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背角度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512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3:20
一种椅背角度调整机构,其在座架上枢接有背架,并且在座架与背架之间枢接一无段定位式气压棒,所述气压棒具有一枢接于背架的缸体、一相对于缸体产生伸缩的活塞杆、一设置在活塞杆内部且朝外伸出的控制阀杆;在活塞杆伸出端的连接座枢接于座架的固定座;而操作杆贯穿枢接于连接座两侧,并且操作杆上对应于控制阀杆伸出端设有一掣动部,通过转动操作杆带动掣动部压制于控制阀杆的伸出端,活塞杆相对于缸体作伸出或缩入,而气压棒、连接座及操作杆共同相对于固定座作摆动位移,并且气压棒的控制阀杆恒保持抵靠于操作杆的掣动部,从而避免了活塞杆与控制阀杆因偏斜受力而造成损坏,可更经久耐用,能够提高使用寿命,且更适合无段调整设定椅背角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椅背角度调整机构,尤指一种适用于各种类型座椅方面的椅背角度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各种类型的座椅基本上由椅座、椅背(也可加装扶手及椅脚等)所组成,并且再加装椅座高度调整机构,以及椅背倾斜角度调整机构。公知的座椅结构中,其椅座支架与椅背支架的相邻两侧采用铰链枢接,并且椅座支架与椅背支架两者的接座之间组接一无段定位式气压棒,通过扳动椅座支架上的操作杆驱动气压棒的控制阀杆,使气压棒的活塞杆进行伸缩动作,以带动椅背支架摆动调整定位角度。但是公知所述座椅在调整椅背角度时,气压棒会随着椅背位置而相对地改变轴心的角度位置,但是椅座支架的接座位置则保持固定不动,以致于气压棒的活塞杆及控制阀杆因为长期偏斜受力而容易造成损坏,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即为从事此行业相关业者所急待改善的课题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座椅在调整椅背角度时,由于气压棒会随着椅背位置而相对地改变轴心的角度位置,但是椅座支架的接座位置则保持固定不动,以致于气压棒的活塞杆及控制阀杆因为长期偏斜受力而容易造成损坏,严重影响使用寿命。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椅背角度调整机构包含:一座架,具有一固定在座架上的坐垫,在座架上设有一固定座;一背架, 具有一固定在背架上的背垫,该背架枢接于座架上,该背垫与坐垫之间形成有一夹角;一气压棒,枢接在座架与背架之间,该气压棒具有一枢接于背架的缸体、一相对于缸体产生伸缩的活塞杆、一设置在活塞杆内部且朝外伸出的控制阀杆;一连结在活塞杆伸出端的连接座,由连接座的两侧壁枢接于座架的固定座;一操作杆,贯穿枢接于连接座的两侧壁的相对通孔,该操作杆上对应于控制阀杆伸出端设有一掣动部,通过转动操作杆带动掣动部一侧压制于控制阀杆的伸出端,使活塞杆相对于缸体作伸出或缩入,且气压棒、连接座及操作杆相对于固定座作摆动位移,以调整设定椅背角度。于较佳实施例中,该连接座设有一螺孔,该气压棒的活塞杆伸出端设有螺纹,以锁穿于连接座的螺孔,该连接座的两侧壁末段与座架的固定座彼此设有相对的枢孔及其插销而枢接。于较佳实施例中,该操作杆位于连接座与插销之间,由其外周伸出掣动部,该连接座的其中之一侧壁的通孔朝外设有一延伸孔,以供操作杆及其掣动部轴向进出。进一步,该连接座的两侧壁于操作杆与固定座之间设置一挡杆,以对应挡制于操作杆的掣动部另一侧。于较佳实施例中,该连接座设有一底折边,该固定座设有一挡制于底折边上面的挡边。以下结合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的结构,说明其有益技术效果。由于椅背的气压棒、连接座及操作杆共同相对于固定座作摆动位移,并且气压棒的控制阀杆一直保持抵靠于操作杆的掣动部,避免了活塞杆与控制阀杆因偏斜受力而造成损坏,因此能够更经久耐用,提高了使用寿命,且更适合无段调整设定椅背角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椅背角度调整机构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图1的A部位的放大图;图4为图3操作杆分离出第一杆件的立体图;图5为图4主要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椅背立置状态的结构图;图7为图6的B部位的放大图;图8为如图6调整椅背倾斜角度的动作图;图9为接续图8调整椅背平放状态的示意图;图10为如图9椅背平放状态的立体图,且进一步分离出第一杆件。