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并丝张力控制放线架,其特征在于:由框架式放线架、托盘、纱管立柱、过丝横梁、过丝瓷眼、并丝支架、并丝瓷眼及张力调节器构成,在框架式放线架内的底部水平安装托盘,在该托盘上均布固装有多排纱管立柱,在框架式放线架的上表面并排设置多跟横梁,在各横梁上均匀设置有对应下部各纱管立柱的过丝瓷眼,在框架式放线架的顶部固装有并丝支架,在该并丝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并丝瓷眼,在该并丝支架顶部安装有一位于并丝瓷眼上部的张力调节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能够起到对并丝过程中丝线张力的有效调节,保证并丝过程的顺畅高效,同时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的作用,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并丝张力控制放线架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缆电线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并丝张力控制放线架。
技术介绍
为确保编织产品的质量,在将编织使用的材料并丝时,应保证每根(股)的并丝在长度基本一致的前提下保证其张力基本一致,否则将出现编织表面不平整的问题。现有技术是用一个放线支架放线。支架的上面横梁上装有一个瓷质的并丝专用件,用以将多根丝并在一起;而后在收线处安装一个张力调整张力个张力调节器。该放线架为了不使丝线在并在一起前就互相搅在一起,进而导致丝线的长度不一致,而将横梁的高度定在2m左右。用此种放线架时,每次的穿线操作比较困难,且因为并丝点距放线处有2m左右,未能完全解决丝线在并在一起前就互相搅在一起的问题而导致并丝长度和张力有很大差异的问题。将张力调节器安装在收线处,此时并丝已经在并丝点完成并已经前进了一端距离,已经无法对某一单根(股)丝线实施张力调整,未能充分发挥张力调节器对单丝的张力调节能力,只能对收线张力实施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并丝张力调整距离短,并丝过程顺畅高效,且占用空间小的并丝张力控制放线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并丝张力控制放线架,其特征在于:由框架式放线架、托盘、纱管立柱、过丝横梁、过丝瓷眼、并丝支架、并丝瓷眼及张力调节器构成,在框架式放线架内的底部水平安装托盘,在该托盘上均布固装·有多排纱管立柱,在框架式放线架的上表面并排设置多跟横梁,在各横梁上均匀设置有对应下部各纱管立柱的过丝瓷眼,在框架式放线架的顶部固装有并丝支架,在该并丝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并丝瓷眼,在该并丝支架顶部安装有一位于并丝瓷眼上部的张力调节器。而且,所述的并丝支架顶部距离框架式放线架上的横梁的距离为0.7-lm。而且,所述的并丝支架中间的并丝瓷眼与张力调节器之间的距离为80-100mm。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的并丝张力控制放线架,每根(股)纱线都独自穿过一个过丝瓷眼,直到并入梯形并丝支架中间的并丝瓷眼,由于梯形支架中间的并丝瓷眼与横梁上的过丝瓷眼距离不足一米,在此之间纱线互相各自分离,不会产生互相搅在一起的问题,保证了其并丝长度基本一致。2、本技术的并丝张力控制放线架,而梯形并丝支架中间的并丝瓷眼与张力调节器之间的距离不足100mm,当有张力较小的纱线通过张力调节器时,在张力调节器的作用下,其因张力较小而多余出的纱线被挤在张力调节器外面不能通过,而此时其它纱线仍然会通过张力调节器,待张力较小的纱线多余出的纱线用完时便与其它纱线一起通过张力调节器,如此使得各纱线之间的张力基本一致。3、本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能够起到对并丝过程中丝线张力的有效调节,保证并丝过程的顺畅高效,同时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的作用,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并丝张力控制放线架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立柱、2-张力调节器、3-并丝瓷眼、4-并丝支架、5-框架式放线架、6_纱管立柱、7-托盘、8-过丝横梁、9-过丝瓷眼。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并丝张力控制放线架,由框架式放线架5、托盘7、纱管立柱6、过丝横梁8、过丝瓷眼9、并丝支架4、 并丝瓷眼3及张力调节器2构成,在框架式放线架内的底部水平安装托盘,在该托盘上均布固装有多排纱管立柱,立柱的直径稍小于需要使用放线纱管的中间孔的孔径,使用时将放线纱管套在立柱上可以防止使用中纱管倒下而产生质量问题。