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用套筒,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呈圆柱状的本体,该本体轴向一端具有一供套接工具的凹限套接部,该本体在该套接部位置的外缘开设至少一穿孔,该穿孔贯穿至该套接部,供穿入一杆体,该本体轴向相对该套接部的另一端具有一凹限的多边形嵌合孔,供嵌合螺栓头或螺帽。(*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手动及气动方式操作的双用套筒。
技术介绍
如图5所示,其是一种常见的套筒,该套筒6轴向一端具有一供棘轮扳手7或气动工具(图中未示)套接的套接孔61,该套筒6的另一端具有一供套合螺栓头或螺帽(图中未示)的套合孔62。借由棘轮扳手7或气动工具旋动该套筒6,以达到拆卸或组装的目的。由于该套筒6在使用时,需搭配棘轮扳手7或气动工具才可使用,因此该套筒6为一种必须搭配棘轮扳手7或气动工具的特种工具,如果临时找不到棘轮扳手7或气动工具,或者该棘轮扳手7或气动工具出现损坏的情形,则无法使用该套筒6实施拆卸或组装的工作,若再购买一支棘轮扳手或气动工具,则必需花费相当高的费用,对使用者会造成不便及金钱上的负担。再者,由于该套筒6用以套接棘轮扳手7或气动工具的套接孔61,是设于套筒6轴向的一端,因此,当欲工作的空间狭小使棘轮扳手7或气动工具无法伸入套接住套筒5时,就无法以该套筒6工作,而必须再寻找另一种工具,例如使用活动扳手或开口扳手等工具,增加工作上的不便。故,如何改进现有套筒须搭配棘轮扳手或气动工具才能工作的缺点,则为本技术改进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套筒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用套筒,当临时找不到棘轮扳手或气动工具,或者是该棘轮扳手或气动工具损坏时,可以一杆体穿入该本体的穿孔内,而以手动的方式进行旋松或旋紧该螺栓头,而不用受套筒必须搭配棘轮扳手或气动工具才可使用的限制,使用方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用套筒,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呈圆柱状的本体,该本体轴向一端具有一供套接工具的凹限套接部,该本体在该套接部位置的外缘开设至少一穿孔,该穿孔贯穿至该套接部,供穿入一杆体,该本体轴向相对该套接部的另一端具有一凹限的多边形嵌合孔,供嵌合螺栓头或螺帽。前述的双用套筒,其中套接部是向该本体内部凹限的四方形孔,该套接部的侧壁在同一高度位置设有数个卡槽。前述的双用套筒,其中嵌合孔是一内凹的正六角形孔。前述的双用套筒,其中嵌合孔为一内凹的十二角形的梅花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临时找不到棘轮扳手或气动工具,或者是该棘轮扳手或气动工具损坏时,可以一杆体穿入该本体的穿孔内,而以手动的方式进行旋松或旋紧该螺栓头,而不用受套筒必须搭配棘轮扳手或气动工具才可使用的限制,使用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供棘轮扳手套接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供气动工具套接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以杆体驱动本体的示意图图5是现有套筒供棘轮扳手套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图中所示为本技术所选用的第一实施例结构。本技术是一种双用套筒,其具有一呈圆柱状的本体1,该本体1轴向的一端具有一凹限的套接部11,供一棘轮扳手2或一气动工具3的套接柱21、31套接,在本实施例中,该套接部11是向该本体1内部凹限的四方形孔,且该套接部11的侧壁在同一高度位置设有数个卡槽111,供该棘轮扳手2或气动工具3的套接柱21、31的钢珠211、311卡持,而该本体1在该套接部11位置的外缘开设有至少一穿孔12,该穿孔12贯穿至该套接部11,在本实施例中,该本体1在该套接部11的外缘开设一穿孔12。该本体1轴向相对该套接部11的另一端具有一凹限的嵌合孔13,该嵌合孔13为一多边形孔,在本实施例中,该嵌合孔13为一内凹的正六角形孔,当然也可为一内凹的十二角形的梅花孔,供嵌合螺栓头4或是螺帽(图中未示)。借此,在使用时,该本体1以该套接部11套接于该棘轮扳手2或气动工具3的套接柱21、31,且该套接柱21、31的钢珠211、311卡持于该套接部11内其中一卡槽11,使该本体1固接于该棘轮扳手2或气动工具3上,再以该本体1的嵌合孔13嵌合住螺栓头4,而进行旋松或旋紧的工作。由于该本体1在该套接部11的外缘开设一穿孔12,因此当临时找不到棘轮扳手2或气动工具3,或者是该棘轮扳手2或气动工具3出现损坏时,可以一杆体5穿入该本体1的穿孔12内,而以手动方式进行旋松或旋紧该螺栓头4的工作,而不用受套筒必须搭配棘轮扳手或气动工具才可使用的限制,使用方便,且不受限制。再者,该杆体5不一定须使用制式的构件,其可以一穿入该穿孔12的螺丝起子或其它杆状的工具,即可操作该本体1,使用更加方便且不受限制。此外,由于该穿孔12是设于该本体1在该套接部11的外缘,当工作的空间狭小无法以棘轮扳手2或气动工具3驱动该本体1时,可不用另外寻找其它工具,而以杆体5穿入该穿孔12,即可驱动该本体1,使用更加便利。另外,该本体1在该套接部11与嵌合孔13的外缘分别以表面处理方式,使该本体1在套接部11与嵌合孔13的外缘分别具有不同颜色,供使用者识别该套接部11与该嵌合孔13的位置。权利要求1.一种双用套筒,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呈圆柱状的本体,该本体轴向一端具有一供套接工具的凹限套接部,该本体在该套接部位置的外缘开设至少一穿孔,该穿孔贯穿至该套接部,供穿入一杆体,该本体轴向相对该套接部的另一端具有一凹限的多边形嵌合孔,供嵌合螺栓头或螺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用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部是向该本体内部凹限的四方形孔,该套接部的侧壁在同一高度位置设有数个卡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用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孔是一内凹的正六角形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用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孔为一内凹的十二角形的梅花孔。专利摘要一种双用套筒,具有一呈圆柱状的本体,该本体轴向一端具有一供套接工具的凹限套接部,该本体在该套接部位置的外缘开设至少一穿孔,该穿孔贯穿至该套接部,供穿入一杆体,该本体轴向相对该套接部的另一端具有一凹限的多边形嵌合孔,供嵌合螺栓头或螺帽。本技术当临时找不到棘轮扳手或气动工具,或者是该棘轮扳手或气动工具损坏时,可以一杆体穿入该本体的穿孔内,而以手动的方式进行旋松或旋紧该螺栓头,而不用受套筒必须搭配棘轮扳手或气动工具才可使用的限制,使用方便。文档编号B25B13/00GK2625113SQ0325655公开日2004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3日专利技术者谢智庆 申请人:谢智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