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柏园专利>正文

精密陶瓷磨刀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580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密陶瓷磨刀棒,精密陶瓷磨刀棒(3),由一高真直度陶瓷棒(30)、一设于前述陶瓷棒(30)一端的塑质头套(31)、及一设于前述陶瓷棒(30)另端的塑质握柄(32)所组成,前述头套(31)内设有一定位凸块(311);前述中空的握柄(32)内部底端设有一固定凸块(321),该握柄(32)的顶端具有一止挡手掌虎口的挡板(322);前述陶瓷棒(30)具有轴向通孔(301),其两端分别供头套(31)及握柄(32)套入,再以定位凸块(311)与固定凸块(321)嵌入于通孔(301)内而抵紧陶瓷棒(30)。能使刀刃的研磨过程迅速且平滑顺畅。(*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研磨利刃的精密陶瓷磨刀棒。技术背景传统的陶瓷磨刀棒,如图l所示为实心陶瓷磨刀棒,该陶瓷磨刀棒(l)是由一手 柄(ll)、 一连结于手柄(11)上端的陶瓷杆(12)所组成,其较一般传统的金属磨刀棒 轻,且硬度更高,因此研磨的效果更佳,能将刀刃研磨的更为锐利。但是,实心陶 瓷磨刀棒(l)因使用较多的陶瓷材料,所以成本高,不利于消费者采购,并易因天候 千燥导致应变而收縮变形,大大影响磨刀效果,且在受振下也易产生损害,故有改 进的必要。因此,即有相关业者针对上述问题进一步改进,如下列专利文献1所示的陶瓷 棒,其结构主要是由手柄(20)与陶瓷棒(21)所组成,该手柄(20)之顶端连结有一支 撑杆(22),并于上、下端处设有挠性套(23),而陶瓷棒(21)为中空,可供支撑杆(22) 套入,且使挠性套(23)抵紧于陶瓷棒(21)的中空通孔(211)内壁,另在支撑杆(22)的 上端以帽套(25)将陶瓷棒(21)抵紧,据此,将陶瓷棒(21)与支撑杆(22)固定成为一 体。专利文献l:中国台湾专利公告M310766号「陶瓷磨刀棒之改良结构」(参图2、 3),公告日期2007年05月01日。前述专利文献l所记载的陶瓷磨刀棒,具有下列的问题点,分别为1. 因手柄(20)与陶瓷棒(21)不能稳固连结,所以才藉由金属支撑杆(22)供陶瓷 棒(21)套入,然后藉上下二挠性套(23)来抵紧陶瓷棒(21),此不但使整体重量增加, 也会增加许多制造工序,故制造成本并不因此而下降。2. 中空陶瓷棒(21)在挤制成型时,必须有极佳的制造手段及方法才能形成高真 直度,但现有的中空陶瓷棒(21)在成型方面不易达到高真直度,所以才会藉由支撑 杆(22)的支撑及挠性套(23)的抵紧,来使中空陶瓷棒(21)稳固实施,但磨刀时可发 现真直度的不足导致磨刀会有抖动情况发生,形成磨刀不顺畅及不安全,大大降低 磨刀质量。3. 帽套(25)内具有螺帽(24)与垫片(26)是用来与支撑杆(22)上端螺合固定,但万一发生帽套(25)松脱,极易造成陶瓷棒(21)脱离支撑杆(21)而发生断裂或折损。4. 手柄(20)是圆柱体,极易发生滚动,若置于倾斜的桌面上就易滚落下来,造 成无谓的损害。5. 支撑杆(22)是金属材质,容易产生锈蚀,如果以电镀加工处理,反而会提高 成本,不利于业者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刀刃的研磨过程迅速且平滑顺畅的精密陶瓷 磨刀棒。本技术的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精密陶瓷磨刀棒,该磨刀棒(3)是由一高真直度陶瓷棒(30)、 一设于前述陶 瓷棒(30) —端的塑质头套(31)、及一设于前述陶瓷棒(30)另端的塑质握柄(32)所组 成,其特征在于前述头套(31)内设有一定位凸块(311);前述中空的握柄(32)内部 底端设有一固定凸块(321),该握柄(32)的顶端具有一止挡手掌虎口的檔板(322); 前述陶瓷棒(30)具有轴向通孔(301),其两端分别供头套(31)及握柄(32)套入,再以 定位凸块(311)与固定凸块(321)嵌入于通孔(301)内而抵紧陶瓷棒(30)。根据上述的精密陶瓷磨刀棒,所述头套(31)、握柄(32)的内壁及陶瓷棒(30)外 壁涂布有加热后即黏接固定的黏着剂(4)。前述的陶瓷棒(30)的陶瓷基材为氧化铝(A1203)。前述的陶瓷棒(30)的壁厚为3mm 6mm。前述的陶瓷棒(30)的硬度为HRC70 HRC90。前述的陶瓷棒(30)的长度介于160mm 330mm。前述的陶瓷棒(30)的直径为15mm 40mm。