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58930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0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构成如下,具备扫描光学装置,该扫描光学装置具有:多边电机单元,该多边电机单元具有使从光源发出的激光进行扫描的多面镜;射出部,该射出部向感光体上照射所述激光;突出部,该突出部从间隔壁向所述感光体侧突出,该扫描光学装置利用激光在感光体上进行扫描,所述多边电机单元设置于所述突出部,所述射出部配置在借助所述间隔壁而与所述感光体隔开的位置,在所述间隔壁与所述扫描光学装置之间设置有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中国专利申请主张2012年I月19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特愿2012-008572号巴黎条约的优先权,并将该日本专利申请作为修改本中国专利申请的误译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利用激光对带电的感光体的外周面进行扫描,在感光体的外周面形成静电潜像,并用显影剂将该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在感光体上形成调色剂像。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有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在感光体和利用激光来扫描感光体的扫描光学装置之间设置间隔壁,以免因附着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剂等而使扫描光学装置污损。但是,为了确保设置间隔壁的空间,而使感光体与扫描光学装置之间的间隔增大,由此使得图像形成装置大型化。因此,如日本特开平8-15935号公报、图12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即,通过将扫描光学装置的一部分配置为比间隔壁103更向感光体102侧突出,从而将设置感光体102和扫描光学装置的空间缩小。但是,在日本特开平8-15935号公报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向感光体102照射激光的射出部101与间隔壁103抵接。因此,如果伴随图像形成装置的各部的动作产生的振动经由间隔壁103而传递至射出部101,则来自射出部101的激光的射线会出现晃动。即,扫描光学装置的激光的射出精度降低。激光的射出精度的降低是造成画质降低等图像形成不良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扫描光学装置的激光的射出精度的图像形成装置。技术方案I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扫描光学装置,该扫描光学装置具有:多边电机单元,该多边电机单元具有使从光源发出的激光进行扫描的多面镜;射出部,该射出部将所述激光照射到感光体上;突出部,该突出部从间隔壁突出到所述感光体一侧,该扫描光学装置利用激光在感光体上进行扫描,所述多边电机单元设置于所述突出部,所述射出部配置在借助所述间隔壁而与所述感光体隔开的位置,在所述间隔壁与所述扫描光学装置之间设置有间隙。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使得隔着所述间隔壁的、所述扫描光学装置侧的空间的气压成为相对高于所述感光体侧的空间的气压的高压。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对所述间隔壁与所述扫描光学装置之间的间隙进行大致密封。根据技术方案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调整部,该调整部对所述扫描光学装置相对于所述感光体的位置进行调整。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而能够更完全地理解。但是这些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图2是表示扫描光学装置及间隔壁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是扫描光学装置的突出部附近的Y-Z平面剖开的立体图。图4是扫描光学装置及间隔壁Y-Z平面剖视图。图5是表示隔着间隔壁而相邻的空间的气压差的示意图。图6是扫描光学装置的位置调整机构的说明图。图7是扫描光学装置的位置调整机构的Y-Z平面示意图。图8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框图。图9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上方观察扫描光学装置的情况下扫描光学装置的外形的一例的图。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扫描光学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 1是表示对间隔壁与扫描光学装置之间的间隙进行大致密封的弹性部件的配置的一例的Y-Z平面剖视图。图12是表示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此外,本栏所述内容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技术范围、用语的意义。