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硬膜下血肿或积液的引流装置,该引流装置包括一两头通的引流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的一头在接近末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孔(3);所述引流管(1)内设有两根导向管(4),每一导向管(4)延伸至所述侧孔(3)处弯曲并伸进所述侧孔(3)内,在两根导向管(4)的外壁与引流管(1)的内壁之间形成主引流通道(6);所述的引流装置还包括两根引流侧管(2),每一引流侧管(2)均可从所述导向管(4)穿出,并向引流管(1)的一侧延伸;每一两根引流侧管(2)穿出所述导向管(4)的延伸部的管壁上分布有若干个引流小孔(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引流装置不仅可实现多方位彻底引流,而且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抽取、处理或转移体液的器械,具体涉及硬膜下血肿或积液的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慢性硬膜下血肿或积液为颅骨内侧硬膜下脑外盘状的血肿,质地为流质,截面呈新月形,治疗方面主要的手段是引流。常规的引流手术过程为是,切开头皮,颅骨钻孔,切开硬膜,横向放置引流管至血肿,引流管另一端从头皮下引出并接引流袋闭式引流。现有的引流管为单管,末端有侧孔,其存在以下缺陷:1、插管时没有横向导向装置,插入时容易对脑组织造成损伤;2、引流管放置在血肿的一边,随头位变化,引流管口并不总处于血肿最低处,造成引流死角,引流不彻底。授权公告号为CN2669867Y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双腔脑室引流管,它具有一引流管,该引流管的末端封闭,末端的两侧分别有引流口和冲洗口,另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冲洗管,所述冲洗管延伸至所述的冲洗口。上述技术专利申请所述方案能一边引流一边冲洗,虽然既可避免单管冲洗时颅内压力升高,又不易伤及脑室软组织,但由于只有一根直管,仍然无法引出脑室死角处的血肿或积液。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型引流装置,该引流装置可进行多方位引流。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硬膜下血肿或积液的引流装置,该引流装置包括一两头通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一头在接近末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孔;所述引流管内设有两根导向管,每一导向管延伸至所述侧孔处弯曲并伸进所述侧孔内,在两根导向管的外壁与引流管的内壁之间形成主引流通道;所述的引流装置还包括两根引流侧管,每一引流侧管均可从所述导向管穿出,并向引流管的一侧延伸;每一两根引流侧管穿出所述导向管的延伸部的管壁上分布有若干个引流小孔。为了保证所述的引流装置整体性,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两根导向管并排连接在一起,每一导向管另一侧的外壁与所述引流管的内壁连接在一起。为了便于插入引流侧管,所述引流管的另一头的头部向外径向扩张,两根导向管远离所述侧孔的端头位于所述外径向扩张的起始处。由于本技术所述的引流装置还包括两根引流侧管,因此可将引流侧管伸进脑室内容纳血肿或积液腔的死角处,可实现多方位彻底引流;尤其是所述的导向管可迫使引流侧管沿垂直于引流管的方向延伸,为确保引流插管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 图3为本实用 新型所述引流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案的装配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俯视图,图3为图1的A— A剖面放大图。图4和图5为图1 图3中所示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为主视图(剖视),图5为图4的B— B剖面放大图。图6和图7为在图4和图5所示引流管的主引流通道内放入钢丝针的使用状态结构图,其中,图6为主视图,图7为右视图(放大)。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 3,整个引流装置由引流管I和两根引流侧管2组成。参见图4和图5,引流管I为一根两头通的直管,其一头在接近末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孔3,其内设有两根导向管4,每一导向管4延伸至侧孔3处弯曲并伸进侧孔3内;所述两根导向管4并排热合在一起,每一导向管4另一侧的外壁与引流管I的内壁热合在一起,在两根导向管4的外壁与引流管I的内壁之间形成主引流通道6。参见图1 3,两根引流侧管2从所述导向管3穿出,并沿垂直于引流管I的方向延伸。两根引流侧管2穿出导向管3的延伸部的管壁上分布有若干个引流小孔5。参见图1,引流管I的另一头的头部向外径向扩张,两根导向管4远离侧孔3的端头位于所述外径向扩张的起始处。参见图6和图7,手术时,切开硬膜后,先将钢丝针7放入任一主引流通道6内,再借钢丝针7硬度将引流管I插入硬膜下血肿/积液少许,然后,分别从两根导向管4内插入引流侧管2,并使每一引流侧管2上设有 引流小孔5的头部伸进血肿两侧的死角,最后抽出钢丝针7,并接引流袋闭式引流。权利要求1.一种硬膜下血肿或积液的引流装置,该引流装置包括一两头通的引流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I)的一头在接近末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孔(3);所述引流管(I)内设有两根导向管(4),每一导向管(4)延伸至所述侧孔(3)处弯曲并伸进所述侧孔(3)内,在两根导向管(4)的外壁与引流管(I)的内壁之间形成主引流通道(6);所述的引流装置还包括两根引流侧管(2),每一引流侧管(2)均可从所述导向管(4)穿出,并向引流管(I)的一侧延伸;每一两根引流侧管(2)穿出所述导向管(4)的延伸部的管壁上分布有若干个引流小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硬膜下血肿或积液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导向管(4)并排连接在一起,每一导向管(4)另一侧的外壁与所述引流管(I)的内壁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硬膜下血肿或积液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I)的另一头的头部向外径向扩张,两根导向管(4)远离所述侧孔(3)的端头位于所述外径向扩张的起始处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硬膜下血肿或积液的引流装置,该引流装置包括一两头通的引流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的一头在接近末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孔(3);所述引流管(1)内设有两根导向管(4),每一导向管(4)延伸至所述侧孔(3)处弯曲并伸进所述侧孔(3)内,在两根导向管(4)的外壁与引流管(1)的内壁之间形成主引流通道(6);所述的引流装置还包括两根引流侧管(2),每一引流侧管(2)均可从所述导向管(4)穿出,并向引流管(1)的一侧延伸;每一两根引流侧管(2)穿出所述导向管(4)的延伸部的管壁上分布有若干个引流小孔(5)。本技术所述的引流装置不仅可实现多方位彻底引流,而且安全可靠。文档编号A61M25/14GK203090202SQ20132000401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4日专利技术者法志强, 王志娟, 彭玲梅, 刘庆昌, 赵颖, 肖欣悦, 朱宝平, 魏柯, 康劲 申请人:法志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膜下血肿或积液的引流装置,该引流装置包括一两头通的引流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的一头在接近末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孔(3);所述引流管(1)内设有两根导向管(4),每一导向管(4)延伸至所述侧孔(3)处弯曲并伸进所述侧孔(3)内,在两根导向管(4)的外壁与引流管(1)的内壁之间形成主引流通道(6);所述的引流装置还包括两根引流侧管(2),每一引流侧管(2)均可从所述导向管(4)穿出,并向引流管(1)的一侧延伸;每一两根引流侧管(2)穿出所述导向管(4)的延伸部的管壁上分布有若干个引流小孔(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法志强,王志娟,彭玲梅,刘庆昌,赵颖,肖欣悦,朱宝平,魏柯,康劲,
申请(专利权)人:法志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