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泰佐专利>正文

空转时换向开关不会跳动的棘轮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043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转时换向开关不会跳动的棘轮扳手,该棘轮扳手的头部设有一穿孔以供容置一驱动体,且头部于该穿孔的一侧凹入设有一容置槽以供一作动组件容置,该作动组件设有一可与驱动体啮合的啮合块,且该啮合块设有一开口朝异于穿孔方向的定位槽以供容置一连动件,该连动件与啮合块之间设有一弹动件,该换向开关外露于棘轮扳手头部,且结合至该连动件,并该换向开关拨动时,可连动该连动件的二侧分别触抵至定位槽的一侧壁抵面,以及相对应的容置槽壁面,据此,当棘轮扳手操作空转时,仅啮合块藉弹动件以跳动,而该连动件不致随意跳动,而能具有较佳操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揭示一种棘轮扳手,尤其是一种空转时换向开关不会跳动的棘轮扳手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棘轮扳手,如图10及图11所示,为本申请人申请的中国台湾专利第92134964号“换向驱动旋转扳手(四)”专利案,其中,该换向驱动旋转扳手包含有一扳手70,其一端设为具穿孔72的头部71,而头部71朝握持端方向连通设有一容置槽73;一驱动体74,容置于穿孔72内,其中央贯穿有一连接孔75以与工具头结合;一作动组件80,容置于容置槽73内,其包括一啮合于驱动体74的啮合块81、一连动件82、一顶撑于连动件82与啮合块81之间的弹动件83,该啮合块81朝连动件82方向分别设有两承面815、816,而该连动件82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部822、823,该两定位部822、823可于第一操作位置与第二操作位置之间,分别顶抵两承面815、816其中之一,且使该啮合块81其中一侧可抵于容置槽73其中一壁面,而使该啮合块81得以啮合该驱动体74;一换向开关90,该换向开关90的一端贯穿该头部71,且结合于该连动件82,其可供控制扳手70操作于第一操作位置或第二操作位置;上述公知扳手70于空转状态时,该驱动体74将拨动该啮合块81于容置槽73内跳动(因齿与齿之间的跨越),且因此带动压缩了该弹动件83,而因为该连动件82的二侧并无任何可定位的结构,故该弹动件83更将进一步的连动该连动件82产生跳动的情形,当然,该连接结合于连动件82的换向开关90,亦将产生跳动,如此一来,该扳手70在实际操作时,该换向开关90会一直不断的跳动,不仅相当不美观,且将发出些许噪音,相对的质感欠佳,而难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事实上,目前已公告的国内、外专利,亦具有相同的缺点,其中根据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62556号“棘轮扳手改良”专利案,由该前案观之,可知该棘轮扳手的啮合块40,其与换向开关50之间,设置有一L形连结件54及一弹簧53,而当该啮合块40朝扳手柄部20方向位移时,将连带使得换向开关50产生一震动(跳动)的情形,亦将造成如同先前所述的缺点;根据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69973号“棘轮扳手的转向切换结构改良(三)”专利案,由该前案观之,可知该棘轮扳手的啮合块30,其于扳手空转状态下,将连动该换向块41退位压掣钢珠及弹簧(未标号),且因此将连动该与换向块41结合的换向开关(图中未示)产生一跳动的现象,而造成如同前述的缺点;根据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37520号“省力棘轮扳手构造”专利案,由该前案观之,可知该棘轮扳手的啮合块5,其于扳手空转的状态下,将压掣设于啮合块5与换向开关6之间的抵件67及弹簧66,而由于该容置换向开关6的容置槽(未标号),其与换向开关6具有相对应的弧面,并无法提供一止挡的功效,因此该换向开关6亦将受到弹簧66连动,而产生有一跳动的现象,并造成如同前述的缺点;根据美国专利第6282991号专利案,由该前案观之,可知该棘轮扳手的啮合块40,其于扳手空转状态下,将通过弹簧60而连动该换向开关50朝扳手柄部12位移,而因为扳手柄部12设置有一钢珠201及一弹簧202以抵顶于换向开关50,故始得该换向开关50在位移时亦将同时产生有一跳动的情形,而造成如同前述的缺点;根据美国专利第6282992号专利案,由该前案观之,可知该棘轮扳手的啮合块40,其于扳手空转状态下,将通过该抵件61及弹簧62而带动该换向开关50位移,且因为该容置换向开关50的容置槽15,其与换向开关50具有相对应的弧面,因此无法提供止挡之效,故该换向开关50将受啮合块40的连动而产生跳动的情形,并造成如同前述的缺点;根据美国专利第6575060号专利案,由该前案观之,可知该棘轮扳手的啮合块40,其于扳手空转状态下,将通过其突部44以抵顶该换向开关54,然而,该容置换向开关54的容置槽28,其与换向开关50具有相对应的弧面,因此不具有任何止挡的效,故该换向开关50将产生一跳动的情形,而造成如同前述的缺点。