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角度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3044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0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焊接角度调节机构,其包括一固定板、一第一调节架、一第二调节架、一第三调节架、一用于使所述固定板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一用于使所述第一调节架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一用于使所述第二调节架转动的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架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第二调节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架还与所述第三调节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第一调节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架和所述第二调节架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二调节架和所述第三调节架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用,实现了焊接角度调整,解决了油箱焊接设备设计瓶颈,提高油箱产能,适应了飞速发展的汽车行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Welding angle regulat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elding angle adjust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fixed plate, a first frame, a second adjustment adjustment frame, a third frame, a regulation for the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the rotation of a fixed plate for the first adjustment of the second driving mechanism, a rotating frame is used to the second adjustment third frame rotation driving mechanism, wherein the first adjusting fram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xing plate and second adjusting frame rotatably connected; the second regulation frame and the third frame rotation adjustment connection; the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are respectively fixed with the plate and the adjusting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the second driving mechanism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djusting frame and the adjusting frame second connection; the third driving mechanism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adjusting frame second and the third adjusting frame connection. By using the utility model, the welding angle adjustment is realized,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sign of the welding equipment of the oil tank is solved, the capacity of the oil tank is improv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adapted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焊接角度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油箱是汽车制造中最重要的部件,而在油箱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就是带角度焊接,具体的是要把连接在油箱上的各个管路接头焊接在油箱不同的面上。由于汽车油箱的特殊性:油箱本身就是一种吹塑件,不同批次生产出来的产品,体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同时密封性要求极高,这些特性决定了在焊接各个油管接头的工艺不可确定性非常大,很难设计一种标准统一的焊接设备来满足各种油箱的生产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焊接角度不能调整,不容易焊接到所有方位的缺陷,提供一种焊接角度调节机构。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焊接角度调节机构,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一固定板、一第一调节架、一第二调节架、一第三调节架、一用于使所述固定板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一用于使所述第一调节架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一用于使所述第二调节架转动的第三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架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第二调节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架还与所述第三调节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第一调节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架和所述第二调节架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二调节架和所述第三调节架连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可以使所述固定板在所述第一调节架上转动,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可以使所述第一调节架在所述第二调节架上转动,通过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可以使所述第二调节架在所述第三调节架上转动。由此所述固定板实现了沿三个轴的方位调整,能使得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的焊接头可以转到各种角度。较佳地,所述固定板通过一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调节架铰接;所述第一调节架包括两个连接端,所述两个连接端分别通过一第二转轴和一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调节架的两端铰接;所述第二调节架通过一第四转轴与所述第三调节架铰接;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同轴线。较佳地,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四转轴的轴线两两垂直。较佳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均包括一丝杠和一与所述丝杠配合的驱动螺母,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丝杠轴向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螺母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第一调节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丝杠轴向固定于所述第一调节架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螺母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架和第二调节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丝杠轴向固定于所述第二调节架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驱动螺母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调节架和第三调节架滑动连接。以第一驱动机构为例,由于丝杠是轴向固定的,丝杠转动时,受到驱动螺母的反作用力,便会带着固定板绕第一转轴转动。本技术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的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本技术的运用,实现了焊接角度的调整,解决了油箱焊接设备的设计瓶颈,提高油箱产能,适应了飞速发展的汽车行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驱动机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二驱动机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三驱动机构立体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出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焊接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一固定板1、一第一调节架21、一第二调节架22、一第三调节架23、一第一驱动机构、一第二驱动机构、一第三驱动机构、一第一转轴51、一第二转轴52、一第三转轴53和一第四转轴54。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一丝杠311、一驱动螺母312、一调节螺母313、连接块411和连接块412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一丝杠321、一驱动螺母322、一调节螺母323、连接块421和连接块422 ;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一丝杠331、一驱动螺母332、一调节螺母333、连接块431和连接块432 ;固定板I包括固定孔11,第一调节架21包括固定槽211和固定孔212,第二调节架22包括固定槽221和固定槽222,第三调节架23包括固定孔231。如图2所示,固定板I和第一调节架21的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滑槽,驱动螺母312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滑槽上。丝杠311穿过驱动螺母312并与之配合。丝杠311穿设于固定板1,固定板I的两端再通过螺纹固定件固定连接块411和连接块412,从而实现了丝杠311的轴向固定。丝杠311的一端与调节螺母313连接。调节时转动调节螺母313,便可以使得固定板I绕着第一转轴51转动。如图3所示,第一调节架21和第二调节架22的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滑槽,驱动螺母322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滑槽上。丝杠321穿过驱动螺母322并与之配合。丝杠321穿设于第一调节架21,第一调节架21的两端再通过螺纹固定件固定连接块421和连接块422,从而实现了丝杠321的轴向固定。丝杠321的一端与调节螺母323连接。调节时转动调节螺母323,便可以使得第一调节架21绕着第二转轴52和第三转轴53转动。如图4所示,第二调节架22和第三调节架23的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滑槽,驱动螺母332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滑槽上。丝杠331穿过驱动螺母332并与之配合。丝杠331穿设于第二调节架22,第二调节架22的两端再通过螺纹固定件固定连接块431和连接块432,从而实现了丝杠331的轴向固定。丝杠331的一端与调节螺母333连接。调节时转动调节螺母333,便可以使得第二调节架22绕着第四转轴54转动。调节完毕后,操作人员可以使用紧固件穿过固定孔11与固定槽211连接,从而防止固定板I转动。使用紧固件穿过固定孔212与固定槽221连接,从而防止第一调节架21转动。使用紧固件穿过固定孔231与固定槽222连接,从而防止第二调节架22转动。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焊接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固定板、一第一调节架、一第二调节架、一第三调节架、一用于使所述固定板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一用于使所述第一调节架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一用于使所述第二调节架转动的第三驱动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调节架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第二调节架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调节架还与所述第三调节架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第一调节架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架和所述第二调节架连接; 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二调节架和所述第三调节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板通过一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调节架铰接; 所述第一调节架包括两个连接端,所述两个连接端分别通过一第二转轴和一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调节架的两端铰接; 所述第二调节架通过一第四转轴与所述第三调节架铰接; 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同轴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焊接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固定板、一第一调节架、一第二调节架、一第三调节架、一用于使所述固定板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一用于使所述第一调节架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一用于使所述第二调节架转动的第三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架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第二调节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架还与所述第三调节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第一调节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架和所述第二调节架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二调节架和所述第三调节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国庆张伟李明哲
申请(专利权)人:瀚鹏龙上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