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泰佐专利>正文

单向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3321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掣动块,该掣动块一端面设有卡齿,而另端面是设有至少两个顶制部,以形成至少两个支撑力,使掣动块卡齿可更为平稳的与相对的构件啮合卡制带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棘轮扳手,特别是关于一种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目前棘轮扳手的卡制结构形态,即如图6、7所示,其扳手90主要具有一头部91,并于头部91内径处形成中空贯穿的容置槽92以容置一外径成棘轮形态的驱动件93,并于容置槽92侧方设有一弧形掣动部94,以供容置一掣动块95,掣动块95的侧向与掣动部94间另设有一弹簧形态的复位件96,使掣动块95推向掣动部94的另端,以使掣动块95与驱动件93相对的卡齿950、930相互啮合卡制成一驱动的形态,掣动块95背面与掣动部94壁面相互顶持产生一顶持的支撑力F;如此的结构实有以下的缺失,诸如1、掣动块95的顶持稳定性差由于掣动块95顶持于掣动部94壁面,是以圆弧面对圆弧面的顶持,虽称是以同弧度的弧面相互顶持,而其实际可能顶持处仅为一点接触而已,且其点接触的位置可能因顶持点97的不同,如图6所示,当其顶持点97位于掣动块95的中央部位时,其掣动块95与驱动件93间的啮合即近中央段,而当其顶持点97是顶持于掣动块95左侧端时,如图7所示其掣动块95与驱动件93啮合的位置即有偏移的现象,而使掣动块95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即掣动块95另端部与驱动件93间极易产生不必要的空隙,而造成晃动或啮合不确实的情形,导致难以有效的相互啮合带动,极易因而有脱齿或不当撞击破坏的情事发生。2、啮合带动扭力值相对减少一方面由于前述的掣动块95不稳定造成啮合带动的不确实,而影响扭力的表现外,另其顶持点97仅为一点的力学形态,其掣动部94仅能对掣动块95产生一顶持点97以及一支撑力F,如此单点顶持点97与单一支撑力F的支撑形态,不但极易造成整体的应力集中,而使施力时,于顶持点97处产生应力集中的结构变化极易造成该处的结构损害,且相对的其可支撑的力量,必然相对减少甚多,故可施力的扭力必然减少,而可被破坏的机率即行提高,整体扳手的使用寿命必受不良的影响。3、卡制行程不顺畅当单一应力集中点顶持点97,由于前述的说明一般,其是以单一支撑力F进行支撑,因此其抗力略大于该支撑力F时,其掣动部94壁面极易因而造成不必要的破坏而产生变形,当此一变形产生时,下一次掣动块95于掣动位移时,其极易陷入此一变形之处,反而造成卡制带动的不确实,且掣动块95与掣动部94间亦极易产生不必要的间隙,而使卡齿950、930间无法确实的啮合带动,更易造成脱齿或不当碰撞的缺失,故有改良的必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使扳手可相对提高整体掣动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可提供的扭力,并可延长扳手的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掣动块,该掣动块一端面设有卡齿,而另端面是设有至少两个顶制部,以形成至少两个支撑力,使掣动块卡齿可更为平稳的与相对的构件啮合卡制带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棘轮扳手包括一头部,该头部内径处设有一容置槽,容置槽侧方延伸出一掣动部;一驱动件,该驱动件是容置于容置槽内,并于外径处设有卡齿;一掣动块,该掣动块与驱动件相对处设有卡齿,且该掣动块面向扳手掣动部的端面设有至少两个顶制部;一复位件,一端套于掣动块上,另端顶持于掣动部的壁面上。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顶制部使掣动块形成多支撑力的形态,以提高掣动块与驱动件间卡齿啮合的密合度及稳定度,更可相对降低脱齿、跳齿或不当碰撞以延长整体结构使用的寿命。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掣动块于顶制部间形成凹陷的间隔部。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掣动块端设有定簧部,以供复位件端部套置于该定簧部。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位件为圈状弹簧。所述的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掣动块设置顶制部的端面上另设有防卡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是于掣动块与掣动部间相对设有多组的顶制部,以强迫掣动块与扳手的掣动部壁面间形成多点顶制接触的结构形态,而使掣动部可确实的提供掣动块多支撑力的结构形态,而使掣动块可确实的全面性的与驱动件相互啮合卡制,以提高啮合的程度,达到高扭力、高稳定度以及延长使用寿命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外观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放大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动作剖面示意图。图6是习知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剖面放大示意图。图7是习知棘轮扳手的掣动块装置变化的剖面放大示意图。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兹以如后的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是供说明之用。请配合参阅图1、2、3、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扳手10包括一头部11,头部11内径处设成一容置槽110,容置槽110侧方延伸出一半弧形的掣动部111;一驱动件12,其是容置于前述头部11的容置槽110内,并于外径处具有卡齿形态的卡齿120;一掣动块20,其掣动块20与驱动件12间相对设有卡齿21,掣动块20一端设有圆柱状的定簧部22,其掣动块20相对于掣动部111端面处另凸设有数顶制部23,并于顶制部23间形成凹陷的间隔部24,使掣动块20可确实的以数顶制部23同时顶向掣动部111壁面,如图3、4所示,而以本专利技术的附图是为两组顶制部23的设计,以使掣动块20与掣动部111间的顶制保持在两点顶制的结构形态上;另于掣动块20近定簧部22处设有一防卡部25,如图5所示,以使掣动块20被回推时可顶于扳手10头部11掣动部111壁面,掣动块20被掣动部111顶制,掣动块20的卡齿21即可确实的与驱动件12的卡齿120脱离,以防止驱动件12与掣动块20的卡齿间有卡死的现象。一复位件30是一圈状弹簧形态,其一端套于掣动块20的定簧部22上,另端顶持于掣动部111的壁面上,以提供掣动块20复位的力量。当掣动块20为复位件30顶持,并利用掣动块20的顶制部23顶持于掣动部111壁面上时,如图4、5所示,其掣动块20与驱动件12的卡齿21、120即可相互啮合带动;其中,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掣动块20是以两组顶制部23顶持向掣动部111的壁面,使其壁面自然产生两组支撑力F,且此两组支撑力F是平均支撑住掣动块20的两端部,使掣动块20可确实而平稳的与驱动件12相互卡制。如此的结构即可达到以下的诸多功能,包括1、卡制带动的稳定性高由于掣动块20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顶制部23的设计,以使掣动块20向掣动部111形成一双支撑的结构形态,如图4所示,其即对掣动块20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支撑力F,而其两支撑力F的产生即可有效平稳支撑住掣动块20,并使掣动块20的卡齿21与驱动件12的卡齿120卡制更为稳定,不致有晃动偏移的现象,以使啮合带动的状态更为确实。2、减少脱齿、跳齿或不当碰撞破坏的情事由于其掣动块20所获得的支撑力F多且平稳,使掣动块20的卡齿21与驱动件12的卡齿120配合更为密切稳定,驱动件12与掣动块20不致产生空隙,减少驱动件12的晃动或驱动件12与掣动块20间啮合不确实的情形,即可有效的降低脱齿、跳齿的缺失,相对即可有效的减少因脱齿或跳齿造成的不当撞击破坏情事,可确保整体结构的完整性。3、啮合带动扭力有效的提高一方面由于前述掣动块20高稳定性提升带动确实的状态,更通过多点顶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泰佐
申请(专利权)人:陈泰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