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榨油机加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9960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榨油机加热结构,包括榨膛和设置在该榨膛内的榨轴;所述榨轴内部中空,且所述榨轴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榨油时,榨轴向榨轴的前端送料,并在榨轴的前端被挤压和加热至出油。由于加热装置设置在榨轴的内部,结构简单美观、卫生,不容易被烫伤,效率高、出油率高,体积更容易微型化。(*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榨油机加热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家用小型榨油机(包括:功率1.5千瓦以下、机身重量60千克以下、体积0.8立方米以下和电源为220伏的榨油机)的加热方法为外加热、榨膛辅助加热或摩擦自热三种方式。外加热即是预先将原料经过炒制或在入料口加热后再送入榨膛,但这种方式比较麻烦,而且需要加热后立即榨油;榨膛辅助加热消耗的热量多、时间长,影响外形美观,而且榨膛拆装和清洁时不方便,也容易烫伤;摩擦自热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再由机械能转换为热量,电损耗大,不节能,自热时间长,影响榨油机时的产量,而且对榨膛榨轴的精度要求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榨油机加热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小型榨油机加热不安全、不美观、不卫生、不方便、效率不高和出油量不高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榨油机加热结构,其包括:榨膛和设置在该榨膛内的榨轴;所述榨轴内部中空,且所述榨轴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优选地,所述榨轴的后端套设有与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的铜环,所述铜环外部设置有与之接触的碳刷。优选地,所述榨 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摆定位装置。优选地,所述防摆定位装置为定位套、轴承或顶针等。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还连接有检测加热温度的感温装置。优选地,所述榨轴的外部为榨油螺纹,且自进料口至所述榨轴的前端,所述榨油螺纹的牙型高度依次降低。优选地,所述榨膛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榨膛连通的碎渣装置。优选地,所述榨轴的后端套设有耐温绝缘胶。本技术结构美观,当拆下所述榨膛清洁或维修时,操作人员不容易被烫伤;而且结构简单,体积更容易微型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榨油机加热结构优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榨油机加热结构包括榨膛4和设置在该榨膛4内的榨轴8 ;所述榨轴8内部中空,且所述榨轴8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I。使用时,榨油原料,比如花生、芝麻等,从进料口 7入料;当电机10带动榨轴8转动时,榨轴8上的螺纹使榨油原料向榨轴8的前端送料,并在榨轴8的前端被挤压和加热至出油,炸出的油从出油口 6流出。由于加热装置I设置在榨轴8的内部,结构美观,与将加热装置设置在榨轴8外部的机构相比,当拆下榨膛4清洁或维修时,操作人员不容易被烫伤;与在进料口 7处设置加热装置相比,结构更简单,体积更容易微型化。加热装置I优选地装设在榨油处内部,若设置榨轴8的后端,即图1和图2中所示的右侧,通过热传递作用,也可达到加热效果。如图2所示,所述榨轴8的后端套设有与所述加热装置I电连接的铜环12,所述铜环12外部设置有与之接触的碳刷9。电流从碳刷9接入铜环12中,并经由感温线5接入加热装置I中,使加热装置I发热,加热榨油原料,提高出油率和出油效率。加热装置I还可连接检测加热温度的感温装置,以便在温度过高时及时断开加热电路。更进一步地,所示感温装置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加热温度范围,比如不同的榨油原材料、原材料的多少、榨油效率等,设置不同的加热温度范围,以达到检测温度、智能控制、安全节能的目的。 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榨轴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摆定位装置。所述防摆定位装置可以为定位套、轴承或顶针等,在图示中为铜套3和轴承11,由铜套3和轴承11形成防止榨轴8摆动的防摆定位装置。如图所示,所述榨轴8的外部为榨油螺纹81,且自进料口 7至所述榨轴8的前端(即图1和图2中的左边),所述榨油螺纹81的牙型高度依次降低,故该榨油螺纹81与榨膛4之间形成的进料腔82的容积逐渐减小;同时,由于榨轴8的不断转动,使榨油原料在榨轴8的前端不断地被挤压,从而出油。在榨膛4的前端设置还设置有与榨膛4连通的碎渣装置2,以将榨完油之后的固体残留物打碎,便于出料。若无此碎渣装置2,则物体残留物挤出时,形成中空的长条状,不便于出料。为达到更好地绝缘作用,在榨轴8的后端还套设有耐温绝缘胶13,防止漏电。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榨油机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榨膛和设置在该榨膛内的榨轴;所述榨轴内部中空,且所述榨轴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榨轴的后端套设有与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的铜环,所述铜环外部设置有与之接触的碳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防摆定位装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榨油机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摆定位装置为定位套、轴承或顶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连接有检测加热温度的感温装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榨轴的外部为榨油螺纹,且自进料口至所述榨轴的前端,所述榨油螺纹的牙型高度依次降低。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榨膛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榨膛连通的碎渣装置。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榨轴的后端套设有耐温绝缘胶。·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榨油机加热结构,包括榨膛和设置在该榨膛内的榨轴;所述榨轴内部中空,且所述榨轴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榨油时,榨轴向榨轴的前端送料,并在榨轴的前端被挤压和加热至出油。由于加热装置设置在榨轴的内部,结构简单美观、卫生,不容易被烫伤,效率高、出油率高,体积更容易微型化。文档编号B30B15/34GK203093098SQ20132006538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4日专利技术者陈富强, 肖铁梁 申请人:东莞市众赢五金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榨油机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榨膛和设置在该榨膛内的榨轴;所述榨轴内部中空,且所述榨轴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富强肖铁梁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众赢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