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齿机小立柱顶尖支架回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1882 阅读:3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0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滚齿机小立柱顶尖支架回转机构,小立柱位于回转头下方,在小立柱的顶部竖直设有定位接套,回转头可绕定位接套回转;顶尖支架设在小立柱外面,顶尖支架与连接座的外端固定连接,连接座的内端固套在油缸活塞杆上;定位接套中穿有一根轴,轴与定位接套转动配合,且轴的上部伸出段上固套有连接套,连接套同时与回转头的顶部固定连接;齿轮的旁边设有缸套,在缸套的外圆面沿轴向设有齿条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机械结构及液压控制可实现顶尖支架(4)的自动回转及复位,操作方便、快捷,大幅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好地克服了现有结构的缺陷,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适于广泛推广运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Rotary mechanism for small column top support of hobb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ear hobbing machine small column top bracket slewing mechanism, rotary head is located in the small column below, at the top of the vertical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sleeve, rotary head can be positioned around the rotary sleeve; the top bracket is arranged in a small column outside the top bracket and the connecting seat is fixed on the out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seat is connected. The inner end is fixedly sheathed on the piston of oil cylinder; the positioning sleeve is penetrated by a shaft, shaft and the positioning sleeve rotate with upper shaft and extending section sheathed with a connecting sleev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top connecting sleev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rotary head; gear is arranged beside a cylinder, an axial direction is along the rack i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ntrol the top bracket through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and hydraulic (4) automatic rotation and reset, convenient and quick operation, greatly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operating workers, overcomes the defects of the existing structur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has very good value and is suitable for wid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滚齿机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滚齿机小立柱顶尖支架的回转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小立柱顶尖支架回转机构主要由小立柱和回转头组成,其中回转头位于小立柱的上方,在小立柱内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定位接套,该定位接套的上部伸入回转头内,且回转头可绕该定位接套摆动。并且,在定位接套上连接有圆压板,此圆压板对回转头的竖直方向进行定位,另外,在回转头上留有连接定位块的凸台,定位块通过螺钉固定在该凸台上。同时,顶尖支架与连接座的外端固定,该连接座的内端与油缸的活塞杆固定,而活塞杆呈竖直设置。并且,所述小立柱的外表面竖直设有两根滑轨,且回转头上也对应设有两根滑轨,所述顶尖支架与上述滑轨滑动配合。现有结构需要小立柱顶尖支架回转时,工人必须上到机床上,先取下定位块,再扳动回转头到一定角度,为工件安装和胎具吊装排除空间障碍。工件或胎具安装好后,再把回转头扳回原来位置,拧上定位块定位。由上可见,现有的顶尖支架回转机构操作复杂,费时费力,且完全靠人工手动操作,为此亟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的滚齿机小立柱顶尖支架回转机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滚齿机小立柱顶尖支架回转机构,包括小立柱(I)、回转头(2)和顶尖支架(4),其中小立柱(I)位于回转头(2)下方,在小立柱的顶部竖直设有定位接套(3),该定位接套的上部伸入回转头(2)内,且回转头(2)可绕该定位接套(3)摆动;所述顶尖支架(4)设在小立柱(I)外面,该顶尖支架与小立柱(I)及回转头(2)外表面上的两根竖直导轨滑动配合,且顶尖支架(4)同时通过螺钉与连接座(5)的外端固定连接,该连接座的内 而固套在油缸活塞杆(6)上;所述油缸活塞杆(6)竖直设在小立柱(I)和回转头(2)内,且回转头(2)顶面固设有用于该检测油缸活塞杆位置的接近开关(7),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接套(3)中穿有一根轴(8),该轴与定位接套(3)转动配合,且轴(8)的上部伸到定位接套(3)外,在该伸出段上固套有连接套(9),该连接套同时与所述回转头(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轴(8)的下部伸入小立柱(I)内,并在该伸入段固套有齿轮(10);所述齿轮(10)的旁边设有缸套(11),在缸套的外圆面沿轴向设有齿条部(11a),该齿条部(Ila)与齿轮(10)相啮合;所述缸套(11)内穿设有一根活塞杆(12),该活塞杆的前后端均伸到缸套(11)外,其中活塞杆(12)的前伸出端与前连接盘(13)固定,该前连接盘固定在所述小立柱(I)的前侧壁上,且活塞杆(12)的后伸出端与后连接盘(14)固定,该后连接盘固定在小立柱(I)的后侧壁上;所述活塞杆(12)上活套有前接盘(15)和后接盘(16),该前接盘和后接盘(16)均与活塞杆(12)动密封,且前接盘(15)和后接盘(16)分别将所述缸套(11)中心孔的对应端口封闭;所述活塞杆(12)上设有活塞(12a),该活塞将缸套(11)的中心孔分成彼此独立的前腔室(A)和后腔室(B),且后腔室(B)与所述后接盘(16)上的后注油口( 16a)相通,而前腔室(A)与所述前接盘(15)上的前注油口( 15a)相通。