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762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位装置,它作用于一外件及一联接于外件的内管之间,它包括设于内管内的弹性件,该弹性件的活动面上凸设有定位柱及按钮柱,内管上开设有定位通孔及按钮通孔;弹性件上的定位柱及按钮柱在弹力作用下可分别伸出于内管的定位通孔及按钮通孔;其中,所述外件通过定位柱定位联接于内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定位装置,拆卸或调整过程中,使用者先用手指按下按钮柱,活动面后退并带动定位柱后退,定位柱和外件之间的联接脱开,然后再拆卸或调整外件和内管,则拆卸或调整方便、安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定位装置,它作用于一外件及一联接于外件的内管之间,它包括设于内管内的V形弹性件,该弹性件的活动面上凸设有定位柱,内管上开设有定位通孔;弹性件上的定位柱在弹力作用下可伸出于内管的定位通孔;其中,所述外件通过定位柱定位联接于内管。在拆卸或调整过程中,使用者必须先用手指按下定位柱使定位柱和外件之间的联接脱开,然后再拆卸或调整外件和内管,该过程中存在有拆卸不方便的缺点;容易发生夹手指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定位装置所存在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定位装置,该装置拆卸或调整方便、安全,拆卸或调整过程中不会发生夹手指的事故。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定位装置,它作用于一外件及一联接于外件的内管之间,它包括设于内管内的弹性件,该弹性件的活动面上凸设有定位柱及按钮柱,内管上开设有定位通孔及按钮通孔;弹性件上的定位柱及按钮柱在弹力作用下可分别伸出于内管的定位通孔及按钮通孔;其中,所述外件通过定位柱定位联接于内管。所述弹性件为类V形片,类V形片的两外侧面分别为固定面和活动面;活动面上凸出的两圆柱分别定义为定位柱及按钮柱。所述距离V形开口端较近之圆柱为定位柱,距离V形开口端较远之圆柱为按钮柱。所述定位柱的顶部为半球形。所述按钮柱的顶部为半球形。所述内管插接并锁接于外件,其中,外件上开设有被插孔,定位柱伸出于定位通孔并插设于被插孔内。所述定位柱和按扭柱并排,该并排线平行于内管轴线。所述两圆柱和弹性件一体冲压成型。所述两圆柱焊接或铆接固接于弹性件的活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技术的定位装置,拆卸或调整过程中,使用者先用手指按下按扭柱,活动面后退并带动定位柱后退,定位柱和外件之间的联接脱开,然后再拆卸或调整外件和内管,拆卸或调整方便、安全,拆卸或调整过程中不会发生夹手指的事故;其二,弹性件为类V形片,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其三,距离V形开口端较近之圆柱为定位柱,距离V形开口端较远之圆柱为按钮柱,按扭柱按下较小的距离即可使定位柱产生较大的后退距离,方便脱开定位柱和外件之间的联接;其四,所述定位柱前部为半球形,则定位柱方便定位联接内管和外件,便于脱开定位柱和外件之间的连接;其五,定位柱和按扭柱并排,该并排线平行于内管轴线,拆卸或调整方便;其六,两圆柱和弹性件一体冲压成型,加工方便,成本低;其七,两圆柱焊接或铆接固接于弹性件的活动面,牢固。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定位装置的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定位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定位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定位装置处于拆卸过程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定位装置,如图2、3、4所示,它作用于一外管1及一插接并锁接于外管1的内管2之间。外管1开设有被插通孔11,内管2上开设有定位通孔21及按钮通孔22。如图1、3所示,定位装置包括设于内管2内的V形弹性件3,该V形弹性件3具有固定面31及活动面32。固定面31包括固定端及联接端,固定端固接于内管2内部;活动面32包括自由端及定位端,定位端固接于固定面31联接端。其中,活动面32在弹力作用下抵靠内管2内周面。如图1、2、3、4所示,活动面32上并排凸出的两圆柱。其中,距离弹性件3V形开口端较近之圆柱为定位柱321,距离弹性件3V形开口端较远之圆柱为按钮柱322。在活动面32抵靠内管2内周面时该并排线平行于内管2轴线。定位柱321和V形开口端之间的距离约等于按扭柱322和V形开口端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定位柱321的前部和按扭柱322的前部均为半球形。定位柱321在弹性件3弹力作用下伸出于内管2的定位通孔21并插接于外管1的被插通孔11,通过定位柱321锁接外管1和内管2。按扭柱322在弹性件3弹力作用下伸出于内管2的按钮通孔22。拆卸或调整过程中,使用者先用手指按下按扭柱322,活动面32后退并带动定位柱321后退,定位柱231和外管1的被插通孔11之间的联接脱开,然后再拆卸或调整外管2和内管1。根据需要所述两圆柱和弹性件3一体冲压成型,或两圆柱焊接或铆接固接于弹性件3的活动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申精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定位装置,它作用于一外件及一联接于外件的内管之间,其特征是它包括设于内管内的弹性件,该弹性件的活动面上凸设有定位柱及按钮柱,内管上开设有定位通孔及按钮通孔;弹性件上的定位柱及按钮柱在弹力作用下可分别伸出于内管的定位通孔及按钮通孔;其中,所述外件通过定位柱定位联接于内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性件为类V形片,类V形片的两外侧面分别为固定面和活动面;活动面上凸出的两圆柱分别定义为定位柱及按钮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距离V形开口端较近之圆柱为定位柱,距离V形开口端较远之圆柱为按钮柱。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柱的顶部为半球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按钮柱的顶部为半球形。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管插接并锁接于外件,其中,外件上开设有被插孔,定位柱伸出于定位通孔并插设于被插孔内。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柱和按扭柱并排,该并排线平行于内管轴线。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两圆柱和弹性件一体冲压成型。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两圆柱焊接或铆接固接于弹性件的活动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定位装置,它作用于一外件及一联接于外件的内管之间,它包括设于内管内的弹性件,该弹性件的活动面上凸设有定位柱及按钮柱,内管上开设有定位通孔及按钮通孔;弹性件上的定位柱及按钮柱在弹力作用下可分别伸出于内管的定位通孔及按钮通孔;其中,所述外件通过定位柱定位联接于内管。本技术的定位装置,拆卸或调整过程中,使用者先用手指按下按钮柱,活动面后退并带动定位柱后退,定位柱和外件之间的联接脱开,然后再拆卸或调整外件和内管,则拆卸或调整方便、安全。文档编号B25B11/00GK2923196SQ20062008219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0日专利技术者李弼烈 申请人:厦门进雄企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位装置,它作用于一外件及一联接于外件的内管之间,其特征是:它包括设于内管内的弹性件,该弹性件的活动面上凸设有定位柱及按钮柱,内管上开设有定位通孔及按钮通孔;弹性件上的定位柱及按钮柱在弹力作用下可分别伸出于内管的定位通孔及按钮通孔;其中,所述外件通过定位柱定位联接于内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弼烈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进雄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