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振昌专利>正文

一种复擎子开口扳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576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复擎子开口扳手结构,主要由扳手主体、棘齿轮、右擎子、弹簧、左擎子、弹性夹、轴座、扳手上盖及固定螺丝所组构成,其中,左、右擎子在棘齿圆周两部位形成双重杠杆性;本发明专利技术除已显著突破开口扳手的结构性,更因研创特殊的复擎子作用方式,使扳手结构得以产生单个或二个擎子进齿的传递动作,固有连续性及双倍性的传力功效,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设计了符合现有螺栓或螺帽规格的多种尺寸型态,供轴座的选择性换装,提供了扳手广泛使用的实用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及家庭广泛使用的扳手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复擎子开口扳手结构。一般的开口扳手是一种足以操控螺帽或螺栓头部产生旋紧或放松的工具,不论用在工业及住家方面,都是属于相当实用且又使用广泛的手工具,就目前传统的开口扳手进行探讨,不难发现其大多的结构内容,即是利用棘轮原理产生进齿动作的作用,但因其设计上都仅是单动棘轮作动方式(包含可逆转型式),此种单动式棘轮结构,一旦遇到棘轮本身有缺口,或者是一部分圆周位无棘齿时,其配合棘轮的擎子即可能因齿形不能嵌合,而丧失传达力量的作用能力,不足以有效控制螺帽或螺栓头部的旋紧或放松转动;而且,单擎子的配合使用,仅可在棘轮圆周上产生一个部位的传力作用,因此,所形成的传力功效是与施力相等的,如果,螺帽或螺栓的紧度愈强,则是致使扳手的操控性愈不容易,由此可见,传统习知的开口扳手,在施力传递上仍有不足处,显难称得上实用。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设计新型的扳手结构,即采用一种复擎子开口扳手结构,使其达到施力连续及传达倍力且能被广泛使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结构实现上述目的,一扳手主体,端部设有弧座的适长手柄,且在弧座内部形成一半圆弧状的凸缘,该凸缘侧并有凹设弧缘及圆窝的容置凹槽,手柄上亦分设有多个螺孔;一棘齿轮,是以弧形轨槽套合主体凸缘,且在内部形成一凹设有夹槽的开口;一弹性夹,置入棘齿轮的夹槽中,其侧位分设成对应状的突缘;一轴座,为开口部双箝端设有波浪齿纹的座体,并利用周边突部嵌于棘齿轮的夹槽,其突部上相对分设的凹弧扣合弹簧夹突缘;右擎子,是以端轴嵌合主体容置凹槽的圆窝,且将另端延设成一提供弹簧端部靠置的挡面,其形体内弧缘又有恰可啮合棘齿轮的齿形;左擎子,是以中心轴卡合主体容置凹槽的弧缘,并将两端分设成追压弹簧的挡面及内缘设有齿形的作动臂;弹簧,为端部分别抵靠左、右擎子挡面的压缩弹簧;一扳手上盖,形轮廓与主体相同,并利用多个定位孔提供固定螺丝嵌锁主体的螺孔。将上述组合既为复擎子开口扳手结构。该复擎子开口扳手结构,由于是左、右擎子与棘齿轮两位产生啮卡配合,并利用定位于棘齿轮夹槽中的弹性夹与轴座形成杆杠原理,使复擎子嵌合棘齿轮亦具备杆杠作用,因此,俾在扳手主体以棘齿轮之波浪纹开口部夹持螺栓头部或螺帽时(即使螺栓头部或螺帽表面已变形亦可完全嵌合),手柄位的旋动力即可经由一个或同时二个擎子进齿产生传力作用,以完成螺栓或螺帽旋紧或松开动作,使其具有施力连续及传达室达倍力的使用功效;又由于在该种结构中使用上、下端面设有柱体或套筒的轴座,并同样以凹弧嵌合弹簧夹缘而定位可达到轴座换装简便暨增具扳手不同使用功能的实施效益;在轴座的开口部,设计了符合现有螺栓或螺帽规格的多种尺寸型态,供轴座的选择性换装,提供了扳手广泛使用的实用效果;扳手主体可在端部分设两个弧座,以增加棘轮元件及轴座的组合数量,进而便于同时装设不同规格或使用功用的轴座,提高了扳手使用的方便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除已显著突破开口扳手的结构性,更因研创特殊的复擎子作用方式,使扳手结构得以产生单个或二个擎子进齿的传递动作,固有连续性及双倍性的传力功效。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立体分解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组给合详示3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使用示意4A是本专利技术另种柱体式轴座的立体4B是本专利技术另种套筒式轴座的立体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结构的组装示意图。