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位置校正装置与对应的位置校正方法。该位置校正装置包括一个调整基座、两个滑座、一个驱动装置和两个摄影装置。该位置校正方法包括初取板、摄影、定位、校正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位置校正装置和位置校正方法可对准备制作为印刷电路板的板材进行定位,将定位通过摄影装置调整,自动进行校正,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适用于制作各种不同尺寸的印刷电路板,可提高定位的精准度及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生产设备和方法,特别涉及印刷电路板的移动与定位。
技术介绍
在印刷电路板的生产中,需要在基底板材进行钻孔以及曝光等印刷制程,由于孔洞与曝光照射位置与电路的连接及分布情形息息相关,需要将基底板材适当定位后才能进行。传统电路板的生产多以大批量生产为主,由于每块基底板材的尺寸基本相同,仅需设定好板材的尺寸,并将周边设备调整到适当位置,例如对板材定位使用的摄影装置等,即可连续进行生产,而没有太大的定位困扰,也因此,传统生产设备的定位工作,例如上述摄影装置的定位,即以人工手动方式完成。然而,为满足客制化需求,印刷电路板的尺寸逐渐变得多样化,不同尺寸的基底板材容易在生产线中发生定位问题,而使得每次改变板材尺寸时即需要重新调整生产线,造成不容易更换板材尺寸以及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板材的定位装置和方法用以对板材进行定位,并可适应于板材的尺寸同时进行校正。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位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调整基座;两个滑座,该两个滑座分别滑动地设于该调整基座上而可相对于该调整基座滑动,该两个滑座的滑动方向彼此平行;一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固设于该调整基座上并连接该两个滑座,该驱动装置带动该两个滑座沿相反方向滑动而相互靠近或远离;两个摄影装置,该两个摄影装置分别固设于该两个滑座上,各个该摄影装置朝一摄影方向撷取影像,该两个摄影装置的摄影方向相同且垂直于各该滑座的滑动方向。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动力装置和两个螺杆,该两个螺杆分别与所述两个滑座螺合,该动力装置带动该两个螺杆转动,以带动所述两个滑座沿相反方向滑动。所述位置校正装置还包括一移动装置和一取板装置,该移动装置包括一垂直移动装置和一移动平台,该垂直移动装置与所述调整基座一同固定,该移动平台设于该垂直移动装置上而受该垂直移动装置带动而移动,且该移动平台的移动方向与各个所述摄影方向平行,该取板装置设于该移动平台上而受该移动平台带动而水平地移动。一种位置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初取板:利用一取板装置取一板材,该板材具有两个辨识点;摄影:利用两个摄影装置朝向该板材摄 影,取得该两个辨识点的位置资讯,各个该摄影装置具有一定位点;定位:依该两个辨识点与该两个定位点的相对位置,利用一移动平台带动该取板装置水平移动,连带使该板材水平移动,调整该两个辨识点的位置,使该两个摄影装置若摄影时将产生符合以下情形的影像:将该两个摄影装置的影像并列时,该两个辨识点与该两个定位点连成一直线,且各个该辨识点至其邻近定位点的距离彼此相同;校正:利用一驱动装置带动该两个摄影装置朝相反方向移动,使该两个辨识点在摄影装置所得影像中分别与该两个定位点重合。在所述校正步骤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卸除:利用一垂直移动装置带动该取板装置向下移动,并使该取板装置释放该板材,将该移动平台复位至初始位置;再取板:利用该取板装置再次拿取该板材;其中,该卸除步骤与再取板步骤未水平移动该板材,使再取板后所述两个辨识点在摄影装置所得影像中仍然分别与所述两个定位点重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位置校正装置与位置校正方法可迅速地对板材进行定位,并可针对板材 尺寸校正,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与调整生产线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位置校正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位置校正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位置校正装置的动作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摄影装置所得影像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位置校正方法的流程图。