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同步夹具之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476 阅读:4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压同步夹具之构造,包括一本体、一压缸、二凸轮、二滑块、二夹头。本体上方有容置槽、滑槽供组装凸轮及滑块,并有垂直之容置孔供组装压缸;压缸内有活塞及连结一体之驱动杆,驱动杆端头有沟槽之连动块,压缸上方压力入出孔连通于本体之通孔;二凸轮配合轴心杆、轴承而框组于容置槽中,其第一凸部连结于压缸驱动杆连动块之沟槽,其第二凸部连结于滑块;二滑块组合于本体之上方滑槽,以封闭块封闭,其上方锁合夹头,其下方有连动槽供凸轮之第二凸部连结;本体有润滑油注入孔,其相通于本体之滑槽、容置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偏心凸轮的结构,使二夹头同步动作,具有动作快速、夹定力强之功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夹具之构造,特别是涉及一种同步动作、快速夹定工件的油压同步夹具的构造。
技术介绍
常用之夹具,都是呈一夹头为固定位置,另一夹头连结于螺杆或一压缸之伸缩杆。若是由螺杆驱动,存在动作缓慢的问题;若是由压缸伸缩杆驱动,虽然动作比前者快,但是只有一夹头动作,其动作速度仍慢于本技术之双夹头同时同步动作。又,无论是螺杆,还是压缸驱动,习知只有一夹头动作和直接由螺杆、压缸伸缩杆动作,其产生的夹力仍弱于本技术采用的偏心凸轮使双夹头同时动作。换言之,常用的夹具存在动作速度慢、夹定力弱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油压同步夹具之构造,包括一本体、一压缸、二凸轮、二滑块、二夹头,其中所述本体,上方设有容置槽、滑槽供组装二凸轮及二滑块,并设有垂直之容置孔供组装压缸;所述压缸,内有活塞及连结一体之驱动杆,驱动杆端头设有沟槽之连动块,压缸上、下端设有压力入出孔,上方压力入出孔连通于本体之通孔,而得输入、排出气油压力,使活塞及其驱动杆可升降而伸缩;所述二凸轮,配合轴心杆、轴承而框组于本体容置槽中,其具有第一、二凸部,第一凸部连结于压缸驱动杆连动块之沟槽,第二凸部连结于滑块;所述二滑块,组合于本体之上方滑槽而可呈水平动作,再以封闭块封闭,其上方锁合夹头,其下方设有连动槽供凸轮之第二凸部连结。藉由上述,其压缸驱动杆伸缩时,连动块可令凸轮旋转,得让二滑块及二夹头同步靠合、分开之功效。所述本体设有润滑油注入孔,其相通于本体之滑槽、容置槽,可将润滑油注入滑槽、容置槽中,使得滑块、凸轮润滑之效果。本技术采用偏心凸轮的结构,配合压缸之驱动杆,形成杠杆原理之施力作用,使得二滑块、二夹头产生强大之夹合力效果,达到强力、稳固夹定工件之功效;同时,压缸使二夹头同步分开、夹合动作,达到快速分开、夹合之功效,进而使得对工件加工过程时间,达到省时之功效;而且,压缸及凸轮旋转之控制,,可使二滑块二夹头精密夹定工件之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附图3是附图1的剖视图。附图4是本技术夹定工件状态的剖视图。附图5是附图4的A-A侧视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工件; 10---本体; 11---压缸;110---下方压力入出孔; 111---上方压力入出孔; 12---活塞;13---驱动杆 14---连动块;15---沟槽;16---通孔; 17---容置槽;18---滑槽;180---封闭块; 19---润滑油注入孔; 20---凸轮;21---第一凸部; 22---第二凸部; 23---轴心杆;24---轴承; 25---滑块; 26---连动槽;27---夹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附图1、2、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油压同步夹具之构造,包括一本体10、一压缸11、二凸轮20、二滑块25、二夹头27,其中所述本体10,上方设有容置槽17、滑槽18供组装二凸轮20及二滑块25,并设有垂直之容置孔供组装压缸11;所述压缸11,内有活塞12及连结一体之驱动杆13,驱动杆13端头设有沟槽15之连动块14,压缸11上端设有上方压力入出孔111,压缸11下端设有下方压力入出孔110,上方压力入出孔111连通于本体10之通孔16,而得输入、排出气油压力,使活塞12及其驱动杆13可升降而伸缩;所述二凸轮20,配合轴心杆23、轴承24而框组于本体容置槽17中,其具有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第一凸部21连结于压缸11驱动杆13连动块14之沟槽15,第二凸部22连结于滑块25;所述二滑块25,组合于本体10之上方滑槽18而可呈水平动作,再以封闭块180封闭,其上方锁合夹头27,其下方设有连动槽26供凸轮20之第二凸部22连结。