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污泥脱水装置存在的内部结构复杂、处理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上液压支撑板和下液压支撑板,在上、下液压支撑板上安置有上、下油缸,其间安置有挤压腔,挤压腔两侧设有污泥入料口;上油缸输出端连接上端滤液收集腔,上端滤液收集腔位于挤压腔内上方,背部安装有滤液抽吸口,下油缸输出端连接下端滤液收集腔,下端滤液收集腔位于挤压腔内下方,底部一端设有滤液出口,上端滤液收集腔和下端滤液收集腔内均设有脱水支撑孔板,脱水支撑孔板上覆有筛网,筛网由与脱水支撑孔板相配合的筛网固定环固定在脱水支撑孔板上,在挤压腔的一侧通过支架在下液压支撑板上固定有刮刀驱动机构,在挤压腔两侧下方设有料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污泥脱水装置有很多,比较典型的如中国专利201110227816.4公开了 “污泥脱水机”,包括机架和与其连接的支撑板,在支撑板两侧分别有污泥泵送结构和压力挤压结构。压力挤压机构与连接支撑板之间设置框板式压滤机构,但是该装置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制作成本较高,脱水时间长(通常每脱水一次需要2-3小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处理能力强的污泥快速脱水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污泥脱水装置存在的内部结构复杂、处理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上液压支撑板和下液压支撑板,在上液压支撑板上安置有上油缸,在下液压支撑板上安置有下油缸,在上液压支撑板和下液压支撑板之间安置有挤压腔,挤压腔两侧设有污泥入料口,两个污泥入料口相对于挤压腔中心轴对称;上油缸输出端连接上端滤液收集腔,上端滤液收集腔位于挤压腔内上方,上端滤液收集腔背部安装有滤液抽吸口,下油缸输出端连接下端滤液收集腔,下端滤液收集腔位于挤压腔内下方,下端滤液收集腔底部一端设有滤液出口,上端滤液收集腔和下端滤液收集腔内均设有脱水支撑孔板,脱水支撑孔板上覆有筛网,筛网由与脱水支撑孔板相配合的筛网固定环固定在脱水支撑孔板上,在挤压腔的一侧通过支架在下液压支撑板上固定有刮刀驱动机构,在挤压腔两侧下方设有料斗。所述刮刀驱动机构由刮刀驱 动油缸以及刮刀驱动油缸输出端连接的刮刀构成,所述刮刀呈楔形结构,宽度与滤网匹配,刮刀的上下两个平面安装有弹性金属丝,刮刀下方两端安装有刮刀定位的滑块。所述脱水支撑孔板为开多排孔的板式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根据需要进行模块化安装,可以一台或多台同时工作,大大提高了设备的适应性。设备采用正六面体的厢式结构,并采用液压支撑板作为支撑部件,便于单元间的匹配组装,节约成本。挤压腔为长方形筒形结构,在增加过滤面积的同时,方便刮刀比较容易除去筛网上的滤饼。筛网采用不锈钢滤网,有较好的强度和刚性。上端滤液收集腔背部安装有滤液抽吸口,可在滤饼的背面形成负压,增加过滤动力,可以很好地降低滤饼的含湿量,减小过滤周期。刮刀安装金属丝可便于清洁筛网中的颗粒,方便污泥脱水,使滤饼含固量提高。本技术脱水一次2分钟左右,而且运行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脱水过滤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脱水支撑孔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筛网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刮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上端滤液收集腔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下端滤液收集腔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脱水工艺流程图。图中:1-机架,2-上液压支撑板,3-下液压支撑板,4-上油缸,5-下油缸,6_挤压腔,7-污泥入料口,8-上端滤液收集腔,9-滤液抽吸口,10-下端滤液收集腔,11-滤液出口,12-脱水支撑孔板,13-筛网,14-筛网固定环,15-料斗,16-刮刀驱动油缸,17-刮刀,18-金属丝,19-滑块,20-泥浆,21-泥浆泵,22-真空泵,23-滤饼传送带,24-污水槽,25-污泥挡板。