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A的图。图像形成装置A是被称为串联式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其通过四组图像形成部来形成彩色图像。此外,在下述说明中,将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沿着间隔壁50的板状的面部的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Z方向及X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载置于原稿台上的原稿被图像读取装置SC的扫描曝光装置的光学系统扫描曝光图像,对于被线阵图像传感器读取且进行了光电转换的图像信息信号而言,在图像处理部(未图示)中进行了模拟处理、A/D转换、“黑点”校正、图像压缩处理等之后,被输入至图像形成部的扫描光学装置。四组图像形成部是形成黄(Y)色的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Y、形成品红(M)色的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M、形成蓝绿(C)色的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C、形成黑(K)色的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K,以分别在通用的符号后附加表示所形成的颜色的符号Y、M、C、K来进行标注。图像形成部IOY的构成: 具有感光体鼓IY及配置于其周围的带电部2Y、扫描光学装置3Y、显影装置4Y以及鼓清洁器5Y。同样,图像形成部IOM具有配置于感光体鼓IM的周围的带电部2M、扫描光学装置3M、显影装置4M及鼓清洁器5M,图形成部IOC具有配置于感光体鼓IC的周围的带电部2C、扫描光学装置3C、显影装置4C及鼓清洁器5C,图像形成部IOK具有配置于感光体鼓IK的周围的带电部2K、扫描光学装置3K、显影装置4K及鼓清洁器5K。图像形成部ΙΟΥ、10M、10C、IOK中的各个感光体鼓1Y、1M、1C、1K、带电部2Y、2M、2C、2K、扫描光学装置3¥、311、3(:、31(、显影装置4¥、41、4(:、41(、鼓清洁器5Y、5M、5C、5K分别为通用的内容的构成。以下,除需要特别加以区分的情况以外,不附加符号Y、M、C、K地进行标注。图像形成部10借助来自扫描光学装置3的激光L将图像信息信号写入感光体鼓1,在感光体鼓I中形成基于图像信息信号的潜像。并且,潜像被显影装置4显影,在感光体鼓I上形成可视图像亦即调色剂图像。在图像形成部10Y、10M、10CU0K的各个感光体鼓1Y、1M、1C、IK上分别形成黄(Y)色、品红(M)色、蓝绿(C)色、黑(K)色的图像。中间转印带6被多个辊卷绕,并被支承为能够移动。由图像形成部10Y、10M、10C、10K形成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部7Y、7M、7C、7K依次转印到移动的中间转印带6上,形成Y (黄)、M (品红)、C (蓝绿)、K (黑)各色层重叠的彩色图像。纸张输送部20输送纸张S。纸张S收容于供纸托盘291、292、293,由供纸部21供纸,经阻挡辊22而被输送到二次转印部7Α,中间转印带6上的彩色图像被二次转印到纸张S上。转印有彩色图像的纸张S由定影装置30施加热与压力,由此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纸张S上,进而纸张S经由定影输送辊23和排纸辊25而向装置外排出。此外,图像形成装置A具备纸张反转部24,能够将进行了定影的纸张从定影输送辊23向纸张反转部24 引导并进行正反面反转而排出、或在纸张的两面形成图像。能够从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A的主体上部的操作显示部80对进行图像形成时的纸张S的大小、张数等进行设定。扫描光学装置3具有收容部304和突出部303,并利用激光L在感光体鼓I上进行扫描,其中,收容部304收容射出激光L的射出部301,突出部303设置为从间隔壁50向感光体鼓I侧突出。对于扫描光学装置3将在后面进行详述。间隔壁50为板状的部件,其设置为使扫描光学装置3的收容部304与感光体鼓I隔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扫描光学装置,该扫描光学装置具有:多边电机单元,该多边电机单元具有使从光源发出的激光进行扫描的多面镜;射出部,该射出部将所述激光照射到感光体上;突出部,该突出部从间隔壁突出到所述感光体一侧,该扫描光学装置利用激光在感光体上进行扫描,所述多边电机单元设置于所述突出部,所述射出部配置在借助所述间隔壁而与所述感光体隔开的位置,在所述间隔壁与所述扫描光学装置之间设置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19 JP 2012-008572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扫描光学装置,该扫描光学装置具有:多边电机单元,该多边电机单元具有使从光源发出的激光进行扫描的多面镜;射出部,该射出部将所述激光照射到感光体上;突出部,该突出部从间隔壁突出到所述感光体一侧,该扫描光学装置利用激光在感光体上进行扫描, 所述多边电机单元设置于所述突出部, 所述射出部配置在借助所述间隔壁而与所述感光体隔开的位置, 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川亮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