本技术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定位接套(3)中穿有一根轴(8),该轴与定位接套(3)转动配合,且轴(8)的上部伸到定位接套(3)外,在该伸出段上固套有连接套,该连接套同时与所述回转头(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轴(8)的下部伸入小立柱(I)内,并在该伸入段固套有齿轮(10);所述齿轮(10)的旁边设有缸套(11),在缸套的外圆面沿轴向设有齿条部(11a),该齿条部(Ila)与齿轮(10)相啮合;所述缸套(11)内穿设有一根活塞杆(12),该活塞杆的前后端均伸到缸套(11)外,其中活塞杆(12)的前伸出端与前连接盘(13)固定,该前连接盘固定在所述小立柱(I)的前侧壁上,且活塞杆(12)的后伸出端与后连接盘(14)固定,该后连接盘固定在小立柱(I)的后侧壁上;所述活塞杆(12)上活套有前接盘(15)和后接盘(16),该前接盘和后接盘(16)均与活塞杆(12)动密封,且前接盘(15)和后接盘(16)分别将所述缸套(11)中心孔的对应端口封闭;所述活塞杆(12)上设有活塞(12a),该活塞将缸套(11)的中心孔分成彼此独立的前腔室(A)和后腔室(B),且后腔室(B)与所述后接盘(16)上的后注油口( 16a)相通,而前腔室(A)与所述前接盘(15)上的前注油口( 15a)相通。采用以上结构,需要小立柱的顶尖支架(4)回转一定角度时,先驱动油缸活塞杆(6)上移,上移的油缸活塞杆(6)通过连接座(5)带动顶尖支架(4)沿着所述导轨同步上移;当油缸活塞杆(6)上移到一定高度后触发所述接近开关(7)时,滚齿机的控制系统控制油缸活塞杆(6 )停止上移,此时顶尖支架(4 )支撑在回转头(2 )外表面的两根导轨上;然后,通过所述前接盘(15)上的前注油口(15a)往前腔室(A)内注入液压油,前腔室(A)内的压力增大后推动前接盘(15)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缸套(11)向前移动,从而驱动所述齿轮(10)转动,转动的齿轮(10)通过轴(8)带动回转头(2)摆动,从而带动回转头(2)上的顶尖支架(4)跟随该回转头一起回转。需要顶尖支架(4)复位时,通过所述后接盘(16)上的后注油口(16a)往后腔室(B)内注入液压油,后腔室(B)内的压力增大后推动后接盘(16)向后移动,进而带动缸套(11)向后移动,从而驱动所述齿轮(10)反转,反向转动的齿轮(10)通过轴(8)带动回转头(2)反向摆动,从而带动回转头(2)上的顶尖支架(4)跟随该回转头一起反向摆动;当上述顶尖支架(4)反向摆动到位后,滚齿机的控制系统驱动所述油缸活塞杆(6)下移复位,进而带动顶尖支架(4)复位。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机械结构及液压控制可实现顶尖支架(4)的自动回转及复位,操作方便、快捷,较好地克服了现有结构的缺陷,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适于广泛推广运用。作为优选,所述前注油口(15a)和后注油口(16a)分别通过对应的一根注油管(17)与电磁阀(18)的两个出油口相连,且这两根注油管(17)上均分别串联有一个单向节流阀(19),而所述电磁阀(18)的进油口通过进油管(20)与油槽(21)相连。采用以上结构,我们可通过控制电磁阀(18)的通断电来控制顶尖支架(4)的摆动与否,简单方便,大幅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作为优化,所述轴(8)的上部伸出段设有一个环形台阶(8a),该环形台阶的底面与所述定位接套(3)上端面之间的轴上套装有球面滚子推力轴承(22),环形台阶(8a)的顶面与所述连接套(9)下端面贴合,而连接套(9)通过键(22)固套在轴(8)上。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机械结构及液压控制可实现顶尖支架(4)的自动回转及复位,操作方便、快捷,大幅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好地克服了现有结构的缺陷,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适于广泛推广运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液压原理图。在以上附图中,各标记的部件名称如下:I——小立柱、2——回转头、3——定位接套、4——顶尖支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齿机小立柱顶尖支架回转机构,包括小立柱(1)、回转头(2)和顶尖支架(4),其中小立柱(1)位于回转头(2)下方,在小立柱的顶部竖直设有定位接套(3),该定位接套的上部伸入回转头(2)内,且回转头(2)可绕该定位接套(3)摆动;所述顶尖支架(4)设在小立柱(1)外面,该顶尖支架与小立柱(1)及回转头(2)外表面上的两根竖直导轨滑动配合,且顶尖支架(4)同时通过螺钉与连接座(5)的外端固定连接,该连接座的内端固套在油缸活塞杆(6)上;所述油缸活塞杆(6)竖直设在小立柱(1)和回转头(2)内,且回转头(2)顶面固设有用于该检测油缸活塞杆位置的接近开关(7),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接套(3)中穿有一根轴(8),该轴与定位接套(3)转动配合,且轴(8)的上部伸到定位接套(3)外,在该伸出段上固套有连接套(9),该连接套同时与所述回转头(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轴(8)的下部伸入小立柱(1)内,并在该伸入段固套有齿轮(10);所述齿轮(10)的旁边设有缸套(11),在缸套的外圆面沿轴向设有齿条部(11a),该齿条部(11a)与齿轮(10)相啮合;所述缸套(11)内穿设有一根活塞杆(12),该活塞杆的前后端均伸到缸套(11)外,其中活塞杆(12)的前伸出端与前连接盘(13)固定,该前连接盘固定在所述小立柱(1)的前侧壁上,且活塞杆(12)的后伸出端与后连接盘(14)固定,该后连接盘固定在小立柱(1)的后 侧壁上;所述活塞杆(12)上活套有前接盘(15)和后接盘(16),该前接盘和后接盘(16)均与活塞杆(12)动密封,且前接盘(15)和后接盘(16)分别将所述缸套(11)中心孔的对应端口封闭;所述活塞杆(12)上设有活塞(12a),该活塞将缸套(11)的中心孔分成彼此独立的前腔室(A)和后腔室(B),且后腔室(B)与所述后接盘(16)上的后注油口(16a)相通,而前腔室(A)与所述前接盘(15)上的前注油口(15a)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广张海亮陈伦安袁巧利王南川唐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