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宝源专利>正文

双辊轮式砂轮修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834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辊轮式砂轮修整器,包含有一基座,其呈矩形体,基座长轴方向的二侧固设一对辊轮式修整装置,该装置包含一从动轴,一轴枢于从动轴一端的辊轮式修刀,一驱动装置其包含有一马达,该马达以其驱动轴平行于从动轴的方式承置于该基座上,以及一传动装置其包含有一贴合于辊轮式修整器装置及马达一侧端面的箱体,该箱体内容置有分别与从动轴及马达驱动轴轴枢在一起的一第一及第二皮带轮,以及一套设于各该皮带轮上的皮带。(*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砂轮的修整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置于成型磨床的工作台上,用以修整砂轮的一种双辊轮式砂轮修整器。成型磨床是一种对工件进行研磨,使工件具有光滑表面的工具母机。为使磨床配合各种形状的工作及较佳的成型效果,该磨床的砂轮须适当的修整,以形成适于工件形状及良好的研磨面。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常规的砂轮的修整器1装设于磨床的工作台2上,该修整器1的承座3上固设有两支互成预定角度的钻石笔4,用以配合各种形状的整型加工;如图2所示,该钻石笔4修整砂轮5时,是利用其笔尖处修整砂轮5,若该砂轮5型状过于复杂或修整处角度过小,该钻石笔4的笔尖将无法探至该处,而造成修整上的困难,且以该笔尖处加工,是以单点接触的方式,因此,极易造成钻石笔4的磨损,更且修整效果亦不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双辊轮式砂轮修整器,其可装设各种形状的修整刀,以配合各种形状的砂轮的整形加工,而无加工困难的困扰。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辊轮式砂轮修整器,其修整过程乃为线接触方式加工,故不易磨损,寿命较长。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辊轮式砂轮修整器,其具有独特的冷却系统,用以冷却主轴而保持一定温度,使精度维持一致。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辊轮式砂轮修整器,其密闭式的动力源能长时在磨床的切削液冲流下正常使用,而不致因电线短路而发生故障。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而提出的一种双辊轮式砂轮修整器,其包含有一基座用来承置于成型磨床的工作台上,一对辊轮式修整装置以相对且相隔预定距离的方式承固于该基座上,一对传动装置分别以其动力输出端与该辊轮修整装置枢接,以及一对驱动装置分别以其驱动端与各该传动装置的动力输端耦接;其特征在于各该辊轮式修整装置包含有一承座,该承座固置于该基座上,其座体上设有若干相互连通的垂直及水平孔道;一衬套承置于该承座的座面上,其具有一轴孔,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且与该承座的孔道相通的螺旋状凹槽,一从动轴枢设于该衬套的轴孔内,一间隔环夹设于该从动轴轴面与该衬套轴孔孔面之间,一对滚子轴承分别套设于该从动轴的二端且与该间隔环的二侧环面贴合,一辊轮式修刀轴枢于该从动轴的一端;各该驱动装置包含有一马达,是以其驱动轴与该从动轴平行的方式承置于该基座上;该传动装置包含有一箱体以其一侧面贴合于该承座及该马达一侧端面的方式承置于该基座上,一第一皮带轮轴枢于该马达的驱动轴上,一第二皮带轮轴枢于该从动轴的另一端,以及一传动皮带套设于各该皮带轮上,借助上述诸构件的组合,本技术是以其马达为动源,利用该传动装置传动动力至该辊轮式修整装置的从动轴上,而使该辊轮修刀旋转进行修整工作,该成对的辊轮修刀非常容易更换,以配合不同形状砂轮的整型加工,此外,用来冷却的低温油液可自该承座的孔道流经该衬套的表面,以对该从动轴进行冷却而使其在一适当温度下动转,不致因温升而降低加工精度。为了对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于后其中图1为常规修整器装设于磨床的工作台时的侧视图;图2为常规修整器修整砂轮时的示意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4为图3的端视图;图5为图3的上视图;图6为沿图4的6-6截面截取的剖视图;图7为图4中的部分另件剖视图;图8为断面不同的轮辊式修刀对不同形状的砂轮进行整型加工时的示意图。