首先,请配合参阅图1图2及图3的说明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是由扳手主体2、棘齿轮3、右擎子4、弹簧S、左擎子5、弹性夹6、轴座7、扳手上盖8及固定螺丝A组成,其中,扳手主体2的端部设有弧座21的适长手柄,且在弧座21内部形成一半圆弧状的凸缘22,该凸缘22侧并有凹设弧缘23及圆窝241的容置凹槽24,手柄上亦分设有多个螺孔25;一以弧形轨槽31套合主体凸缘22的棘齿轮3,是在内部形成一凹设有夹槽32的开口33;一置入棘齿轮夹槽32中的弹弹性夹6,乃于侧位分设成对应状的突缘61;而轴座7为开口部71双箝端设有波浪齿纹711的座体,并利用周边突部72嵌于棘齿轮3的夹槽32,其突部72上相对分设的凹弧73则恰与弹簧夹突缘61扣合;右擎子4是以端轴41嵌合主体容置凹槽24的圆窝241,且将另端延设成一提供弹簧S端部靠置的挡面42,其形体内弧缘又有恰可啮合棘齿轮3的齿形43;左擎子5则是以中心轴51卡合主体容置凹槽24的弧缘23,并将两端分设成迫压弹簧S的挡面52及内缘设有齿形53的作动臂54;一外形轮廓与主体2相同的扳手上盖8,是利用多个定位孔81提供固定螺丝A嵌锁主体2的螺孔25,逐组接成复擎子开口扳手结构(配合关系如图2所示);其动作分析如下当扳手结构以轴座开口部71的波浪齿纹711夹持螺帽B1或螺栓头部B2时,若左、右擎子5及4之齿形43、53恰与棘齿轮3啮合,此时扳手主体2顺时针旋转,所产生的外力即可经由左、右擎子5、4同时作用传达,使轴座7得以控制螺帽B1或螺栓头部B2产生旋紧动作,而在扳手2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改由反时针位移作进齿,以致左、右擎子5及4一端因无固定支撑而需利用弹簧S张力顶掣,造成其齿形43、53无法与与棘齿轮3嵌合而产生弹跳作用(即是所谓的进齿动作),以此方式反复实施至棘齿轮3转至约150度时,将造成右擎子4不能与棘与轮3完全嵌合。但仍维持左擎子5与棘齿轮3的嵌合,此时外力即随扳手2顺时针旋转,遂可经由左擎子5传递至棘齿轮3,再利用轴座7传至螺帽B1或螺栓头部B2;再重复前述动作直到棘齿轮3转至约220度左右,此时左擎子5即不再与棘齿轮3嵌合,而仅有右擎子4嵌合棘齿轮3作用,此时外力即随扳手2顺时针旋转,遂可经由右擎子4传递于棘齿轮3,再利用轴座7传至螺帽B1或螺栓头部B2;当结构欲作逆时针扳转使用时,则可利用扳手2成反置方式以开口部71卡合螺帽B1或螺栓头部B2,此时的扳手2逆时针旋转即是原有的顺时针旋转作动;弹性夹6使轴座7产生杠杆作用,以致左、右擎子5、4在棘齿轮3圆周两部位形成双重杠杆性,可使原动力经任何一个或同时二个擎子作进齿的传递动作,提供连续性且又有复擎子作用的扳手功能。进而请再配合图4-A、图4-B及图5的说明所示本专利技术装设于棘齿轮夹槽32的开口式轴座7,可换装成上、下端面设有柱体71`或套筒71``的轴座7`及7``,并同样以突部72`;及72``嵌合夹槽32,及利用凹弧7`、73``嵌合弹簧夹突缘61而定位(图4-A、图4-B所示),以达轴座换装简便暨增具扳手不同使用功能的实施效益;另外,本专利技术扳手主体2可在端部分设两弧座21及21`,以增加棘轮元件(包含棘齿轮3及左、右擎子5、4与弹簧S)及轴座7(亦含弹性夹6)的组合数量(如图5所示),进而便于同时装设不同规格或使用功用的轴座7,以达到提高扳手使用方便性的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复擎子开口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一扳手主体;端部设有弧座的适长手柄,且在弧座内部形成一半圆弧状的凸缘,该凸缘侧并有凹设弧缘及圆窝的容置凹槽,手柄上亦分设有多个螺孔;一棘齿轮;是以弧形轨槽套合主体凸缘,且在内部形成一凹设有夹槽的开口;一弹性夹;置入棘齿轮的夹槽中,其侧位分设成对应状的突缘;一轴座;为开口部双箝端设有波浪齿纹的座体,并利用周边突部嵌于棘齿轮的夹槽,其突部上相对分设的凹弧扣合弹簧夹突缘;右擎子;是以端轴嵌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擎子开口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一扳手主体;端部设有弧座的适长手柄,且在弧座内部形成一半圆弧状的凸缘,该凸缘侧并有凹设弧缘及圆窝的容置凹槽,手柄上亦分设有多个螺孔;一棘齿轮;是以弧形轨槽套合主体凸缘,且在内部形成一凹设有夹槽的开 口;一弹性夹;置入棘齿轮的夹槽中,其侧位分设成对应状的突缘;一轴座;为开口部双箍端设有波浪齿纹的座体,并利用周边突部嵌于棘齿轮的夹槽,其突部上相对分设的凹弧扣合弹簧夹突缘;右擎子;是以端轴嵌合主体容置凹槽的圆窝,且将另端延设成一 提供弹簧端部靠置的挡面,其形体内弧缘又有恰可啮合棘齿轮的齿形;左擎子;是以中心轴卡合主体容置凹槽的弧缘,并将两端分设成迫压弹簧的挡面及内缘设有齿形的作动臂;弹簧:为端部分别抵靠左、右擎子挡面的压缩弹簧;一扳手上盖;外形轮廓与主体 相同,并利用多个定位孔提供固定螺丝嵌锁主体的螺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振昌
申请(专利权)人:蔡振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