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丽珠专利>正文

手工具手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63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工具手柄,其是一手工具在手柄部包覆设有两层的护套,且在手柄部的中央设有至少一个的螺孔,并对应于手柄部两侧至少各设有一定位孔,而该螺孔及定位孔皆贯穿过两层护套;另设有两垫片,其一垫片对应螺孔设有一配合柱,且另一垫片对应定位孔各设有配合柱,该配合柱上设有螺纹,而使两垫片能各分别咬合于手柄部相对护套的一外侧,其可达到手柄部方便制造、具有美观及防滑的效果。(*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成型领域手动工具的手工具手柄,特别是涉及一种两面分别装设有一垫片,或单只装设于手柄部的一面,而能增加该手工具手柄的防滑性及美观性的手工具手柄。手工具为人们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举凡一般家庭、工厂、汽车内无不备有一些常用的手工具,例如活动板手、螺丝起子……等,以备修理或安装之需。一般现有的手工具手柄,大多如图5所示,即手工具一端设有一工具头端40,另端设有一手柄部41,且该工具头端40是一体延伸形成该手柄部41,且在该手柄部41的两面内侧各凹设有一凹槽42,以方便使用者的握持。但是,现有传统的手工具手柄上仍有其缺点,因此在使用实施上至少存在下列缺弊1、不美观现有传统手工具的手柄部由于表面并无任何的修饰,而造成视觉上的空洞、单调之感,且对于业界常将商标标注于该手柄部,而需在手工具的手柄部制造时,一体完成其商标的标柱,而造成在制作过程的成本增加,且容易造成制作上的失败,同时也形成整体的不美观性;另有一种将商标条粘贴于手柄部表面,但该粘贴的商标条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该粘剂容易变质,而造成商标条的牢固性不佳,容易从手柄部脱落。2、防滑性不佳由于现有传统手工具的手柄部大都缺乏设置防滑的垫片,故在天气燥热的情形下,使用者在流汗时,容易造成手部施力于手柄部时形成打滑的现象,而且造成手部的不舒适感。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手工具手柄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手工具手柄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悉心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手工具手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手工具手柄,使其在一手工具的手柄部至少穿设有一结合孔,另设有一垫片,且对应于各结合孔设有一配合柱,藉该结合孔与配合柱固定,使该垫片能对应咬合于手柄部,而可达到方便制造、增加整体美观性及防滑性的功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工具手柄,使其在一手工具的手柄部至少穿设有两定位孔,另设有一垫片,且对应于各定位孔设有一插合件,藉该定位孔与插合件固定,使该垫片能对应固定于手柄部,而可达到具有美观性及防滑性的功效。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工具手柄,使其在该垫片内侧与手柄部间设有一凹槽,而让使用者在握持手工具时具有较软的握感,以因应使用者握持手工具的喜好,而可达到具有使用舒适性的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手工具手柄,其特征在于该手柄包括位于手工具一端的手柄部,且该手柄部的中央纵向设有至少一结合孔;至少一个垫片,该垫片对应于各结合孔各设有一相互穿插结合的配合柱。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手工具手柄,其中所述的结合孔为一螺孔。前述的手工具手柄,其中所述的配合柱上设有螺纹。前述的手工具手柄,其中所述的位于手柄部纵向所设的各结合孔的侧向,即手柄部横向处分隔设有一组的两定位孔,垫片内侧对应于各定位孔设有一可相互穿插结合固定的插合件。前述的手工具手柄,其中所述的定位孔内设有螺纹。前述的手工具手柄,其中所述的插合件上设有螺纹。前述的手工具手柄,其中所述的手柄部外侧且位于与垫片之间包覆设有两层的护套,且该护套对应于手柄部的两侧各形成设有一凹入的弧面,且相对于定位孔或结合孔处设有贯穿的孔。前述的手工具手柄,其中所述的垫片相对于手柄部的内面凹设形成有一凹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手工具手柄是在手工具手柄部包覆设有两层的护套,且在手柄部的中央设有至少一个的螺孔,并对应于手柄部两侧至少各设有一定位孔,而该螺孔及定位孔皆贯穿过两层护套;另设有两垫片,其一垫片对应螺孔设有一配合柱,且另一垫片对应定位孔各设有配合柱,该配合柱上设有螺纹,而使两垫片能各分别咬合于手柄部相对护套的一外侧,因此其具有下列优点1、具有美观性由于本技术的手工具手柄部至少在一面设有垫片,而使手柄部具有略为浮凸的美感,且配合护套的设置,并对于商标标注能设置于垫片上,而可达到能方便制造及增加整体的美观性。2、防滑性佳由于手柄部设有至少一面的垫片,而可让使用者在施力时,能具有较佳的防滑性及舒适感。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件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手柄部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手柄部剖视图。图5是现有传统手工具手柄的立体外观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手工具手柄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手工具手柄,其是在一手工具一端设为一工具头端10,另端设为一手柄部11,该手柄部11在两面内侧各凹设形成有一弧面16,以在手柄部11外缘形状包覆设有两层形成凹状的弧面17的护套12,该护套12为两种不同颜色的PVC制成,而使手柄部11具有更佳的防滑性及美观性,再在手柄部11的中央纵向设有两结合孔13,例如设有螺孔,并对应于手柄部11两结合孔13横向两侧各设有一定位孔14,且定位孔14的内侧各形成设有螺纹15,而两层护套12在相对于结合孔13及定位孔14的位置皆设有贯穿的孔;另设有一具挠性的第一垫片20及第二垫片30,该第一垫片20在两端对应两结合孔13各分别设有一配合柱21,且第二垫片30在对应于两组定位孔14的位置,各在第二垫片30的内侧设有一插合件31;因此使得第一垫片20的两配合柱21能对应穿插于两结合孔13中,且第二垫片30的两组插合件31在手柄部11相异于第一垫片20的另面,穿插入两组的定位孔14内,藉该结合孔13及定位孔14内各设有螺纹15,而能各别对应咬合该配合柱21及插合件31,使该第一垫片20及第二垫片30各分别咬合于手柄部11的一面,且使两垫片20、30的内侧能分别抵合于手柄部11护套12的弧面17上,以增加两垫片20、30与手柄部11间的附着力,借由上述的结构相组合,形成本技术的手工具手柄部。其中,本技术亦可在该插合件31或在配合柱21的柱面上形成设有螺纹,以咬合于手柄部11的定位孔14及结合孔13上,而能达到与上述结构相同的咬合效果。另请参阅图4所示,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该第一垫片20及第二垫片30相对于手柄部11的内面凹设形成有一凹槽22、32,使该第一垫片20及第二垫片30的内面分别与对应结合的手柄部11之间形成有一间距,而让使用者在施力握持于两垫片20、30以操作手工具时,在两垫片20、30与手柄部11间形成有一适度的挠性软度,而能达到可依使用者的握持习惯,选择所需的手工具型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手工具手柄,其特征在于该手柄包括位于手工具一端的手柄部,且该手柄部的中央纵向设有至少一结合孔;至少一个垫片,该垫片对应于各结合孔各设有一相互穿插结合的配合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具手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工具手柄,其特征在于该手柄包括:位于手工具一端的手柄部,且该手柄部的中央纵向设有至少一结合孔;至少一个垫片,该垫片对应于各结合孔各设有一相互穿插结合的配合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丽珠
申请(专利权)人:吴丽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