请参阅各附图,本技术的双辊轮式砂轮修整器如图3所示,其包含有一呈长矩形体的基座10,一对砂轮修整装置20分别固置于该基座10长轴方向的两侧端,一对驱动装置30分别固置于处于各该砂轮修整装置20侧边的基座10上,以及一对传动装置40,其动力输入端分别与各该驱动装置30的动力输出端枢接,其动力输出端分别与各该砂轮修整装置20枢接。该基座10的座体内设有若干管路与各该砂轮修整装置20连通用以形成油压回路系统。该砂轮辊轮修整装置20具有一呈矩形体的承座21,其固设于该基座10上,底部则分布二条管路,其管路一端连接该基座10内的管路,另一端则与一衬套22表面上的螺旋状凹槽221连接,形成一油压回路系统(文后将详细说明)。该衬套22的轴孔222内枢设一从动轴23,一间隔环24套设于该从动轴23与该衬套22之间,一对滚子轴承25、26分别嵌套于从动轴23的二端且被该间隔环24所隔开,一防尘盖27被该从动轴23所贯穿且盖合于该承座21的一端面上,其内侧面上设有一凹环251用以容置一内油封252,其外侧面上设有一环状凹入253用以容置一外油封254,一顶块28,呈凹盘状,是顶掣于该滚子轴承26上,一对辊轮修刀29其断面呈梯形,其分别轴枢于各该从动轴23的相对端,并借助一螺帽60将其固定,该从动轴23于轴枢该对修刀29后,其端末以一螺栓62螺固一前盖63以将其封闭。该驱动装置30具有一电动马达32,是以其驱动轴34与该从动轴23平行的方式固置于该基座10上。该传动装置40具有一箱体41,该箱体靠置于该承座21不具该辊轮修刀29的一外侧座面上,一第一皮带轮42容置于该箱体41内且与该马达32的驱动轴34轴枢在一起,一第二皮带轮43容置于该箱体41内且与该从动轴23轴枢在一起,以及一皮带44套设于各该皮带轮42、43上。使用时,本技术的双辊轮式砂轮修整器装设于成型磨床6的左侧(如图5所示),当欲整修砂轮时,如图4所示,一砂轮7其轮面具有二对称的研磨槽8、9,因此于修整该研磨槽8,首先是将该砂轮7以可水平位移的方式置于一辊轮式修刀29的上方,此时若启动该马达32,其动力将经由该传动装置40传至该从动轴23,进而带动该修刀29旋转,由于该修刀29具有呈锐角状的刀缘291,因此当该砂轮7往该修刀29位移时,其将可对该研磨槽8进行修整,而当该研磨槽8修整完毕后,即可启动另一马达32并将该砂轮7移至另一辊轮式修刀29的上方进行修整工作。由于本技术的辊轮式修刀非常容易拆换,因此可于该对辊轮式修整装置20的从动轴23上轴枢具有不同形状刀缘的辊轮式修刀(如图8所示)。另外,必须一提的是,在前述的整修过程中,为避免该从动轴23因长时运转所导致的温升,本技术的修整器特别设计有一冷却系统,如图7所示,该冷却系统是由一泵(图上未示),将低温油体送入该基座10的A1管路,该低温油体顺道经A3管路而流至该衬套22表面螺旋凹槽所形成的A4管路,然后再经由A5,A6管路而回至泵内,由于该A4管路是环绕于整个衬套22上,而该从动轴23是套穿于该衬套22内,因此当低温油不断地流经该衬套22时,该从动轴23即被维持于一定的温度下运转。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至少有下列诸项1.本技术是以二特定的辊轮式修整刀取代常规的二钻石笔,而由于辊轮式修刀轮缘的形状可有多种变化,因此可配合各种不同形状的砂轮做整型加工。2.本技术是以线接触加工方式代替常规的点接触加工方式,故而避免过份的磨损,提高修整刀的寿命以及砂轮的表面能力。3.本技术具有一独特的冷却系统,使带动辊轮修刀的转轴可以在一定温度下维持运转,故而可保持加工精度的一致性。需特别再加以说明的是,上述所举的实施例只是用以说明本技术,并非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相同的创作精神当然亦可有其它相同的等效实施方式,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辊轮式砂轮修整器,是装设于成型磨床的工作台上,其包含有:一基座;一对辊轮式修整装置,对称地固设于该基座的座面上;一对传动装置分别以其动力输出端与该辊轮修整装置枢接;以及一对驱动装置分别以其驱动端与各该传动装置的动力输入端耦接;其特征在于:各该辊轮式修整装置包含有:一承座固置于该基座上,其座体上设有若干相互连通的垂直及水平孔道;一衬套承置于该承座的座面上,其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且与该承座孔道相通的螺旋状凹槽;一从动轴枢设于该衬套的轴孔内;一间隔环夹设于该从动轴与该衬套轴孔孔面之间;二滚子轴承分别承套于该从动轴的两侧端且与该间隔环的二侧环面贴合;以及一辊轮式修刀轴枢于该从动轴的一端;各该驱动装置包含一马达,是以其驱动轴与该从动轴平行的方式承置于该基座上;该传动装置包含有一箱体以其一侧面贴合于该承座及该马达一侧端面的方式承置于该基座上,一第一皮带轮轴枢于该马达的驱动轴上,一第二皮带轮轴枢于该从动轴的另一端,以及一传动皮带套设于各该皮带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源张宝铭
申请(专利权)人:张宝源张宝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