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细胞电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45075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胞电融合装置,基底上设有凹陷的用以安装载样片的第一矩形槽及位于第一矩形槽内且进一步凹陷的第二矩形槽,第二矩形槽即为真空腔,接头设于基底的侧面,真空腔与接头之间设有使液体流通的流道,接头连接到压力回路,基底上的第一矩形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矩形卡槽,卡槽上设有通孔,分别安装第一螺钉固定第一电极,第二螺钉固定第二电极在基底上,载样片上设有方形的凹槽,凹槽底部设有若干微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紧贴载样片的凹槽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细胞电融合装置提供了一种新的细胞排队的方法,可以通过细胞吸附固定以及机器人操作相结合,实现多个指定细胞的配对,消除了传统电融合方法的随机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Cell electrofus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ell fusion device, the first substrate is provided with a hollow rectangular groove used to install the load sample and second rectangular slots in the first rectangular groove and further sag, second rectangular groove is a vacuum cavity, the side joint is arranged in the substrate, the liquid flow channel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vacuum chamber and the connector, connector to the pressure loop,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rectangular groove on the substrat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rectangular slot, the slot is provided with through holes are provided with a first screw first electrode, second screws second electrode on the substrate is provided with a square groove sample loading,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micropores,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close to the bottom of the groove loaded samples.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cell fusion device provides a new method of cell line, through cell adsorption and fixation and robot combining operation, to achieve a number of specified cell pair, eliminate the randomness of the traditional electric fus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物医学
,具体涉及一种细胞电融合装置
技术介绍
细胞融合(cell fusion)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细胞工程技术,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通过生物化学或物理学方法融合在一起,产生出兼备亲本遗传性状的杂合细胞,融合后的细胞获得来自两个亲本细胞的遗传物质,具有新的遗传或生物学特性,经过培养可以用于制备细胞工程产品,甚至产生特别的物种或者品系。细胞融合逐渐成为细胞工程的一项核心技术,它不仅为核质相互关系、基因调控遗传互补、肿瘤发生、基因定位、衰老控制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而且在遗传学动植物远缘杂交育种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医药食品以及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它已成为杂交育种、药物筛选、单克隆抗体制备、哺乳动物克隆、以及抗癌疫苗研发等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细胞融合的诱导可以利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因素。因此根据不同的诱导方式,细胞融合方法可以分为病毒融合法、化学融合法、电融合法、激光融合法等。由于细胞电融合(cell electrofusion)方法具有可控性强、操作简便、对细胞无毒害等优点,其应用最为广泛。早期的研究中,Zimmermann为首的研究小组专利技术了电融合仪,之后人们几经改进,明显提高了细胞融合的效率。目前,用于细胞电融合的商业化仪器很多,如德国Eppendorf、美国BTX、匈牙利的BLS等公司开发的细胞电融合仪及相关系统。然而,传统电融合方法中,过高的工作电压对实验者以及实验细胞都具有不安全因素,对系统的整体电气安全性以及高压电源的制作提出了很高要求,融合装置体积和细胞样品消耗大,融合效率和通量较低,实验观察和分析不方便,这些都限制了电融合方法的进一步推广。近年来,细胞电融合技术与微机电系统(MEMS)结合而获得新的进展。依托微加工工艺,以微通道为特征的微流控技术实现了低电压在电融合中的应用。微流控芯片是微流控技术实现的主要平台,微阵列和微加工工艺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芯片上微电极的数量,使细胞电融合芯片向高通量、高效率、高集成度方向发展。重庆大学的郑小林等研制出多种集成了微电极的微流控芯片,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效果。微流控芯片便携易集成,但微电极特别是高密度微电极阵列的制作成本高,对电场控制的要求高,细胞配对的准确率也有限。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细胞电融合装置,以提高细胞配对的准确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细胞电融合装置,包括基底、载样片、凹槽、第一电极、第一螺钉、第二电极、第二螺钉、接头、真空腔、流道和微孔,基底上设有凹陷的用以安装载样片的第一矩形槽及位于第一矩形槽内且进一步凹陷的第二矩形槽,第二矩形槽即为真空腔,接头设于基底的侧面,真空腔与接头之间设有使液体流通的流道,接头连接到压力回路,基底上的第一矩形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矩形卡槽,卡槽上设有通孔,分别安装第一螺钉固定第一电极,第二螺钉固定第二电极在基底上,载样片上设有方形的凹槽,凹槽底部设有若干微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紧贴载样片的凹槽底部。