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包含丁腈橡胶的胎面底层的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2636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的子午线轮胎(1),其包括:其上安装胎面(3)的胎冠(2),所述胎面(3)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外部弹性体层(3a),所述径向外部弹性体层(3a)旨在在轮胎滚动时与道路接触;两个不可伸展的胎圈(4),其中两个胎侧(5)将胎圈(4)连接至胎面(3);胎体增强件(6),所述胎体增强件(6)延伸通过两个胎侧(5)并锚固在胎圈(4)中;胎冠(2)由胎冠增强件或带束层(7)增强,所述胎冠增强件或带束层(7)沿周向设置在胎体增强件(6)和胎面(3)之间;径向内部弹性体层(3b),称为胎面“底层”,其具有不同于径向外部弹性体层(3a)的配方的配方,该底层设置在径向外部层(3a)和带束层(7)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包含橡胶组合物,所述橡胶组合物包含至少30至100phr的腈-丁二烯橡胶和大于30phr的增强填料,所述腈-丁二烯橡胶具有在40重量%和90重量%之间的丁二烯单元含量。这样的底层(3b)使得能够限制包含在胎面的弹性体层(3a)中的增塑剂向构成轮胎胎冠的内部弹性体组合物的迁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的轮胎以及可用于制造这种轮胎的橡胶组合物,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轮胎胎冠的弹性体组合物。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轮胎胎面必须满足许多经常相冲突的技术要求,包括高耐磨性、低滚动阻力以及高的干抓地力和高的湿抓地力。近年来,特别是通过使用新型低滞后性橡胶组合物,对于特别旨在用于客运车辆的节能“绿色轮胎”,在性质上的这种折衷能够得以改进,所述新型低滞后性橡胶组合物具有主要通过特定的无机填料(被描述为增强填料)特别是通过被称为“HDS”(高度可分散二氧化硅)的高度可分散二氧化硅而增强的特征,从增强力来看,所述高度可分散二氧化硅能够与常规轮胎级炭黑竞争。因此可将相对大量的液体或固体增塑剂引入这些轮胎胎面的橡胶组合物,如例如文献 TO2004/022644、TO2005/049724、W02005/087859 和 TO2006/061064 中所述。 然而,相对大部分的这些增塑剂可能从胎面向组成轮胎胎冠的橡胶组合物迁移,这种迁移导致胎面可能变硬,这可能改变上述性质的折衷。
技术实现思路
继续研究时,申请人的公司发现了一种用作轮胎胎面底层的包含特定丁二烯橡胶的橡胶组合物能够克服上述缺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主题为用于机动车的子午线轮胎,其包括:-胎冠,所述胎冠用胎面覆盖,所述胎面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外部弹性体层,所述径向外部弹性体层旨在在轮胎滚动时与道路接触;-两个不可伸展的胎圈、将所述胎圈连接至所述胎面的两个胎侧、穿入所述两个胎侧并锚固在所述胎圈中的胎体增强件;-所述胎冠由胎冠增强件或带束层增强,所述胎冠增强件或带束层沿周向设置在所述胎体增强件和所述胎面之间;-径向内部弹性体层,称为胎面“底层”,其具有不同于所述径向外部弹性体层的配方的配方,该底层设置在所述径向外部弹性体层和所述带束层之间,所述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包含橡胶组合物,所述橡胶组合物包含至少30至IOOphr的腈/ 丁二烯橡胶和大于30phr的增强填料,所述腈/ 丁二烯橡胶具有在40重量%和90重量%之间的丁二烯单元含量。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特别旨在安装在包括4X4车辆(具有四轮驱动)和SUV (运动型多用途车辆)车辆的客运型机动车辆、两轮车辆(特别是摩托车),例如特别选自货车、重型车辆(即地铁、公共汽车、重型道路运输车辆(如卡车、拖拉机或拖车)或越野车辆如农业车辆或运土设备)的工业车辆上。附图说明根据如下描述和实施例,以及与这些实施例相关的单个附图,将容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及其优点,所述单个附图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子午线轮胎的例子的径向横截面。