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座架11、坐垫12、固定座13、枢孔14、插销15、扣件16、挡边2、背架21、背垫22、枢接座23、插销3、气压棒31、缸体32、插销33、活塞杆34、螺纹35、控制阀杆36、护套4、椅脚5、连接座51、侧壁52、螺孔53、枢孔54、通孔55、延伸孔56、挡杆57、底折边6、操作杆61、第一接杆62、第二接杆63、第一接合部64、第二接合部65、握柄66、掣 动部67、弹力凸件68、定位孔641、插入口642、引导沟671、弹片。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举出可行实施例,并且配合附图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的椅背角度调整机构主要适用于各种类型座椅,如图中所示,本技术包含有一座架1、一背架2、一无段定位式气压棒3、一椅脚4、一连接座5及一操作杆6,以受控调整设定椅背角度。其中:该座架I具有一固定在座架I上的坐垫11 (参阅图2),在座架I上设有一固定座12及其枢孔13,并且座架I底部可连结有椅脚4。该背架2具有一固定在背架2上的背垫21 (参阅图2),并且背架2以插销23枢接于座架I上,使背垫21与坐垫11之间形成有一夹角。该无段定位式气压棒3枢接在座架I与背架2之间,气压棒3具有一以插销32枢接于背架2相对枢接座22的缸体31、一相对于缸体31产生伸缩的活塞杆33及护套36、一设置在活塞杆33内部且朝外伸出的控制阀杆35 ;当控制阀杆35端部被压制时,可使气压棒3形成一调整状态,而在控制阀杆35压制力释放解除时,可使气压棒3形成一锁定状态(气压棒3及控制阀杆35的操作原理非本新型所研究的范畴,故不多加赘述)。该连接座5连结在活塞杆33的伸出端,在连接座5设有一螺孔52,而气压棒3的活塞杆33伸出端则设有螺纹34,以锁穿于连接座5的螺孔52,并且连接座5的两侧壁51末段与座架I的固定座12彼此设有相对的枢孔13、53及其插销14而枢接,并且配合扣件15卡置。 该操作杆6贯穿枢接于连接座5的两侧壁51的相对通孔54,操作杆6对应于控制阀杆35伸出端设有一掣动部66。如图中所示,操作杆6位于连接座5与插销14之间,且由其外周伸出掣动部66,而连接座5的其中的一侧壁51的通孔54朝外设有一延伸孔55,以供操作杆6及其掣动部66轴向进出。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依据座架1、背架2、无段定位式气压棒3、椅脚4、连接座5及操作杆6的组合设计,能通过转动操作杆6带动掣动部66 —侧压制于控制阀杆35的伸出端(参阅图8),使活塞杆33相对于缸体31伸出或缩入(参阅图6至图10),且气压棒3、连接座5及操作杆6共同相对于固定座12及插销14作摆动位移,并且气压棒3的控制阀杆35 —直保持抵靠于操作杆6的掣动部66,以避免活塞杆33与控制阀杆35因偏斜受力而造成损坏,可更经久耐用,能够提高使用寿命,且更适合无段调整设定椅背角度。继续说明本技术椅背调整机构的组合结构设计,如第图3至图7所示,操作杆6是由一第一接杆61及一第二接杆62相对接合构成,第一接杆61设有一第一接合部63及一握柄65,而第二接杆62 —端设有一第二接合部64,并且其插入口 641设有引导沟642 ;第一接杆61的第一接合部63轴向活动地对接于第二接杆62的第二接合部64,在第一接合部63设有弹力凸件67,以卡置于第二接合部64的定位孔68形成轴向固定;而且弹力凸件67及其弹片671 (参阅图4)可受压下移而解除定位,以脱离定位孔68,使第一接杆61的第一接合部63能够轴向活动脱离第二接杆62的第二接合部64。又,连接座5的两侧壁51于操作杆6与固定座12之间设置一挡杆56,以对应挡制于操作杆6的掣动部66另一侧。而且连接座5设有一底折边57,固定座12则设一挡制于底折边57上面的挡边16,以限制连接座5的摆动范围。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椅背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座架,具有一固定在座架上的坐垫,在座架上设有一固定座;一背架,具有一固定在背架上的背垫,该背架枢接于座架上,该背垫与坐垫之间形成有一夹角;一气压棒,枢接在座架与背架之间,该气压棒具有一枢接于背架的缸体、一相对于缸体产生伸缩的活塞杆、一设置在活塞杆内部且朝外伸出的控制阀杆;一连结在活塞杆伸出端的连接座,由连接座的两侧壁枢接于座架的固定座;一操作杆,贯穿枢接于连接座的两侧壁的相对通孔,该操作杆上对应于控制阀杆伸出端设有一掣动部,通过转动操作杆带动掣动部一侧压制于控制阀杆的伸出端,使活塞杆相对于缸体作伸出或缩入,且气压棒、连接座及操作杆相对于固定座作摆动位移,以调整设定椅背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玮美
申请(专利权)人:得丰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