有鉴于上述各公知前案在结构及技术上的缺失,本专利技术人乃凭借在专业领域多年的经验,旷日费时地针对上述缺点作一改进,而设计出本专利技术“空转时换向开关不会跳动的棘轮扳手”,其可消除或至少减低公知方式所带来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者有鉴于前述公知扳动在空转时,该换向开关系将产生跳动的缺点,故予以重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转时换向开关不会跳动的棘轮扳手,通过此改进设计,该棘轮扳手在实际操作上,其换向开关即不会产生跳动的情事,而能因此增加该棘轮扳手的质感,并更进一步的增加消费者对该棘轮扳手的喜爱。为了可达到前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空转时换向开关不会跳动的棘轮扳手,其中该棘轮扳手的头部设有一穿孔以供容置一驱动体,且头部于该穿孔的一侧凹入设有一容置槽以供一作动组件容置,该作动组件设有一可与驱动体啮合的啮合块,且该啮合块设有一开口朝异于穿孔方向的定位槽以供容置一连动件,该连动件与啮合块的间设有一弹动件,该换向开关外露于棘轮扳手头部,且结合至该连动件,并该换向开关拨动时,可连动该连动件的二侧分别触抵至定位槽的一侧壁抵面,以及相对应的容置槽壁面,据此,当棘轮扳手操作空转时,仅啮合块藉弹动件以跳动,而该连动件不致随的跳动,而能具有较佳操作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卡掣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空转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侧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图10为申请第92134964号专利案的组件分解图;图11为申请第92134964号专利案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主要揭示一种棘轮扳手10,且该棘轮扳手10的头部11设置有一驱动体40及一换向开关30,该驱动体40可结合工件,而通过拨动该换向开关30,即可控制该驱动体40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对工件的转动操作,并同时可具有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的空转操作状态。参阅图2及图3,该棘轮扳手10的一端设为一头部11,另端则设为一握持端(图中未示),该头部11具有一穿孔12以供该驱动体40结合,而该头部11朝该握持端方向凹设有一连通该穿孔12的容置槽13,该穿孔12顶部更凹设有一环槽14,且该头部11纵向设有一对应于该容置槽13的结合槽15,并该头部11于该结合槽15周缘设有一环槽16,而在结合槽15的中央适处更设有一连通于容置槽13的透孔17。该容置槽13可供容置一作动组件20,其中该作动组件20包含有一啮合块21、一连动件22及一弹动件23,该啮合块21朝穿孔12方向的一端面设为一齿面211,而另一端面内凹有一开口朝异于穿孔12方向的定位槽212,该定位槽212于近齿面211端的壁面上,分别设有呈波浪状并相连的第一抵面213、第二抵面214及第三抵面215,而该啮合块21于定位槽212开口的二侧则分别凸设有限位部216;该连动件22容置于定位槽212内,且可藉二限位部216的设置以避免脱离,而该连动件22设置有一开口朝穿孔12方向的凹槽221,借以供弹动件23容置,而该连动件22对应至结合槽15的透孔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转时换向开关不会跳动的棘轮扳手,其包括有:一棘轮扳手,其一端为头部,另一端为握持端,该头部具有一穿孔,且头部朝握持端方向设有一连通于穿孔的容置槽;一驱动体,设于穿孔内,且其中央设有一连接孔;一作动组件,设于容置 槽内,其包含有一啮合块、一连动件及一弹动件,该啮合块可与驱动体相啮合,且其设有一开口朝异于啮合端方向的定位槽,以供连动件设置,而该弹动件则设置于连动件与啮合块之间;一换向开关,其结合至连动件,且外露于棘轮扳手,通过拨动该换向开关,带 动该连动件的二侧分别触抵至定位槽的一侧壁抵面,以及相对应的容置槽壁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泰佐
申请(专利权)人:陈泰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