优选的,所述的基底和载样片均采用透光性生物兼容材料制成,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优选的,所述的若干微孔阵列排布在凹槽底部,可以固定多个细胞,提高电融合的效率。优选的,所述的微孔直径范围为1(Γ500μπι,可以针对不同的细胞或组织进行操 作。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由铜或不锈钢制成。进一步的,在各个微孔的同一侧设有辅助定位标记,可以进行标定,使得该细胞电融合装置固定的细胞位置明确,便于系统捕捉而不需要随机地搜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细胞电融合装置融合细胞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含有待融合细胞A的溶液滴入载样片的凹槽中,启动压力回路,产生负压使其中的细胞A被吸附固定在凹槽底部的微孔上;2、同时在玻璃毛细管中吸入其余待融合细胞B,移动毛细管及细胞电融合装置,使得毛细管尖端处于被吸附的细胞A旁边的位置,毛细管在紧邻细胞A处吐出细胞B, Α、B两细胞紧紧粘在一起,形成多个细胞串;3、由细胞电融合电源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发出脉冲信号,细胞串的细胞膜发生可逆性穿孔,Α、B两细胞之间物质相互转换,最终完成电融合。本技术的细胞电融合装置基底、载样片及电融合电极制造难度相对较低。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细胞电融合装置提供了一种新的细胞排队的方法,可以通过细胞吸附固定以及机器人操作相结合,实现多个指定细胞的配对,消除了传统电融合方法的随机性;整个实验过程可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或通过相关图像采集系统将图像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本技术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细胞电融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细胞电融合装置的主体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细胞电融合装置的接头处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细胞电融合装置的载样片微孔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细胞电融合装置吸附固定第一批待融合细胞样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细胞电融合装置排列第二批待融合细胞样品示意图,其中a为本技术的细胞电融合装置,b为第二批待融合细胞,c为毛细管;图7是本技术的细胞电融合装置获得细胞串样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胞电融合装置,包括基底、载样片、凹槽、第一电极、第一螺钉、第二电极、第二螺钉、接头、真空腔、流道和微孔,基底上设有凹陷的用以安装载样片的第一矩形槽及位于第一矩形槽内且进一步凹陷的第二矩形槽,第二矩形槽即为真空腔,接头设于基底的侧面,真空腔与接头之间设有使液体流通的流道,接头连接到压力回路,基底上的第一矩形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矩形卡槽,卡槽上设有通孔,分别安装第一螺钉固定第一电极,第二螺钉固定第二电极在基底上,载样片上设有方形的凹槽,凹槽底部设有若干微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紧贴载样片的凹槽底部。优选的,所述的基底和载样片均采用透光性生物兼容材料制成,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优选的,所述的若干微孔阵列排布在凹槽底部,可以固定多个细胞,提高电融合的效率。优选的,所述 的微孔直径范围为1(Γ500μπι,可以针对不同的细胞或组织进行操作。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由铜或不锈钢制成。进一步的,在各个微孔的同一侧设有辅助定位标记,可以进行标定,使得该细胞电融合装置固定的细胞位置明确,便于系统捕捉而不需要随机地搜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细胞电融合装置融合细胞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含有待融合细胞A的溶液滴入载样片的凹槽中,启动压力回路,产生负压使其中的细胞A被吸附固定在凹槽底部的微孔上;2、同时在玻璃毛细管中吸入其余待融合细胞B,移动毛细管及细胞电融合装置,使得毛细管尖端处于被吸附的细胞A旁边的位置,毛细管在紧邻细胞A处吐出细胞B, Α、B两细胞紧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细胞电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1)、载样片(2)、凹槽(3)、第一电极(4)、第一螺钉(5)、第二电极(6)、第二螺钉(7)、接头(8)、真空腔(9)、流道(10)和微孔(11),基底(1)上设有凹陷的用以安装载样片(2)的第一矩形槽及位于第一矩形槽内且进一步凹陷的第二矩形槽,第二矩形槽即为真空腔(9),接头(8)设于基底(1)的侧面,真空腔(9)与接头(8)之间设有使液体流通的流道(10),接头(8)连接到压力回路,基底(1)上的第一矩形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矩形卡槽,卡槽上设有通孔,分别安装第一螺钉(5)固定第一电极(4),第二螺钉(7)固定第二电极(6)在基底(1)上,载样片(2)上设有方形的凹槽(3),凹槽(3)底部设有若干微孔(11),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6)紧贴载样片(2)的凹槽(3)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电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I)、载样片(2)、凹槽(3)、第一电极(4)、第一螺钉(5)、第二电极(6)、第二螺钉(7)、接头(8)、真空腔(9)、流道(10)和微孔(11),基底(I)上设有凹陷的用以安装载样片(2)的第一矩形槽及位于第一矩形槽内且进一步凹陷的第二矩形槽,第二矩形槽即为真空腔(9),接头(8)设于基底(I)的侧面,真空腔(9)与接头(8)之间设有使液体流通的流道(10),接头(8)连接到压力回路,基底(I)上的第一矩形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矩形卡槽,卡槽上设有通孔,分别安装第一螺钉(5)固定第一电极(4),第二螺钉(7)固定第二电极(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汝长海陈瑞华皋龙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