根据上述的精密陶瓷磨刀棒,所述檔板(322)是大于握柄(32)直径的八边形板。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1. 利用挤制成型(Extraction)手段制成的陶瓷棒(30)除了具有中空通孔(301) 减轻磨刀棒(3)的重量外,更能有笔直的高真直度,以避免磨刀时产生抖动,故本新 型磨刀棒能提升刀具(5)的研磨效率,延长刀具使用寿命,并大大提升操作安全性。2. 设置塑质头套(31)与塑质握柄(32),能避免磨刀棒(3)掉落时伤及陶瓷棒(30) 两端,故两者具有保护陶瓷棒(30)的功能,又握柄(32)顶端的挡板(322)除了阻挡并保护使用者手掌虎口外,更能避免在桌面上滚动,且落于地面上时也能先触及地面 而避免伤及陶瓷棒(30)本身。3. 以黏着剂(4)加热后,使握柄(32)与陶瓷棒(30)结合成为一体,因此无需再以 机械加工就能使两者结合稳固,而且结合后不产生空隙,能避免污垢或液体浸入, 不会有传统锈蚀的问题。4. 握柄(32)的固定凸块(321)能嵌入陶瓷棒(30)的中空通孔(301)内达到抵紧作 用,其除了能稳固陶瓷棒(30),更能便于使用者握拿,使磨刀不会有抖动情况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实心陶瓷磨刀棒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陶瓷磨刀棒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6A、 6B为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3的剖面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中揭示出一精密陶瓷磨刀棒(3),是由一高真直度陶瓷棒(30)、 一设于前述陶 瓷棒(30)—端的塑质头套(31)、及一设于前述陶瓷棒(30)另端的塑质握柄(32)所组 成,前述头套(31)内设有一定位凸块(311);前述中空的握柄(32)内部底端设有一固 定凸块(321),该握柄(32)的顶端具有一止挡手掌虎口的檔板(322);又前述陶瓷棒 (30)具有轴向通孔(301),其两端分别供头套(31)及握柄(32)套入,再以定位凸块 (311)与固定凸块(321)嵌入于通孔(301)内而抵紧陶瓷棒(30)。上述陶瓷棒(30)是以挤制成型(Extraction)技术加工而成,它具有高真直度, 且设有中空通孔(301)以减少材料使用量及减轻重量,并能便于握拿及操作;陶瓷棒 (30)两端可供头套(31)及握柄(32)套入以达保护作用,另以定位凸块(311)与固定凸 块(321)嵌入通孔(301)内而抵紧陶瓷棒(30),而达稳固结合效果。上述头套(31)、握柄(32)的内壁及陶瓷棒(30)外壁涂布有加热后即黏接固定的 黏着剂(4),透过黏着剂(4)的胶合,不但能使三者结合稳固不松脱,更无空隙产生, 而避免污垢及液体浸入,没有锈蚀的问题。上述高真直度陶瓷棒(30)的真圆度在任一外径时,维持误差在士10ura之间,而平行度能维持1M长度,变异误差在土05m/n之内,藉由两者形成高真直度,能较一 般以射出成形(Injection Molding)的陶瓷棒更佳,而且没有干燥烧结过程中易造变 形问题,造成真圆度与平行度差异变大,以致造成磨刀不顺畅及不安全等问题发生。另外,利用以挤出成型(Extraction)制程制出的胚体,经干燥与150(TC的烧结, 所制成的高真直度陶瓷棒(30),能有极高的硬度与耐磨性。而且,高真直度陶瓷棒(30)所具有的高真直度,配合陶瓷本身具有的高表面陶 瓷颗粒密度,能增加刀具(5)刀锋(51)的研磨效率。其次,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密陶瓷磨刀棒,该磨刀棒(3)是由一高真直度陶瓷棒(30)、一设于前述陶瓷棒(30)一端的塑质头套(31)、及一设于前述陶瓷棒(30)另端的塑质握柄(32)所组成,其特征在于:    前述头套(31)内设有一定位凸块(311);前述中空的握柄(32)内部底端设有一固定凸块(321),该握柄(32)的顶端具有一止挡手掌虎口的挡板(322);前述陶瓷棒(30)具有轴向通孔(301),其两端分别设有头套(31)及握柄(32),定位凸块(311)与固定凸块(321)嵌入通孔(301)内而抵紧陶瓷棒(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柏园
申请(专利权)人:黄柏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