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其包括罐顶、罐底和罐壁,罐壁自外至内包括:保护层、保温层、基体层和第一防腐层,罐顶自外至内包括:基体层和第一防腐层,罐底自外至内包括:基体层和第一防腐层。所述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同时起到储存和保温的双重作用,其保温性能良好,能保证夜间浓海水在该立式圆形储罐的降温不超过3℃,从而可将储存的浓海水用于冬季游泳馆内池水的换热。通过该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的使用,对海水淡化厂排放出的浓海水进行了合理利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加快发展海洋第三产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热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属于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领域。
技术介绍
虽然我国疆域辽阔,但在世界范围内属于淡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虽然淡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拥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仅为全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淡水资源分布、降水量分布严重不均,人口相对稀少的西南部分降雨量大,其降雨量及淡水资源保有量远远超过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东部地区。濒海国家为了解决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及总体短缺的局面,将很大的注意力和财力转移到海水淡化技术上,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海水淡化事业目前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占我国淡水使用量的比例很小,但发展的力度很大,前景良好,预计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总体上将达到220万至260万立方米/日,对沿海缺水地区新增淡水供水量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目前海水淡化技术中,绝大部分采用膜法进行海水淡化,例如电渗析法、反渗透膜等。在这些处理过程中,每生产I立方米淡水的同时,会副产出1-1.5立方米的浓海水。与淡化前的海水相比,淡化后得到的该浓海水的特性在于盐含量更高(比淡化前的海水高出I倍左右)、纯净无毒。从其所含物质的角度而言,它既非废水更非污水。对于浓海水的后处理而言,目前海水淡化厂的最普通手段是将其重新排放入海,但这无疑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如何开发该浓海水的后续处理和更高附加值的利用,如何充分利用浓海水资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业已成为目前广泛关注的问题和科研关注的焦点。目前,已对浓海水的综 合利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提取其中的钾盐、钠盐、镁盐以及溴素等,这一方面对其进行了有用物质的综合回收利用,但另一方面也在这些提取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废水排放。如何在不产生污染的前提下,对浓海水进行清洁的利用,也是海洋资源开发领域面临的一个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体育、文化、娱乐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游泳场馆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目前的游泳场馆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和/或缺陷:1.所使用的淡水循环时间长,对人体健康不适合。由于游泳场馆淡水使用量大,而淡水成本在我国东部淡水缺乏地区又相对较高,因此不得不循环往复使用,而在循环使用过程中为了净化水质,需要向水中多次投入大量杀菌剂和/或漂白剂,例如净化水质的硫酸铜等,这些物质虽然被控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但长期接触会对人体皮肤、黏膜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2.场馆开放的季节性强,冬季一般都会停止使用。游泳场馆通常都是在炎热的夏令时节开放,进入冬令时节后,由于天气寒冷,导致加热场馆用水需要更高能耗,经济效益微薄。因此上述场馆通常都会选择闭馆歇业。一方面,大众的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这些场所又不得不在无法有效利用资源的窘况下停止运营。基于这些理由,如能提供大量清洁廉价的水源,并使水温在冬令时节保持有适宜的温度,则势必能够很好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大众与营业者之间的“双赢”,并能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上所述,在淡水资源相对匮乏的东部沿海地区,存在着以下几点亟待解决的问题:(I).浓海水直接排海,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2).游泳池耗用淡水量大,循环使用期长,水质中杀菌消毒成分对泳者眼睛和皮肤产生不适;(3).游泳馆开放的时限季节性强,若冬季开放,则需要大量的辅助热量,增大了成本并提高了消费者的耗费。
技术实现思路
从上述的缺陷出发,本专利技术人针对通过海水淡化获得淡水的海岛或沿海地区进行了调研和考察,以图实现海水淡化后浓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以解决游泳场馆用水量大、用水成本高、循环水质差、季候性开放等长期普遍存在的难题。本专利技术人通过潜心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成功地解决了上述公知难题。具体言之,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以海水淡化后的纯净无毒的大规模浓海水为游泳馆提供廉价水源,在冬令时节利用储热系统储存并保温加热后的浓海水,使游泳场馆能在冬季获得廉价的适合游泳的浓海水,并避免了淡水的循环周期长的缺点,从而达到了照常开放营业的良好运营之目的。除非另有指明或规定`,本文自始至终所提及的“浓海水”是指海水经淡化技术处理提取淡水后被浓缩的海水。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罐,该储罐同时具有储存和保温功能。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包括罐顶、罐底和罐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壁自外至内依次包括:保护层、保温层、基体层和第一防腐层;所述罐顶自外至内依次包括:基体层和第一防腐层;所述罐底自外至内依次包括:基体层和第一防腐层。在如上所述的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优选:所述罐顶自罐顶基体层向外依次设有保温层和保护层。在如上所述的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优选:所述罐底基体层的外部设有第二防腐层。在如上所述的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优选:所述罐顶的中心剖面为圆弧形,所述圆弧的弧顶点和任一弧端点之间的连线与该弧顶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Θ为15 30。。在如上所述的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优选:所述保护层为镀锌铁皮、彩钢板或薄铁皮。在如上所述的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优选:所述保温层为岩棉、聚氨酯或泡沫塑料,所述保温层的厚度值为5 10cm。在如上所述的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优选:所述第一防腐层为喷塑层或涂层,所述第一防腐层为喷塑层时,所述第一防腐层的厚度值为f4mm ;所述第一防腐层为涂层时,所述第一防腐层的厚度值为0.15^0.6mm。在如上所述的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优选:所述第一防腐层为喷塑层时,所用喷塑材料为聚烯烃;所述第一防腐层为涂层时,所述涂层由单层漆料或多层漆料组成,当所述涂层为单层时,由一层底漆或面漆组成;当所述涂层为多层时,由底漆、中间漆和面漆组成。在如上所述的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优选:所述第一防腐层由三层漆料组成,其中底漆为聚苯胺,中间漆为环氧云铁中间漆和面漆为丙烯酸聚氨酯。在如上所述的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优选:所述第二防腐层由两层漆料组成,底漆为红丹漆,面漆为浙青;所述第二防腐层的厚度值为3 4mm。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但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位置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其中,图中 的符号与各个元件/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1罐壁、2罐顶、3罐底、10保护层、11保温层、12第一防腐层、13基体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这只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的示例性描述,其意图是用来解释/阐述本技术而非用来限制。所述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是能够用来储存加热后的浓海水、实现浓海水保温的装置,其形状并无特别的限制,但从设计、施工和容积效率的角度出发,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的形状优选为立式圆形,因此下面的示例中以形状为立式圆形的用于储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储存加热后浓海水的储罐,包括罐顶、罐底和罐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壁自外至内依次包括:保护层、保温层、基体层和第一防腐层;所述罐顶自外至内依次包括:基体层和第一防腐层;所述罐底自外至内依次包括:基体层和第一防腐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竺柏康,王东光,张仁坤,陶亨聪,丁军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