有二阶级穿孔23。参照图4,可将螺栓24穿设于握体20的阶级穿孔23而螺锁于凹陷15的螺孔151内,以使握体20可稳固地结合于扳手本体10的柄部12。并可将一封闭件25迫入阶级穿孔23的大径孔内,以将阶级穿孔23封闭,具有美观的高贵质感。于第一个实施例中该封闭件25为一钢珠。图4进一步显示该扳手本体10柄部12的二侧壁14延伸越过整个握柄的横向中线,故当使用者的手握持于握柄扳转操作时,该扳手本体10柄部12的侧壁14可承受大部份的横向扳动力。由于该侧壁14为与扳手本体10一体锻造成型的钢性材质,故可有效地将扳转力量传递至扳手本体10的头部11,于长时间使用下不致造成该握体20的位移,握体20更无分离于柄部12的可能,操作使用上相当安全、可靠。图5及图6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差别在于凹陷15的底面设有一破孔152,该破孔152供一饰条30容置。于第二个实施例中该饰条30设有二螺孔31可供螺栓24螺设。参照图7,该扳手本体10柄部12的二侧壁14同样延伸越过整个握柄的横向中线,故当使用者的手握持于握柄扳转操作时,该扳手本体10柄部12的侧壁14可承受大部份的横向扳动力,该握体20没有位移或分离于柄部12的可能,第二个实施例所达成的功效同于第一个实施例。图8及图9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例,第三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差别在于凹陷15的底面设有二穿孔153,该穿孔153供设于凸起21上的卡块211穿置卡固,以使握体20可稳固地结合于扳手本体10的柄部12,第三个实施例所达成的功效同于第一个实施例。图10及图11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实施例,第四个实施例与第三个实施例相同,差别在于握体20的凸起21上设有二卡孔212,可将一结合件26穿设于穿孔153及凸起21的卡孔212,利用高周波将结合件26与握体20接合,以使握体20可稳固地结合于扳手本体10的柄部12,第四个实施例所达成的功效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改良的扳手握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扳手本体,其一端为头部,另端为柄部,该头部内枢设有一驱动头及一用以控制驱动头转向的棘动机构,该柄部的二侧壁间设有一凹陷,该凹陷相对位于扳手本体具驱动头的一侧;一握体,由聚合物制成, 该握体结合于扳手本体的柄部,该握体的内缘卡固于扳手本体的凹陷内;其中,该扳手本体柄部的二侧壁延伸越过整个握柄的横向中线,而可有效地承受及传递扳动力量,使该握体没有位移或分离于柄部的可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厚飞
申请(专利权)人:胡厚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