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2、3、4、5、6、7,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包括机架I和固定在机架上的上液压支撑板2和下液压支撑板3,在上液压支撑板2上安置有上油缸4,在下液压支撑板3上安置有下油缸5,在上液压支撑板2和下液压支撑板3之间安置有挤压腔6,挤压腔6两侧设有污泥入料口 7,两个污泥入料口 7相对于挤压腔中心轴对称;上油缸4输出端连接上端滤液收集腔8,上端滤液收集腔8位于挤压腔内上方,上端滤液收集腔背部安装有滤液抽吸口 9,下油缸5输出端连接下端滤液收集腔10,下端滤液收集腔10位于挤压腔内下方,下端滤液收集腔底部一端设有滤液出口 11,上端滤液收集腔8和下端滤液收集腔10内均设有脱水支撑孔板12,脱水支撑孔板12上覆有筛网13,筛网13由与脱水支撑孔板相配合的筛网固定环14固定在脱水支撑孔板上,在挤压腔6的一侧通过支架在下液压支撑板上固定有刮刀驱动机构,在挤压腔6两侧下方设有料斗16。所述刮刀驱动机构由刮刀驱动油缸16以及刮刀驱动油缸输出端连接的刮刀1`7构成,所述刮刀17呈楔形结构,宽度与滤网13匹配,刮刀的上下两个平面安装有弹性金属丝18,刮刀下方两端安装有刮刀定位的滑块19,刮刀的定位主要通过滑块19和下端滤液收集腔10上导轨配合实现,下端滤液收集腔10两侧的污泥挡板25也限定了刮刀17位移。所述脱水支撑孔板12为开多排孔的板式结构。参照图8,本技术在工作时,下油缸5沿着轴向向上运动,当下端滤液收集腔10的边缘与挤压腔6的边缘贴紧并密封良好时,由外设的泥浆泵21通过输送管道向挤压腔6中泵送含湿量较高的泥浆20,泥浆入料口 7为2个,便于泥浆20快速充满挤压腔6,整个过滤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加压阶段,首先当泥浆的体积等同于挤压腔6的体积时,通过泥浆泵21的泵送压力,对泥浆20进行初次挤压,然后关闭泥浆入口阀,在上油缸4的作用下,对污泥进行再次挤压,最终形成滤饼,滤饼背面析出的滤液通过滤液抽吸口 9由真空泵22输送至污水槽24,滤饼则由滤饼输送带23送至后道干燥工序。权利要求1.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上液压支撑板和下液压支撑板,在上液压支撑板上安置有上油缸,在下液压支撑板上安置有下油缸,在上液压支撑板和下液压支撑板之间安置有挤压腔,挤压腔两侧设有污泥入料口,两个污泥入料口相对于挤压腔中心轴对称;上油缸输出端连接上端滤液收集腔,上端滤液收集腔位于挤压腔内上方,上端滤液收集腔背部安装有滤液抽吸口,下油缸输出端连接下端滤液收集腔,下端滤液收集腔位于挤压腔内下方,下端滤液收集腔底部一端设有滤液出口,上端滤液收集腔和下端滤液收集腔内均设有脱水支撑孔板,脱水支撑孔板上覆有筛网,筛网由与脱水支撑孔板相配合的筛网固定环固定在脱水支撑孔板上,在挤压腔的一侧通过支架在下液压支撑板上固定有刮刀驱动机构,在挤压腔两侧下方设有料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刮刀驱动机构由刮刀驱动油缸以及刮刀驱动油缸输出端连接的刮刀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刮刀呈楔形结构,宽度与滤网匹配,刮刀的上下两个平面安装有弹性金属丝,刮刀下方两端安装有刮刀定位的滑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脱水支撑孔板为开多排孔的 板式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污泥脱水装置存在的内部结构复杂、处理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上液压支撑板和下液压支撑板,在上、下液压支撑板上安置有上、下油缸,其间安置有挤压腔,挤压腔两侧设有污泥入料口;上油缸输出端连接上端滤液收集腔,上端滤液收集腔位于挤压腔内上方,背部安装有滤液抽吸口,下油缸输出端连接下端滤液收集腔,下端滤液收集腔位于挤压腔内下方,底部一端设有滤液出口,上端滤液收集腔和下端滤液收集腔内均设有脱水支撑孔板,脱水支撑孔板上覆有筛网,筛网由与脱水支撑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快速脱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上液压支撑板和下液压支撑板,在上液压支撑板上安置有上油缸,在下液压支撑板上安置有下油缸,在上液压支撑板和下液压支撑板之间安置有挤压腔,挤压腔两侧设有污泥入料口,两个污泥入料口相对于挤压腔中心轴对称;上油缸输出端连接上端滤液收集腔,上端滤液收集腔位于挤压腔内上方,上端滤液收集腔背部安装有滤液抽吸口,下油缸输出端连接下端滤液收集腔,下端滤液收集腔位于挤压腔内下方,下端滤液收集腔底部一端设有滤液出口,上端滤液收集腔和下端滤液收集腔内均设有脱水支撑孔板,脱水支撑孔板上覆有筛网,筛网由与脱水支撑孔板相配合的筛网固定环固定在脱水支撑孔板上,在挤压腔的一侧通过支架在下液压支撑板上固定有刮刀驱动机构,在挤压腔两侧下方设有料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招锦荣,招宏兴,
申请(专利权)人:招宏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