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血用的穿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连续且重复地利用上膛与击发刺针以刺穿人体皮肤并使血液流出,以便收集血液样本的穿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医疗程序中常需要用到约5 50 μ I的极少量的血液样本。通常此种样本可借由穿刺或针刺方式刺破手指一选定部位的皮肤以采集I或2滴的血液而取得。随着自我监控血糖等在家检验的普及,需要对此提供一种能让需要检验的人可以简便安全地执行的程序。目前被使用的穿刺装置通常具有一坚硬的主体及一经无菌处理并从一端突伸出的穿刺元件,例如,刺针。该穿刺装置可用于刺穿皮肤,并借此从刺破的伤口采集血液样本。再将该血液样本送到 测试装置或收集装置。由于指尖放血效果佳,因此也是最常用于采血的部位。然而,也可以从耳垂、手臂等其他部位采集血液样本。为了减少以刺针穿刺皮肤引起的焦虑感并确保可重复进行穿刺的结果,目前已开发许多搭载弹簧的穿刺装置。如ΕΡ2050393号专利案所述,现有的一种装置在使用时需要用户以手动操作的方式使一杆体或类似的结构元件缩回以借此拉紧弹簧而将该刺针上膛。接着,可借由按压按钮触发击发装置而使该刺针从上膛位置被释放。利用这些装置进行穿刺前,必须借由使用者执行各种不同的手动操作,例如,拉紧弹簧与击发。然而,对于小型穿刺装置,由于其用于操作的各元件也是小尺寸,操作使用上相当不便。如ΕΡ0668049号专利案所述,只要相对一本体对该针刺装置进行按压,就能使该针刺装置的驱动弹簧被拉紧。虽然前述针刺装置的设计可减少不小心扎伤人的风险,但使用者仍然需要手动击发刺针并执行一系列且连串的特定手动操作。目前也已开发有另一种可自动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刺装置,适合搭配一支刺针在一个采血部位使用,该刺针具有一个穿刺部,该穿刺装置包含一个壳体单元,及一个相对该壳体单元滑动的帽盖,该壳体单元包括一个主壳体,及一个形成在该主壳体内的定位部,该主壳体具有一个邻近该采血部位的近端壳部,及一个与该近端壳部反向的远端壳部,该帽盖自该壳体单元的主壳体的近端壳部向外突伸并终止于一个开口,且相对该主壳体在一个起始位置与一个缩回位置之间滑动;其特征在于:该穿刺装置还包含一个位于该帽盖与该壳体单元间的支撑件、一个设置在该支撑件与该壳体单元间的第一偏压元件,及一个设置于该帽盖与该支撑件间的连动组合体;该支撑件适合供该刺针安装定位,且位于该帽盖与该壳体单元的定位部之间,并能够相对该壳体单元的主壳体在一个使该刺针的穿刺部通过该帽盖的开口向外伸出的穿刺位置,及一个使该刺针容置在该主壳体内的触发位置之间轴向滑动;该第一偏压元件设置在该支撑件与该壳体单元的定位部之间;及该连动组合体设置于该帽盖与该支撑件之间,包括一个受该帽盖连动的第一连接部,及至少一个对应该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该支撑件上的第二连接部,且于该帽盖位于该起始位置时,该第二连接部受该第一连接部限位,而使该支 ...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19 TW 1011021961.一种穿刺装置,适合搭配一支刺针在一个采血部位使用,该刺针具有一个穿刺部,该穿刺装置包含一个壳体单元,及一个相对该壳体单元滑动的帽盖,该壳体单元包括一个主壳体,及一个形成在该主壳体内的定位部,该主壳体具有一个邻近该采血部位的近端壳部,及一个与该近端壳部反向的远端壳部,该帽盖自该壳体单兀的主壳体的近端壳部向外突伸并终止于一个开口,且相对该主壳体在一个起始位置与一个缩回位置之间滑动;其特征在于:该穿刺装置还包含一个位于该帽盖与该壳体单元间的支撑件、一个设置在该支撑件与该壳体单元间的第一偏压元件,及一个设置于该帽盖与该支撑件间的连动组合体; 该支撑件适合供该刺针安装定位,且位于该帽盖与该壳体单元的定位部之间,并能够相对该壳体单元的主壳体在一个使该刺针的穿刺部通过该帽盖的开口向外伸出的穿刺位置,及一个使该刺针容置在该主壳体内的触发位置之间轴向滑动; 该第一偏压元件设置在该支撑件与该壳体单元的定位部之间;及 