具体实施例方式1-定义在本专利申请中:-“胎圈”应以已知的方式理解为是指在径向内部与胎侧相邻的轮胎的不可伸展的部分,其基部旨在装配在车辆车轮的轮辋座上;- “二烯弹性体(或不加区分地,橡胶)”,应以已知的方式理解为是指至少部分(gp均聚物或共聚物)得自二烯单体(即具有两个共轭或不共轭的碳-碳双键的单体)的弹性体;-“胎侧”应以已知的方式理解为是指位于胎冠和胎圈之间、通常具有低挠曲刚度的轮胎部分;_“phr”应以已知的方式理解为是指重量份/100份弹性体(如果存在多种弹性体,为弹性体的总量);-“径向”应以已知的方式理解为是指穿过轮胎的旋转轴并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的方向;根据其朝向轮胎的旋转轴或朝向轮胎的外部,该方向可为“径向内部(或内部)”或“径向外部(或外部)”。 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在本说明书中所有百分数(%)以重量%表示;类似地,由表述在“在a和b之间”表示的任何数值区间代表由大于“a”至小于“b”的数值范围(即不包括极限a和b),而由表述“a至b”表示的任何数值区间代表由“a”直至“b”的数值范围(即包括严格极限a和b)。I1-使用的测量和试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轮胎中的橡胶组合物在固化后表征,如下所述。I1.1 -柃伸试骀这些试验有可能确定弹性应力和断裂性质。除非另有说明,根据1988年9月的法国标准NF T46-002进行这些试验。公称割线模量(或表观应力,以兆帕计)在10%伸长和100%伸长(称为EMlO和EM100)下在第二次伸长(即在一个调节至测量本身所需的伸展程度的循环之后)中进行测量。所有这些拉伸测量在温度(23±2° C)和湿度(50±5%相对湿度)的常规条件下根据法国标准NF T40-101 (1979年12月)进行。I1.2-动力学性质动力学性质根据标准ASTM D5992-96在粘度分析仪(MetravibVA4000)上进行测量。记录在10赫兹频率下经受简单的交流正弦剪切应力的硫化组合物的样品(厚度为4毫米,横截面积为400平方毫米的柱状试样)的响应。从0.1%至50% (向外循环),接着从50%至1% (返回循环)进行应变振幅扫描。所使用的结果为损失因子tan(S)。显示了对于返回周期在23° C观察到的tan(S)的最大值,称为tan( δ )_。应记住,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式,在23° C的tan( δ )max代表材料的滞后性,因而代表滚动阻力:在23° C的tan( δ )max值越低,滚动阻力越低。I1.3 -增塑剂的讦移试骀使用平行六面体形状的试样,其显示方形横截面,边长10cm,总厚度为16_。其由三层沿厚度方向堆叠的弹性体组合物组成:按顺序为厚度为7mm的由代表胎面的组合物组成的第一层;然后是厚度为2mm的由代表胎面底层的组合物组成的第二层;以及厚度为7mm的由代表轮胎胎冠帘布层(带束层)的组合物组成的第三层。如此制备的试样在175° C在两个固化板之间固化约20分钟。然后在约75° C使其经受加速老化约3周。然后将试样和所述三层在其中间在厚度方向切割为两个相等的部分。然后切出样品的薄片并沿着厚度方向分析。在第一层的厚度方向上,在离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界面距离D (以mm表示)的位置测量薄片上存在的增塑剂的含量(以%表示)。使用中红外显微镜进行这些测量。IR光谱的自动采集通过在第一层中的反射在样品薄片上进行。使用的装置为“BruckerVertex70”傅里叶变换中红外(FTIR)光谱仪,其配有带有“MCT DigiTect Midband” 检测器的“fcucker Hyperion3000” 红外显微镜、ATR (衰减全反射,放大率:x20,分析的直径100 μ m)物镜和计算机控制的机动样品台。以ATR模式在650和^OOcnT1之间的光谱的32个累积上采集每个光谱,分辨率为2CHT1。根据对多组分体系具有概括性的Beer-Lambert定律分析光谱。在上述条件下进行的起始材料的光谱采集使得能够将混合物(增塑剂+经硫化的弹性体基体)光谱去卷积为一方面的弹性体组分和另一方面的增塑剂组分。与增塑剂组分相关的系数直接正比于增塑剂的含量(以百分数表不)。II1-本专利技术的具体 描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具有的实质特征在于具有胎面底层,所述胎面底层包含橡胶组合物,所述橡胶组合物包含至少30至IOOphr的腈/ 丁二烯橡胶和大于30phr的增强填料,所述腈/ 丁二烯橡胶具有在40重量%和90重量%之间的丁二烯单元含量。II1.1-腈 / 丁二烯橡胶根据定义,腈/ 丁二烯橡胶为基于至少一种丁二烯单体和一种腈单体(即,带有腈官能团的单体)的共聚物。对于在40重量%和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瓦瑟尔G·洛皮托小林京子
申请(专利权)人:米其林集团总公司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