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扳手换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96546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9 00:05
一种棘轮扳手换向装置,包含一个棘轮、一个第一卡掣单元、一个第二卡掣单元及一个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具有一个掣动件及一个拨动件,操作该切换单元且使该掣动件的一个第一推抵部抵止于该第一卡掣单元的一个第一受掣面,通过一条第二轴线及该第一个推抵部的一条第一延伸线与该第一受掣面相交的角度实质为90度,操作该切换单元且使该掣动件的一个第二推抵部抵止于该第二卡掣单元的一个第二受掣面,通过第二轴线及该第二推抵部的一条第二延伸线与该第二受掣面相交的角度实质为90度,能确保该第一卡掣单元或该第二卡掣单元具有较佳的咬合力,操作扭力不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棘轮扳手换向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棘轮扳手换向装置(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M490942号专利案),包含一个棘轮、一个切换件,及分别位于该切换件的左侧与右侧的一个左掣动块及一个右掣动块。该切换件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左掣动块、右掣动块之间的凸轮块,及一个同轴且衔接于该凸轮块后方的拨动开关。该凸轮块具有分别对应该左掣动块、右掣动块的两个推抵面及两个定位面。借此,该拨动开关能在一个顺转及一个逆转位置之间摆动,在该顺转位置时,该拨动开关摆动至左侧,该右掣动块被对应推抵面推抵远离该棘轮,该左掣动块则抵接于该定位面并与该棘轮啮合,使得该棘轮能单向地绕顺时针方向转动,在该逆转位置时则相反。虽然上述棘轮扳手换向装置能达到预期的操作目的,但是因为该拨动开关掣动该左掣动块、右掣动块被对应推抵面推抵而远离该棘轮时,所述推抵面与所述定位面之间的夹角太小,而会影响扭力传递,例如,该拨动开关对该左掣动块的止动效果较不佳,该左掣动块受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很容易对该拨动开关产生推掣作用,且会影响该右掣动块与该棘轮的咬合力,且导致操作扭力流失。另外,与该棘轮咬合的右掣动块与该拨动开关的切换件的定位面呈平贴,当该左掣动块受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而对该拨动开关产生推掣作用时,也会影响该右掣动块与该棘轮的咬合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构件之间具有较佳的相对定位性且能确保扭力不流失的棘轮扳手换向装置。本技术棘轮扳手换向装置,适用于装设在一个本体,该换向装置包含一个棘轮、一个第—^掣单元、一个第二卡掣单元及一个切换单元,该棘轮沿一条第一轴线延伸,能枢转且设置于该本体,并包括一个安装于该本体内部的棘齿部及一个沿该第一轴线设置于该棘齿部一侧且凸伸于该本体外部的驱动部,该第一卡掣单元具有一个枢设于该本体的第一卡掣块及一个弹抵于该本体与该第一卡掣块之间的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卡掣块具有一个枢接于该本体的第一枢接部、一个相反于该第一枢接部且能与该棘齿部啮合的第一卡掣部及一个设置于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一卡掣部之间的第一受掣面,该第二卡掣单元具有一个枢设于该本体的第二卡掣块及一个弹抵于该本体与该第二卡掣块之间的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卡掣块具有一个枢接于该本体的第二枢接部、一个相反于该第二枢接部且能与该棘齿部啮合的第二卡掣部及一个设置于该第二枢接部与该第二卡掣部之间且与该第一受掣面相对的第二受掣面,该切换单元沿一条平行于该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延伸且轴设于该本体,并具有一个设置于该第一卡掣块与该第二卡掣块之间的掣动件及一个连接于该掣动件且能凸伸于该本体外部的拨动件,操作该拨动件能使该第一卡掣块的第一卡掣部与该第二卡掣块的第二卡掣部能择一地与该棘齿部啮合,该掣动件具有一个位于该第二轴线一侧且相对于该第一卡掣块的第一定位面、一个设置于该第一定位面一侧的第一推抵部、一个位于该第二轴线另一侧且相对于该第二卡掣块的第二定位面、一个设置于该第二定位面一侧的第二推抵部,操作该切换单元且使该第一定位面远离于该第一受掣面时,该第一推抵部抵止于该第一卡掣块的第一受掣面,且该第二定位面与该第二受掣面相对并具有一个间隙,通过该第二轴线及该第一推抵部的一第一延伸线与该第一受掣面相交的角度实质为90度,操作该切换单元且使该第二定位面远离于该第二受掣面时,该第二推抵部抵止于该第二卡掣块的第二受掣面,且该第一定位面与该第一受掣面相对并具有一个间隙,通过该第二轴线及该第二推抵部的一第二延伸线与该第一受掣面相交的角度实质为90度。本技术棘轮扳手换向装置,该第一卡掣单元的第一受掣面具有一个第一嵌卡部,该切换单元的第一推抵部与该第一嵌卡部呈凹凸互补且能互相嵌卡,该第二卡掣单元的第二受掣面具有一个第二嵌卡部,该切换单元的第二推抵部与该第二嵌卡部呈凹凸互补且能互相嵌卡。本技术棘轮扳手换向装置,该第一卡掣单元的第一受掣面的第一嵌卡部呈圆弧凹孔状,该第二卡掣单元的第二受掣面的第二嵌卡部呈圆弧凹孔状,该切换单元的第一推抵部与该第二推抵部均呈圆弧凸块状。本技术棘轮扳手换向装置,该切换单元的掣动件垂直于该第二轴线的截面形状呈扇形,且该第一定位面与该第二定位面相邻设置,该第一定位面与该第二定位面之间的夹角趋近于90度。