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式吸泥机的吸泥管流量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14695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3 0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吸式吸泥机的吸泥管流量调节装置,由内外嵌套的调节器外筒与调节器内筒组成,调节器内筒的法兰焊接固定在集泥槽的底面上,并与吸泥管的管口的上端法兰连接;调节器外筒的顶部并设置有定位圆环,沿直径方向焊接有细杆,其筒壁上开设有梯形出水口,调节器内筒底部设置有法兰,筒壁上开设有矩形出水口,装配后两出水口的腰中线重合;调节器外筒的定位圆环卡接在调节器内筒的上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旋转调节出水口的过水面积,从而达到调节吸泥管中的污泥水的流量、控制吸泥流量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维护容易,可以方便快速地拆卸,大大降低疏通管道的工作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吸式吸泥机的吸泥管流量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自吸式吸泥机是城市水厂、城镇污水处理厂常用的沉淀池吸泥设备,采用中间进水、周边出水和排泥,利用液位差自吸式排泥,有浮渣刮集排除装置和过载保护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由周边驱动行走系统1、浮渣收集斗2、出水槽3、撇渣耙4、工作桥5、中心支座 6、集泥槽7、吸泥管8、浮渣挡板及出水堰板9、进水管10和撇渣装置等部件组成。实际工作时,工作桥5在周边驱动彳丁走系统I的驱动下,以中心支座6为轴心在池顶以2m/min左右线速度行驶,作缓慢的圆周运动;污水从池中心的进水管10经导流筒扩散后,均匀的向周边呈辐射状流出,呈悬浮状的污泥经沉淀后沉积于池底,上清液通过出水堰板9由出水槽3排出池外,污泥刮板在池底刮集污泥向吸泥管8中心,依靠池内水压通过集泥槽7、排泥管排出池外;近液面处设有撇渣装置,由中心稳流筒延伸至撇渣耙4,当工作桥5旋转时,撇渣装置将液面上的浮渣由池中心撇向池周,并通过撇渣耙4把浮渣刮至浮渣收集斗2内,并排到池外。在吸泥机吸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调节吸泥管8的吸泥流量,目前都是通过在吸泥管8出口上方添加橡胶塞头并调节塞头高低来调节流量。丝杆的下端包裹有橡胶塞头,丝杆上部与固定在工作桥5上的丝杆螺母相啮合,当旋转丝杆螺母时,丝杆的上下运动提升或降低橡胶塞头的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对吸泥流量的调节。但是由于橡胶塞头直接位于吸泥管口的上方,导致出水水头损失较大,且丝杆等部件的制作复杂成本较高,而且在每个吸泥管口都需配备,结构复杂不易维护保养,材料浪费且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吸泥管的吸泥流量调节装置采用丝杆丝母啮合,结构复杂且成本高,水头损失大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自吸式吸泥机的吸泥管流量调节装置,从而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且调节效果更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吸式吸泥机的吸泥管流量调节装置,由内外嵌套的调节器外筒与调节器内筒组成,调节器内筒的法兰焊接固定在集泥槽的底面上,并与吸泥管的管口的上端法兰连接;调节器外筒的顶部并设置有定位圆环,沿直径方向焊接有细杆,其筒壁上开设有梯形出水口,调节器内筒底部设置有法兰,筒壁上开设有矩形出水口,装配后两出水口的腰中线重合;调节器外筒的定位圆环卡接在调节器内筒的上管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梯形出水口的过水面积约为矩形出水口过水面积的1.2倍。调节装置通过调节手柄进行调节,调节手柄由柄部、杆部与卡槽组成,U形卡槽的开口宽度与细杆相对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在调节器内外筒的筒壁上设置出水口,并通过旋转调节出水口的过水面积,从而达到调节吸泥管中的污泥水的流量、控制吸泥流量的目的。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维护容易,相对于塞头式调节装置,无需丝杆、压制橡胶塞头等,当吸泥管因种种原因堵塞时,可以方便快速地拆卸,大大降低疏通管道的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自吸式吸泥机结构总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即本技术调节装置的安装图。图3为本技术的调节器外筒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调节器内筒的主视图。