藉由上述,其压缸11驱动杆13伸缩时,连动块14可令凸轮20旋转,得让二滑块25及二夹头27同步靠合、分开之功效。所述本体10设有润滑油注入孔19,其相通于本体10之滑槽18、容置槽17,可将润滑油注入滑槽18、容置槽17中,使得滑块25、凸轮20润滑之效果。请参阅附图4、5所示,本技术欲夹定工件1时,先使压缸11上方压力入出孔111、本体10通孔16呈输入压力(气压、油压)状态,而压缸11下方压力入出孔110则呈可消除压力状态,此时可令活塞12及其驱动杆13、连动块14下降,连动块14可牵动两凸轮20之第一凸部21,形成使两凸轮20向下旋转动作,而使两凸轮20之第二凸部22呈向中心旋转之动作,两凸轮20之第二凸部22即是可令二滑块25二夹头27向中心靠合,达到两夹头27可夹定工件1之作用,且可对工件1达到定中心之效果。请参阅附图3所示,本技术欲放松工件1时,先使压缸11下方压力入出孔110呈输入压力、上方压力入出孔111及本体10通孔16则呈可消除压力状态,此时压缸11之活塞12驱动杆13连动块14呈上升,而可连动两凸轮20之第一凸部21向上旋转动作,两凸轮20之第二凸部22即呈向外旋转,令二滑块25二夹头27呈分开动作,即是可放松工件1。权利要求1.一种油压同步夹具之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一压缸、二凸轮、二滑块、二夹头,其中所述本体,上方设有容置槽、滑槽供组装二凸轮及二滑块,并设有垂直之容置孔供组装压缸;所述压缸,内有活塞及连结一体之驱动杆,驱动杆端头设有沟槽之连动块,压缸上、下端设有压力入出孔,上方压力入出孔连通于本体之通孔;所述二凸轮,配合轴心杆、轴承而框组于本体容置槽中,其具有第一、二凸部,第一凸部连结于压缸驱动杆连动块之沟槽,第二凸部连结于滑块;所述二滑块,组合于本体之上方滑槽而可呈水平动作,再以封闭块封闭,其上方锁合夹头,其下方设有连动槽供凸轮之第二凸部连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压同步夹具之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润滑油注入孔,相通于本体之滑槽、容置槽,可将润滑油注入滑槽、容置槽中。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油压同步夹具之构造,包括一本体、一压缸、二凸轮、二滑块、二夹头。本体上方有容置槽、滑槽供组装凸轮及滑块,并有垂直之容置孔供组装压缸;压缸内有活塞及连结一体之驱动杆,驱动杆端头有沟槽之连动块,压缸上方压力入出孔连通于本体之通孔;二凸轮配合轴心杆、轴承而框组于容置槽中,其第一凸部连结于压缸驱动杆连动块之沟槽,其第二凸部连结于滑块;二滑块组合于本体之上方滑槽,以封闭块封闭,其上方锁合夹头,其下方有连动槽供凸轮之第二凸部连结;本体有润滑油注入孔,其相通于本体之滑槽、容置槽。本技术采用偏心凸轮的结构,使二夹头同步动作,具有动作快速、夹定力强之功效。文档编号B25B11/00GK2902582SQ20062004137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魏嘉茂 申请人:上海全懋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压同步夹具之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一压缸、二凸轮、二滑块、二夹头,其中:    所述本体,上方设有容置槽、滑槽供组装二凸轮及二滑块,并设有垂直之容置孔供组装压缸;    所述压缸,内有活塞及连结一体之驱动杆,驱动杆端头设有沟槽之连动块,压缸上、下端设有压力入出孔,上方压力入出孔连通于本体之通孔;    所述二凸轮,配合轴心杆、轴承而框组于本体容置槽中,其具有第一、二凸部,第一凸部连结于压缸驱动杆连动块之沟槽,第二凸部连结于滑块;所述二滑块,组合于本体之上方滑槽而可呈水平动作,再以封闭块封闭,其上方锁合夹头,其下方设有连动槽供凸轮之第二凸部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嘉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全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