图6至图9是本专利技术位置校正方法连续步骤中辨识点与定位点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位置校正装置,其主要可供使用于印刷电路板的制造程序中,用以校正所提取的印刷电路板的位置,以供其他机械或设备进行钻孔、曝光或其他加工作业,提高钻孔与印刷电路位置的精密度与准确度,然而,本专利技术也可适用于其他类似需要精确定位的加工作业中。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位置校正装置主要供装设于一出纳库I上方,该出纳库I中则堆叠置放有多个准备制作为印刷电路板的板材11、11’,各该板材具有两个辨识点111,该辨识点111是与电路板其他部分具有不同视觉效果的部分,具体而言,可以是穿孔或类似的镂空部分,或者也可以是涂布漆料或其他材料所形成的辨识点。位置校正装置则包括有一调整基座2、两个滑座3、3’、两个升降装置4、一驱动装置5、两个摄影装置6、一移动装置7与一取板装置8,依实际使用需求,各部件的数量可供任意增减调整。该调整基座2延伸为横梁状,并于其同一表面的靠近两端部处分设有相互平行且水平延伸的两组滑轨,较佳者,每一组滑轨包括相互平行且并列的两道滑轨21、22。该两个滑座3、3’分别设于调整基座2的两组滑轨使滑座3、3’可各自相对于调整基座2滑动,且两个滑座3、3’的滑动方向彼此平行,其中,各该滑座可包括有一主滑座31与一副滑座32,主滑座31可滑动地设于调整基座2的滑轨上,副滑座32则可滑动地设于主滑座31上,较佳者,副滑座32与主滑座31之间也具有滑轨,使副滑座32可稳定地相对于主滑座31滑动,其中由于本专利技术位于出纳库I的上方,副滑座32的滑动方向垂直向下,而与滑座3整体相对于调整基座2的滑动方向垂直。该两个升降装置4分别设于该两个滑座3上,使各个升降装置4可带动滑座3中的副滑座32上下移动,较佳者,可依讯号指示而带动副滑座32上下移动到特定高度,具体而言,该升降装置4可包括螺杆41以及马达42,利用螺杆41与副滑座32螺合,并将马达42固设于主滑座31上,以马达42带动螺杆41转动,进而使副滑座32移动,作为替代的实施方案,该马达42也可改换为其他类似可产生转动动力的装置,同时,也可以改为将马达42固设于副滑座32上,并将螺杆41改为与主滑座31螺合,仍可以获得相似的使用功能。本实施例的各个图示中,各个升降装置中的螺杆41仅以简单杆体表示,属工程制图中常用的简略表现方式,各个升降装置中的螺杆41应具有螺纹,然而,在本专利技术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将马达与螺杆改设为推杆与气压缸或油压缸,不具有螺纹,仍可行。该驱动装置5固设于该调整基座2上并连接该两个滑座3,该驱动装置5可带动该两个滑座3沿相反方向滑动而相互靠近或远离,具体而言,该驱动装置5可包括两个螺杆51、51’以及马达 52或类似的动力装置,该两个螺杆51、51’分别与该两个滑座3、3’螺合,马达52则固设于调整基座2上,以马达52带动两个螺杆51、51’转动,进而使各个滑座3、3’移动,其中应注意的是,马达52带动螺杆51、51’转动的方向应与各个螺杆51、51’的螺纹方向配合,藉以适当地带动两个滑座3、3’沿相反方向滑动。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该驱动装置的螺杆亦可于同一杆体上设置两段相反的螺纹,亦可转动杆体而使螺纹反方向螺旋带动滑座移动,此时,由于两段螺纹相异,而仍将此种情形视为具有两个螺杆。与升降装置相似的是,该驱动装置5的各个螺杆51、51’在图示中仅以简单杆体表示,应具有螺纹,而驱动装置5的马达52与螺杆51、51’也可以改换为适当数量的推杆与气压缸或油压缸,获得相似的使用效果。该两个摄影装置6分别固设于该两个滑座3、3’上,并朝一摄影方向撷取影像,更明确地说,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位置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调整基座;两个滑座,该两个滑座分别滑动地设于该调整基座上而可相对于该调整基座滑动,该两个滑座的滑动方向彼此平行;一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固设于该调整基座上并连接该两个滑座,该驱动装置带动该两个滑座沿相反方向滑动而相互靠近或远离;两个摄影装置,该两个摄影装置分别固设于该两个滑座上,各个该摄影装置朝一摄影方向撷取影像,该两个摄影装置的摄影方向相同且垂直于各该滑座的滑动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锦燕,卓金星,
申请(专利权)人:王锦燕,卓金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