该连动组合体设置于该帽盖与该支撑件之间,包括一个受该帽盖连动的第一连接部,及至少一个对应该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该支撑件上的第二连接部,且于该帽盖位于该起始位置时,该第二连接部受该第一连接部限位,而使该支撑件位于一个介于该穿刺位置与该触发位置之间的预备位置,于该帽盖位移到该缩回位置时,连动该第一连接部推抵该第二连接部位移而令该第二连接部脱离该第一连接部的限位,并使该支撑件位移到该触发位置进而通过该第一偏压元件的偏压作用力向外击发到该穿刺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刺装置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支撑件与该连动组合体的第一连接部之间的第二偏压元件,该第二偏压元件于该支撑件被击发到该穿刺位置时产生一个将该支撑件推回该预备位置的偏压作用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单元的主壳体的近端壳部与远端壳部能够相拆离与相接合,该连动组合体的第一连接部则为与该帽盖相分离的独立元件,且为设置在该帽盖与该支撑件之间而能够相对该壳体单元滑动的套管型式元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部为一个可挠性凸轮部,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一个本体,及至少一个形成于该本体一端用于供该第二连接部对应抵接以限制该支撑件朝向该帽盖移动的限位面,且该壳体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与该第一连接部的限位面反向且间隔相对,并对应该第二连接部设置的凸轮面,该第一连接部推抵该第二连接部朝远离该帽盖的方向移动时,该第二连接部会受该凸轮面作用而向内偏斜变形进而脱离该第一连接部的挡抵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第一偏压元件与第一连接部是设置在该壳体单元的主壳体的远端壳部,该帽盖则从主壳体的近端壳部向外突伸。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刺装置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帽盖与该壳体单元之间,用于防止该帽盖相对该主壳体自该起始位置位移到该缩回位置的安全开关,且该壳体单元还包括一个围绕该帽盖并设置在该主壳体的近端壳部的头端元件,该安全开关具有一个连接于该帽盖且被挡抵于该近端壳部邻近该采血部位的一端面的可挠性枢接杆,及一个设置于该头端元件并对应该可挠性枢接杆设置的按钮,以经由按压该按钮推抵该可挠性枢接杆使其偏斜变形而脱离该近端壳部的挡抵限位。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还具有至少一个与该第二连接部相间隔设置的可挠性扳动部,且该壳体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与该第一连接部反向且对应该可挠性扳动部设置的抵靠面,该第一连接部位移到一前进位置时会推抵该可挠性扳动部偏斜变形而受到该抵靠面挡抵,进而限制该支撑件朝远离该近端壳部的方向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刺装置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壳体单元的主壳体与该帽盖之间,用于控制该刺针的穿刺部伸出该帽盖的开口的长度的抵接螺帽,该抵接螺帽能与该帽盖相对移动,并具有一个用于挡抵及限制该刺针轴向移动范围的抵接面,及一个形成于该抵接面且与该帽盖的开口呈共轴设置的贯通口,且借由沿该抵接螺帽移动该帽盖能够改变该抵接面与该帽盖的开口之间的距离。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刺装置还包含至少一个设置在该抵接螺帽与该帽盖之间的调整单元,该调整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该抵接螺帽的一个外表面的凸轮块、一个沿该帽盖表面倾斜延伸且贯穿该帽盖并用于供该凸轮块穿置的导槽、一个凸设在该抵接螺帽的外表面的棘齿部,及一个对应该棘齿部形成于该帽盖的一个内表面的定位部,该定位部具有 多个围绕该抵接螺帽连续凹设于该内表面用于分别供该棘齿部啮合定位的条状凹槽,通过转动该帽盖使该凸轮块沿该导槽移动到不同位置而使该抵接螺帽的抵接面与该帽盖的开口之间的距离被改变。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刺装置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帽盖与该壳体单元之间,用于防止该帽盖相对该主壳体自该起始位置位移到该缩回位置的安全开关,且该壳体单元还包括一个围绕该帽盖并设置在该主壳体的近端壳部的头端元件,该安全开关具有一个连接于该帽盖且被挡抵于该近端壳部邻近该采血部位的一端面的可挠性枢接杆,及一个设置于该头端元件并对应该可挠性枢接杆设置的按钮,以经由按压该按钮推抵该可挠性枢接杆使其偏斜变形而脱离该近端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派崔克·哈思泰特乐,奥瑞·豪利斯柏格,彼得·史特勒,菲克尔·魏特曼,黄椿木,
申请(专利权)人:华广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