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刷电机三相绕组的接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77359 阅读:5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无刷电机三相绕组的接线装置,其包括安装在无刷电机的定子组件的上绝缘片上的导电片和安装在定子组件的下绝缘片上的定子PCB板。该三相绕组的12根接线的尾端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导电片,定子PCB板包括三个相互绝缘的环部,各个环部连接有各相绕组的4根接线的始端和各相的电机引出线,并且其中4根接线的始端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各相的电机引出线。故而,这样的接线装置其接线工艺简单、可靠,能提高批量生产时的作业效率,并且使得电机的接线空间紧凑。(*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刷电机三相绕组的接线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直流无刷电机的定子绕组采用三相星形并联连接结构,该结构包括U、V、W三相绕组,各相绕组包括4根接线,共12根接线。各个绕组的4根接线的始端按一定规律并联后分别形成U、V、W三相绕组。传统的接线结构比较复杂,是将12根接线的尾端绞接在一起,连接不可靠,可能造成个别或部分接线的尾端形成断路连接;而且,绕组漆包线所采用的铜线线径较粗,因而12根接线尾端绞在一起工艺操作难度大、线包高度超高、不利于电机空间结构的紧凑设计和批量生产的效率提升。同时,12根接线始端的传统接线方式是将每相4根绕组的始端绞接并在一起后,引出线通过铜带连接或焊锡连接引出,接线复杂不易固定,同样存在工艺操作难度大、线包高度超高、不利于电机空间结构的紧凑设计和批量生产的效率提升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无刷电机三相绕组的接线装置,其接线工艺简单、可靠,能提高批量生产时的作业效率,并且使得电机的接线空间紧凑。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核心技术方案:一种无刷电机三相绕组的接线装置,所述无刷电机包括定子组件,所述定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刷电机三相绕组的接线装置,所述无刷电机包括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上绝缘片和下绝缘片,所述三相绕组包括12根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上绝缘片上的导电片和安装在所述下绝缘片上的定子PCB板,所述12根接线的尾端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导电片,所述定子PCB板包括三个相互绝缘的环部,各个环部连接有各相绕组的4根接线的始端和各相的电机引出线,并且其中4根接线的始端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各相的电机引出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刷电机三相绕组的接线装置,所述无刷电机包括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上绝缘片和下绝缘片,所述三相绕组包括12根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上绝缘片上的导电片和安装在所述下绝缘片上的定子PCB板,所述12根接线的尾端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导电片,所述定子PCB板包括三个相互绝缘的环部,各个环部连接有各相绕组的4根接线的始端和各相的电机引出线,并且其中4根接线的始端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各相的电机引出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刷电机三相绕组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设有12个均匀分布的卡线槽以分别卡入所述12根接线的尾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无刷电机三相绕组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12根接线的尾端通过锡焊方式固定连接至相应卡线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刷电机三相绕组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还设有装配用定位固定孔,所述上绝缘片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固定孔可套设在所述定位柱上,并通过热熔方式固定。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祖根
申请(专利权)人: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