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智庆专利>正文

一种易组装棘轮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42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易组装棘轮扳手,在扳手的棘轮孔和开口弧形沉孔内装有直齿的棘轮与棘轮块,在弧形沉孔小圆槽与棘轮块弧形槽内卡放一个Ω形片簧推抵他们啮合。它避免了现有扳手由于结构复杂、空间小、装配困难的不足之处。它组装省时省力,快捷方便。它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的特点。(*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组装棘轮扳手,它涉及棘轮扳手组合,特别是棘轮块槽为敞开式结构的棘轮扳手。传统棘轮扳手的结构,是在棘轮扳手主体的棘轮孔中制一个向内凹入的月牙形盲孔,在棘轮孔内装一个外形面为中间向内凹入的双曲面形棘轮,月牙形盲孔内装有一个双面凸起,伏顶面带有可套入弹簧推抵与棘轮啮合的棘轮块,如附图4所示,但这种结构的棘轮和棘轮块设计结构复杂,制造困难,由于配合空间小,组装困难。并且在实用中弹簧易疲劳,当棘轮与棘轮块啮合过深时,弹簧易产生跳脱现象。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棘轮与棘轮块由曲面齿配合改为直齿配合,将月牙形盲孔改为敞开状沉孔,来克服现有棘轮扳手,设计结构复杂,制造困难,不易组装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的,在扳手主体的棘轮孔和小弹簧槽内,装一个弧形内侧带有齿外侧带弧形槽、顶端有小园槽的棘轮块。在棘轮块的小园槽与弧形沉孔内的弹簧槽内卡放一个起推抵作用的Ω形片簧。本技术具有的优点是它简化和改进了棘轮、棘轮块、盲孔状弧形沉孔的复杂结构。为生产、制造提供了方便。它利用Ω形片簧推抵棘轮块与棘轮单向稳定地啮合工作,特别是克限了原来需在极小位置内嵌套组装的难题,现在只须在敞口沉孔内置放零件即可方便快捷地完成组装工作。 附图说明 附图1,本技术轴侧分解图附图2,本技术局部剖视图附图3,本技术局部剖视放大图附图4,已有棘轮扳手轴测分解图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易组装棘轮扳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它由扳手主体、开口弹簧圈、盖板等组成,在附图1和2中,扳手主体10的带台和开口弹簧槽的棘轮11孔内靠近扳手握柄处制一个敞口弧形沉孔12,在弧长约四分之一处制有可卡入Ω形片簧的弹簧槽13,在棘轮孔11内装一个外园圆周为直齿,外侧弧形面上制有一个弧形槽31,顶端有小园槽13内卡放一个起推抵作用的Ω形片簧40,在棘轮顶面和扳手主体10的园台上扣盖一个由C形弹性环50,套嵌在环槽内的盖板60,扣盖在棘轮孔上,而C形弹性环恰好卡在扳手开口C形弹簧槽内。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棘轮顺时针转动时(参见附图3),棘轮将棘轮块带往Ω形片簧方向,使棘轮块的弧形槽32压迫抵靠在片簧外缘上,使棘轮20和棘轮块30为最大间隙状态,扳手可顺利转动,可旋松螺栓或螺帽。当反方向转动时,棘轮10与棘轮块30啮合并使棘轮块移至最前侧,使其紧抵弧形沉孔12的侧边而防止棘轮转动,可旋紧螺栓式螺帽。权利要求一种易组装棘轮扳手,它由扳手主体,C形弹性环、盖板等组成,其特征是在扳手主体(10)的棘轮孔(11)内装有外园为直齿的棘轮(20),在侧旁的敞口弧形沉孔(12)和小弹簧槽(13)内装一个弧状内侧带直齿外侧带弧形槽(31),顶端有小园槽(32)的棘轮孔(30),在棘轮块的小园槽和弧形沉孔内的弹簧槽内卡放一个可起推抵作用的Ω形片簧(40)。专利摘要一种易组装棘轮扳手,在扳手的棘轮孔和开口弧形沉孔内装有直齿的棘轮与棘轮块,在弧形沉孔小圆槽与棘轮块弧形槽内卡放一个Ω形片簧推抵他们啮合。它避免了现有扳手由于结构复杂、空间小、装配困难的不足之处。它组装省时省力,快捷方便。它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的特点。文档编号B25B13/46GK2314898SQ9820199公开日1999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17日专利技术者谢智庆 申请人:谢智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组装棘轮扳手,它由扳手主体,C形弹性环、盖板等组成,其特征是:在扳手主体(10)的棘轮孔(11)内装有外园为直齿的棘轮(20),在侧旁的敞口弧形沉孔(12)和小弹簧槽(13)内装一个弧状内侧带直齿外侧带弧形槽(31),顶端有小园槽(32)的棘轮孔(30),在棘轮块的小园槽和弧形沉孔内的弹簧槽内卡放一个可起推抵作用的Ω形片簧(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