在框架式放线架的上表面并排设置多跟横梁,在各横梁上均匀设置有对应下部各纱管立柱的过丝瓷眼,在框架式放线架的顶部固装有并丝支架,并丝支架为梯形。在该并丝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并丝瓷眼,在该并丝支架顶部通过一立柱I安装有一位于并丝瓷眼上部的张力调节器。该张力调节器的两个夹片的中间对准其下面的瓷眼。并丝支架顶部距离框架式放线架上横梁的距离为0.7-lm。梯形并丝支架中间的并丝瓷眼与张力调节器之间的距离为80-100mm。本并丝张力控制放线架的工作原理为:装置使用时,对应在过丝横梁上的过丝瓷眼下面放置放线纱管,每一根(股)纱线使用一个瓷眼。将多根(股)纱线并在一起穿过梯形并丝支架中间的并丝瓷眼,而后穿过张力调节器。由于每根(股)纱线都独自穿过一个过丝瓷眼,直到并入梯形并丝支架中间的并丝瓷眼,由于梯形支架中间的并丝瓷眼与横梁上的过丝瓷眼距离不足一米,在此之间纱线互相各自分离,不会产生互相搅在一起的问题,保证了其并丝长度基本一致。而梯形并丝支架中间的并丝瓷眼与张力调节器之间的距离不足100mm,当有张力较小的纱线通过张力调节器时,在张力调节器的作用下,其因张力较小而多余出的纱线被挤在张力调节器外面不能通过,而此时其它纱线仍然会通过张力调节器,待张力较小的纱线多余出的纱线用完时便与其它纱线一起通过张力调节器,如此使得各纱线之间的张力基本一致。一般情况下,通过调整放线处的张力,可以达到收线处的张力要求。如果收线张力仍嫌不足可在并丝后的收线处增加一个张力调节器。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技术的范围不局 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1.一种并丝张力控制放线架,其特征在于:由框架式放线架、托盘、纱管立柱、过丝横梁、过丝瓷眼、并丝支架、并丝瓷眼及张力调节器构成,在框架式放线架内的底部水平安装托盘,在该托盘上均布固装有多排纱管立柱,在框架式放线架的上表面并排设置多跟横梁,在各横梁上均匀设置有对应下部各纱管立柱的过丝瓷眼,在框架式放线架的顶部固装有并丝支架,在该并丝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并丝瓷眼,在该并丝支架顶部安装有一位于并丝瓷眼上部的张力调节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丝张力控制放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并丝支架顶部距离框架式放线架上的横梁的距离为0.7-l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丝张力控制放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并丝支架中间的并丝瓷 眼与张力调节器之间的距离为80-100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并丝张力控制放线架,其特征在于由框架式放线架、托盘、纱管立柱、过丝横梁、过丝瓷眼、并丝支架、并丝瓷眼及张力调节器构成,在框架式放线架内的底部水平安装托盘,在该托盘上均布固装有多排纱管立柱,在框架式放线架的上表面并排设置多跟横梁,在各横梁上均匀设置有对应下部各纱管立柱的过丝瓷眼,在框架式放线架的顶部固装有并丝支架,在该并丝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并丝瓷眼,在该并丝支架顶部安装有一位于并丝瓷眼上部的张力调节器。本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能够起到对并丝过程中丝线张力的有效调节,保证并丝过程的顺畅高效,同时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的作用,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并丝张力控制放线架装置。文档编号B65H59/12GK203095271SQ20122068643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专利技术者金捷 申请人:金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丝张力控制放线架,其特征在于:由框架式放线架、托盘、纱管立柱、过丝横梁、过丝瓷眼、并丝支架、并丝瓷眼及张力调节器构成,在框架式放线架内的底部水平安装托盘,在该托盘上均布固装有多排纱管立柱,在框架式放线架的上表面并排设置多跟横梁,在各横梁上均匀设置有对应下部各纱管立柱的过丝瓷眼,在框架式放线架的顶部固装有并丝支架,在该并丝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并丝瓷眼,在该并丝支架顶部安装有一位于并丝瓷眼上部的张力调节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捷,
申请(专利权)人:金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