本技术棘轮扳手换向装置,该切换单元的掣动件还具有一个介于该第一推抵部与该第二推抵部之间且呈凸出弧面状的衔接面,该衔接面围绕该第二轴线呈真圆弧且不凸出于该第一推抵部与该第二推抵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通过该第二轴线及该第一推抵部的第一延伸线与该第一受掣面相交的角度实质为90度的作用,以及通过该第二轴线及该第二推抵部的第二延伸线与该第一受掣面相交的角度实质为90度的作用,能确保被该掣动件推掣的第一卡掣块或第二卡掣块能保持较佳的定位性,且利用该第二定位面与该第二受掣面相对并具有该间隙、该第一定位面与该第一受掣面相对并具有该间隙的作用,则能确保该第一卡掣块或第二卡掣块与该棘轮的咬合力,且使操作扭力不流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棘轮扳手换向装置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平面组合图,说明一个切换单元位于一个中位且一个第一^^掣块与一个第二卡掣块均远离一个棘轮;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操作示意图,说明该切换单元掣动该第一卡掣块远离该棘轮,且使该第二卡掣块啮合于该棘轮;图4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切换示意图,说明操作切换单元掣动该第二卡掣块远离该棘轮,且使该第一^^掣块啮合于该棘轮;图5是本技术棘轮扳手换向装置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平面组合图,说明一个切换单元位于一个中位且一个第一卡掣块与一个第二卡掣块均远离一个棘轮;图6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操作示意图,说明该切换单元掣动该第一卡掣块远离该棘轮,且使该第二卡掣块啮合于该棘轮;图7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切换示意图,说明操作切换单元掣动该第二卡掣块远离该棘轮,且使该第一^^掣块啮合于该棘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棘轮扳手换向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适用于装设在一个本体100,该本体100具有一个头部110、一个设于该头部110的第一容槽120、一个设于该头部110且与该第一容槽120相连通的第二容槽130、一个固定于该头部110且能封闭该第一容槽120与该第二容槽130的盖板140及一支连接于该头部110的柄部150,该第二容槽130具有一个第一枢孔160及一个第二枢孔170。该换向装置包含一个棘轮10、一个第一卡掣单元20、一个第二卡掣单元30及一个切换单元40。该棘轮10沿一条第一轴线L1延伸,并能枢转且设置于该本体100,并包括一个安装于该第一容槽120内部的棘齿部11及一个沿该第一轴线L1设置于该棘齿部11 一侧且凸伸于该本体100外部的驱动部12,该驱动部12能用于套接套筒(图未示),且能用于操作螺丝或螺帽。该第一卡掣单元20具有一个枢设于该本体100的第一卡掣块21及一个弹抵于该本体100与该第一卡掣块21之间的第一弹性件22,该第一卡掣块21具有一个枢接于该第一枢孔160的第一枢接部211、一个相反于该第一枢接部211且能与该棘齿部11啮合的第一卡掣部212及一个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棘轮扳手换向装置,适用于装设在一个本体,该换向装置包含一个棘轮、一个第一卡掣单元、一个第二卡掣单元及一个切换单元,该棘轮扳手换向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棘轮,沿一条第一轴线延伸,能枢转且设置于该本体,并包括一个安装于该本体内部的棘齿部及一个沿该第一轴线设置于该棘齿部一侧且凸伸于该本体外部的驱动部;该第一卡掣单元,具有一个枢设于该本体的第一卡掣块及一个弹抵于该本体与该第一卡掣块之间的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卡掣块具有一个枢接于该本体的第一枢接部、一个相反于该第一枢接部且能与该棘齿部啮合的第一卡掣部及一个设置于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一卡掣部之间的第一受掣面;该第二卡掣单元,具有一个枢设于该本体的第二卡掣块及一个弹抵于该本体与该第二卡掣块之间的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卡掣块具有一个枢接于该本体的第二枢接部、一个相反于该第二枢接部且能与该棘齿部啮合的第二卡掣部及一个设置于该第二枢接部与该第二卡掣部之间且与该第一受掣面相对的第二受掣面;该切换单元,沿一条平行于该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延伸且轴设于该本体,并具有一个设置于该第一卡掣块与该第二卡掣块之间的掣动件及一个连接于该掣动件且能凸伸于该本体外部的拨动件,操作该拨动件能使该第一卡掣块的第一卡掣部与该第二卡掣块的第二卡掣部能择一地与该棘齿部啮合,该掣动件具有一个位于该第二轴线一侧且相对于该第一卡掣块的第一定位面、一个设置于该第一定位面一侧的第一推抵部、一个位于该第二轴线另一侧且相对于该第二卡掣块的第二定位面、一个设置于该第二定位面一侧的第二推抵部,操作该切换单元且使该第一定位面远离于该第一受掣面时,该第一推抵部抵止于该第一卡掣块的第一受掣面,且该第二定位面与该第二受掣面相对并具有一个间隙,通过该第二轴线及该第一推抵部的一第一延伸线与该第一受掣面相交的角度实质为90度,操作该切换单元且使该第二定位面远离于该第二受掣面时,该第二推抵部 抵止于该第二卡掣块的第二受掣面,且该第一定位面与该第一受掣面相对并具有一个间隙,通过该第二轴线及该第二推抵部的一第二延伸线与该第一受掣面相交的角度实质为90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盈良
申请(专利权)人:豪越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