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智庆专利>正文

棘轮扳手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379 阅读:3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棘轮扳手新结构,由主体、握柄套及内部结构组成,其中主体一端形成棘轮头,另端形成长条状杆轴,其杆轴断面形成八角状结构,并在适当位置处形成一拗折部,使杆轴靠握柄套的握持部和靠棘轮头的握柄部略呈垂直的状态,以增加棘轮扳手使用时的稳固性及舒适性。(*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是一种用棘轮扳手。棘轮扳手是常用工具,其结构创作也越具创意,其中「棘轮扳手之结构改良」一例,是针对传统棘轮扳手轴杆部改进,如附图说明图1至图5,其杆部大都呈长条、圆滑或扁平结构,图1、2扳手杆部2为一扁平构件,两侧具有圆滑弧部,操作时,因为过于扁平所以不易握持,如使用时手部沾有油污,其握持的接触会因摩擦力不足而产生滑移,其次,如图3、4扳手同样具有一扁平或圆形的杆部3,在杆部一端套设一握柄套31,以供握持,但使用时,因为杆部和握柄套的套合不良,所以操作时容易产生偏摆,又,如图5,其结构是杆部4成圆直状,并在一端套设一握柄套41,此结构在使用时,有较佳的操作性和握持性,但是,由于此种扳手在具大扭力旋转施力时,较不顺畅,也存在操作上的缺陷,往往造成时间、效率上的损失。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棘轮扳手新结构,它在使用时可更为稳固,并能提高使用的效率。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主体一端的杆轴断面是形成八角状结构,并在适当位置处形成一拗折部,其杆轴靠握柄套的握持部和靠棘轮头的握柄部略呈垂直状态。本技术的轴杆形成一多角状构态,使其不仅增加手部与其的摩擦,更合于实用稳固,而且更能展现其与众不同的视觉感观,藉其拗折部的形成,而更易于施力及握持;使用时,操作者手掌和握柄套呈包含似的贴合接触,而拇指及食指靠抵在拗折部的弧面上,从而提高使用的效率。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1是传统棘轮扳手轴测示意图(一)。图2是传统棘轮扳手轴测示意图(二)。图3是传统棘轮扳手轴测示意图(三)具握柄。图4是传统棘轮扳手轴测示意图(四)具握柄。图5是传统棘轮扳手轴测示意图(五)。图6是本技术棘轮扳手新结构轴测图。图7是本技术棘轮扳手新结构另一轴测图。图8本技术棘轮扳手新结构握持实施例。参阅图6、7、8,棘轮扳手1的杆轴11形成多角状构态,并弯设成一拗折部13,主要由扳手主体10、握柄套20及内部结构(图未示)组成,其中,扳手主体10为一长条状构件,一端形成一杆轴11,另端则形成棘轮头12,杆轴11的断面形成八角状结构,以增加握持的接触感及结构稳固性,在其杆轴11靠近握柄套20的适当位置处形成一拗折部13,使杆轴11靠握柄套20的握持部111和靠棘轮头12的握柄部112略呈垂直的状态,以增加棘轮扳手1使用时的稳固性及舒适性。使用时,如图8,使用者手掌恰包含住握柄套20,而拇指与食指则顺势抵触至拗折部13的弧面131上,而呈现最佳的握持角度,不仅舒适而且更易于施力,此外,当本技术不套设握柄套20时,杆轴11是八角状构体,也具有极佳的握持性,又,拗折部13的形成更可增加握持或施力时的舒适性,而更具实用价值。权利要求一种棘轮扳手新结构,由主体、握柄套及内部结构组成,其特征在于主体一端的杆轴断面是形成八角状结构,并在适当位置处形成一拗折部,其杆轴靠握柄套的握持部和靠棘轮头的握柄部略呈垂直状态。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棘轮扳手新结构,由主体、握柄套及内部结构组成,其中主体一端形成棘轮头,另端形成长条状杆轴,其杆轴断面形成八角状结构,并在适当位置处形成一拗折部,使杆轴靠握柄套的握持部和靠棘轮头的握柄部略呈垂直的状态,以增加棘轮扳手使用时的稳固性及舒适性。文档编号B25B13/46GK2333496SQ9822446公开日1999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3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3日专利技术者谢智庆 申请人:谢智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棘轮扳手新结构,由主体、握柄套及内部结构组成,其特征在于:主体一端的杆轴断面是形成八角状结构,并在适当位置处形成一拗折部,其杆轴靠握柄套的握持部和靠棘轮头的握柄部略呈垂直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