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板转角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3964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板转角组件,属一种建筑用板材拼接块,包括纵向截面呈L型转角的内板与外板,且内板与外板拼接为整体,所述外板的纵向转角部位呈圆弧形,且内板与外板之间还设有填充体;所述内板与外板的上下端部、以及转角部位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用于与其他转角板组件相互拼接的企口。通过将外板、内板与填充体拼接为整体,使得产品的一致性高,转角板组件与组件之间拼接产生的间隙较小,且转角部位两侧的墙体为整体式结构,安装较为简便,整体强度高,外板圆弧型转角也提升了其美观性,并不易吸附灰尘,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复合板转角组件结构简单,适宜于通过专用设备进行生产,生产效率较高,易于推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板转角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板材拼接块,更具体的说,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复合板转角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临时建筑以及室内隔断等建筑形式的日益增多,复合板材的应用越来越得到普及,而复合板材应用中的转角问题一直是此类板材所存在的问题,目前市面上复合板材的转角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使用专用连接件将两片墙面板连接,然后再使用胶水类产品封闭其间隙,其缺点是安装麻烦,外形不美观,牢固性差,容易产生间隙,从而影响防水、防尘和隔热性能。另一种是使用一整片板材切割折弯加工成型,外板两侧面为一整体,内板和保温芯材为两个独立部分,其缺点是板材整体强度较低,在安装时容易产生间隙,从而影响整体墙面性能。还有一种是将外板与内板设置为一整体,采用内外板独立制作,然后拼接而成,其转角部分为90度的直角。其缺陷是制作工艺复杂,产品形状单一;并且前述复合板材的转角结构在进行加工时容易将作为其原材料的彩钢板上的烤漆破坏,从而产生锈蚀,同时板材的转角部分还极易积累灰尘,基于目前复合板材转角结构所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其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复合板转角组件,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复合板材转角结构强度较低,安装时易产生间隙,产品形状单一以及美观性差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复合板转角组件,包括纵向截面呈L型转角的内板与外板,且内板与外板拼接为整体,所述外板的纵向转角部位呈圆弧形,且内板与外板之间还设有填充体;所述内板与外板的上下端部、以及转角部位的左右两侧中的任意部位设有用于与其他转角板组件相互拼接的企口。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内板与外板的上下端部、以及转角部位左右两侧的企口均相互吻合。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内板与外板转角部位左右两侧的企口是公母企口。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内板与外板转角部位左右两侧的公母企口内部填充有聚氨酯发泡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内板与外板之间的填充体是岩棉、玻璃棉、PU发泡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当中的任意一种,且填充体与内板、外板的接触面之间还涂覆有聚氨酯发泡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内板的纵向转角部位为直角型转角,且内板与外板纵向转角部位的角度相同或相似。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板纵向转角圆弧形的半径尺寸等于内板、外板以及填充体厚度的总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将外板、内板与填充体拼接为整体,使得产品的一致性高,并且此种转角结构的复合板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可使得作为原材料的彩钢板不易受损,可减少产品使用中的锈蚀现象,转角板组件与组件之间拼接产生的间隙较小,且转角部位两侧的墙体为整体式结构,安装较为简便,整体强度高,夕卜板圆弧型转角也提升了其美观性,且不易积累灰尘,同时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复合板转角组件结构简单,适宜于通过专用设备进行生产,生产效率较高,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复合板转角组件,包括纵向截面呈L型转角的内板I与外板2,且内板I与外板2拼接为整体,所述外板2的纵向转角部位呈圆弧形,且内板I与外板2之间还设有填充体3 ;所述内板I与外板2的上下端部、以及转角部位的左右两侧中的任意部位设有用于与其他转角板组件相互拼接的企口 4。另外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结构是将前述内板I的纵向转角部位设置为直角型转角,且内板I与外板2纵向转角部位的角度相同或相似,即在实际生产中允许以90度为基准存在一定范围内的误差值。较为优选的是,上述外板2纵向转角的圆弧形的半径尺寸最好设置为等于内板1、外板2以及填充体3厚度的总和,有利于增加该纵向转角两侧的平整性。为减少上述实施例中转角板组件与组件之间拼接的缝隙,本技术用于解决技术问题优选的实施例是在上述基础之上,将内板I与外板2的上下端部、以及转角部位左右两侧的企口 4均设置为相互吻合。而更加优选的是,将前述的内板I与外板2的转角部位左右两侧的企口 4设计为公母企口,并且在公母企口的内部最好填充聚氨酯发泡胶。参考 图2所示,所述内板I与外板2之间的填充体3是岩棉(也称石棉)、玻璃棉、PU发泡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当中的任意一种,并且在且棉芯与内板1、外板2的接触面之间还涂覆有聚氨酯发泡胶,而前述聚氨酯发泡胶有可采用单组份聚氨酯胶水和双组份聚氨酯胶水两种中的任意一种,且填充体3与内板1、外板2的接触面之间还涂覆有聚氨酯发泡胶。本技术在实际使用中,岩棉转角板组件的四周均可与其他的转角版组件相互拼接,且内板I与外板2上相互吻合的企口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墙体因拼接所产生的缝隙,使得墙角部位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即能很好的保证其防水、防火和隔热性能。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 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板转角组件,包括纵向截面呈L型转角的内板(I)与外板(2),且内板(I)与外板(2)拼接为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2)的纵向转角部位呈圆弧形,且内板(I)与外板(2)之间还设有填充体(3);所述内板(I)与外板(2)的上下端部、以及转角部位的左右两侧中的任意部位设有用于与其他转角板组件相互拼接的企口(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转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I)与外板(2)的上下端部、以及转角部位左右两侧的企口(4)均相互吻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板转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I)与外板(2)转角部位左右两侧的企口(4)是公母企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转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I)与外板(2)转角部位左右两侧的公母企口内部填充有聚氨酯发泡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转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I)与外板(2)之间的填充体(3)是岩棉、玻璃棉、PU发泡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当中的任意一种,且填充体(3)与内板(I)、外板(2)的接触面之间还涂覆有聚氨酯发泡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转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I)的纵向转角部位为直角型转角,且内板(I)与外板(2)纵向转角部位的角度相同或相似。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复合板转角组件,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板转角组件,包括纵向截面呈L型转角的内板(1)与外板(2),且内板(1)与外板(2)拼接为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2)的纵向转角部位呈圆弧形,且内板(1)与外板(2)之间还设有填充体(3);所述内板(1)与外板(2)的上下端部、以及转角部位的左右两侧中的任意部位设有用于与其他转角板组件相互拼接的企口(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成全
申请(专利权)人:罗保盛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