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柱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62344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一种带有如下倾斜机构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用的转向柱支承装置,能够充分地确保倾斜枢轴(15a)对摆动托架(28)的支承刚性,而且在充分地确保了构成一对轴衬(30c)的侧板部(32c)的耐久性的状态下,能够将进行倾斜动作时的阻力抑制得较低。倾斜枢轴(15a)的外周面及穿插孔(29)的内周面中的夹持构成轴衬(30c)的圆筒部(31)的部分分别为圆筒面。另外,在构成轴衬(30c)的侧板部(32c)的外侧面,设置有在没有产生辅助反力的状态即中立状态下与支承板部(23)的内侧面接触的主接触面部(36),及在中立状态下与支承板部(23)非接触且仅在产生辅助反力并弹性变形了的情况下与支承板部(23)的内侧面接触的副接触面部(37)即缺失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能够调节方向盘的高度位置的倾斜机构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尤其是关于用于将其转向柱能够摆动地支承在车身侧的转向柱支承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转向装置中通常装有能够根据驾驶员的体格、驾驶姿势等调节方向盘的高度位置的倾斜机构、能够调节方向盘的前后位置的伸缩机构。另外,还广泛地安装了将电动马达作为动力源并能够减轻驾驶员操作方向盘的力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图25示出了具有倾斜机构及伸缩机构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以往例。转向装置具有:转向轴2,在后端部固定有方向盘I ;转向柱3,将转向轴2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在其内径侧;电动助力装置4,用于向转向轴2提供辅助转矩;转向齿轮单元6,基于转向轴2的旋转来推拉左右一对拉杆5。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前后方向是指车身的前后方向。在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转向轴2是以能够传递旋转力且能够进行轴向的相对位移的方式组合配置在前侧的内轴7和配置在后侧的外轴8而成为能够轴向伸缩的构造。另夕卜,转向柱3是以能够进行轴向的相对位移的方式组合配置在前侧的内柱9和配置在后侧的外柱10而成为能够轴向伸缩的构造。外轴8以抑制了相对于该外柱10的轴向位移的状态自由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0.18 JP 2011-228500;2011.11.24 JP 2011-255741.一种转向柱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前部支承托架,被固定在车身,并具有沿该车身的宽度方向隔离地配置的相互平行的一对支承板部; 倾斜枢轴,以被架设在所述支承板部彼此之间的状态沿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配置; 摆动托架,被设置在电动助力装置的外壳的一部分,并具有供所述倾斜枢轴穿插的穿插孔,借助所述外壳支承能够自由旋转地支承转向轴的转向柱; 一对轴衬,由弹性材料制成或由低摩擦材料制成,整体分别形成为环状,并且,分别外嵌于所述倾斜枢轴的轴向两端部,并且,分别具有被夹持在所述倾斜枢轴的外周面和所述穿插孔的内周面之间的圆筒部、和从该圆筒部的轴向一端部向径向外侧伸长且被夹持在所述摆动托架的侧面和所述支承板部的内侧面之间的圆环状的侧板部,至少在没有产生通过所述电动助力装置向所述转向轴提供的辅助力的中立状态下,在所述圆筒部的两周面中的至少一方的一部分或所述侧板部的两侧面中的至少一方的一部分设置有与这些面相对的对方面成为非接触状态的缺失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失部由设置在所述侧板部的两侧面中的至少一方上的凹部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柱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板部的两侧面中的至少一方的径向一方的半部分,形成有至少在所述中立状态下与所述对方面接触的主接触面部,在其径向另一方的半部分形成有至少在所述中立状态下不与所述对方面接触且仅在通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和幸泽克彦田中嵩悠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