图6为图5的左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调节手柄的主视图。图8为图7的左视图。图中:1、周边驱动行走系统;2、浮渣收集斗;3、出水槽;4、撇渣耙;5、工作桥;6、中心支座;7、集泥槽;8、吸泥管;9、浮渣挡板及出水堰板;10、进水管;11、调节器外筒;12、调节器内筒;13、调节手柄;14、细杆;15、梯形出水口 ;16、矩形出水口 ;17、法兰;18、柄部;19、杆部;20、卡槽;21、定位圆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吸泥管流量调节装置由内外嵌套的调节器外筒11与调节器内筒12组成,并通过调节器内筒12的法兰17与集泥槽7的底面焊接,吸泥管8的管口的上端法兰用螺栓紧固在调节器内筒12的法兰上。如图3、图4所示,调节器外筒11的顶部并设置有定位圆环21,并沿直径方向焊接有细杆14,其筒壁上开设有梯形出水口15,如图5、图6所示,调节器内筒12底部设置有法兰17,筒壁上开设有矩形出水口 16 ;梯形出水口 15的开孔面积大于矩形出水口 16面积,通常取1.2倍,且装配后两者的腰中线重合。调节器外筒11的定位圆环21正好卡接在调节器内筒12的上管口。本技术的调节装置通过如图7、图8所示的调节手柄13进行调节,调节手柄13由柄部18、杆部19与卡槽20组成,其中U形卡槽20的开口宽度与细杆14相对应。实际工作中,在液位差作用下污泥水在吸泥管8中被吸上,从调节器内筒12的侧面矩形出水口 16流出到集泥槽7中,此时可以将调节手柄13的调节卡槽20扣合到调节器外筒11的细杆14上。通过转动调节手柄13带动调节器外筒11旋转,从而减少或增大内外筒出水口的过水面积,从而达到调节吸泥管8中的污泥水的流量、控制吸泥流量的目的。通过分别设置矩形出水口 16与面积较大的梯形出水口 15,使启闭时能逐渐增加或减少流量,从而可以避免过大的启闭阻力,且通过矩形出水口 16可以控制最大流量。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权利要求1.一种自吸式吸泥机的吸泥管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内外嵌套的调节器外筒(11)与调节器内筒(12)组成,调节器内筒(12)的法兰(17)焊接固定在集泥槽(7)的底面上,并与吸泥管(8)的管口的上端法兰连接;调节器外筒(11)的顶部并设置有定位圆环(21),沿直径方向焊接有细杆(14),其筒壁上开设有梯形出水口(15),调节器内筒(12)底部设置有法兰(17),筒壁上开设有矩形出水口(16),装配后两出水口的腰中线重合;调节器外筒(11)的定位圆环(21)卡接在调节器内筒(12)的上管口。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吸泥机的吸泥管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出水口(15)的过水面积约为矩形出水口(16)过水面积的1.2倍。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式吸泥机的吸泥管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装置通过调节手柄(13)进行调节,调节手柄(13)由柄部(18)、杆部(19)与卡槽(20)组成,U形卡槽(20)的开口宽度与细杆(14)相对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吸式吸泥机的吸泥管流量调节装置,由内外嵌套的调节器外筒与调节器内筒组成,调节器内筒的法兰焊接固定在集泥槽的底面上,并与吸泥管的管口的上端法兰连接;调节器外筒的顶部并设置有定位圆环,沿直径方向焊接有细杆,其筒壁上开设有梯形出水口,调节器内筒底部设置有法兰,筒壁上开设有矩形出水口,装配后两出水口的腰中线重合;调节器外筒的定位圆环卡接在调节器内筒的上管口。本技术通过旋转调节出水口的过水面积,从而达到调节吸泥管中的污泥水的流量、控制吸泥流量的目的。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维护容易,可以方便快速地拆卸,大大降低疏通管道的工作量。文档编号B01D21/24GK203043645SQ20122037744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吸式吸泥机的吸泥管流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内外嵌套的调节器外筒(11)与调节器内筒(12)组成,调节器内筒(12)的法兰(17)焊接固定在集泥槽(7)的底面上,并与吸泥管(8)的管口的上端法兰连接;调节器外筒(11)的顶部并设置有定位圆环(21),沿直径方向焊接有细杆(14),其筒壁上开设有梯形出水口(15),调节器内筒(12)底部设置有法兰(17),筒壁上开设有矩形出水口(16),装配后两出水口的腰中线重合;调节器外筒(11)的定位圆环(21)卡接在调节器内筒(12)的上管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菊平张永中张文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