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圆环状的主加热线圈(MC);与其两侧接近的扁平形状的第1和第2副加热线圈(SC1、SC2);驱动所有的加热线圈的变换电路(MIV、SIV1、SIV2)、控制变换电路的通电控制电路(200);以及操作部(E),在操作部(E)设有选择开关(350)和选择部(E1~E2),该选择开关(350)能够选择重复多次以下的驱动动作的控制,该驱动动作为,在中止第1副加热线圈(SC1)的驱动时,加热驱动第2副加热线圈(SC2),接着中止第2副加热线圈(SC2)的驱动,驱动第1副加热线圈(SC1),该选择部(E1~E2)控制在加热线圈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并能够选择重视加热速度的烹调菜单和重视加热的均匀性的烹调菜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顶板的下方加热在该顶板之上收容有被烹调物的金属锅等被加热物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技术介绍
利用加热线圈感应加热金属制锅等被加热物的加热烹调器的安全、清洁、高效率这样的优异的特征被消费者所认知,近年来逐渐普及扩大。那样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根据设置方式被大致分为放置型和内装(装入)型,该放置型感应加热烹调器被安置于水槽等的上表面而被使用;该内装(装入)型感应加热烹调器被安装于位于水槽等厨房用具中的设置空间,但是无论哪一种类型,上表面的大致整体均被由耐热玻璃板等形成的顶板(也称为盖板)覆盖,且在其下方配置有一个或多个感应加热源。作为该感应加热源,使用呈同心状且在大致同一平面上配置的直径不同的多个加热线圈、和向各加热线圈供给高频电力的高频产生电力电路(也称为变换电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能够分别单独地进行对不同直径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高频电力的输出控制,所以能够形成各种加热类型。作为另一感应加热烹调器,有以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S卩,在中央安置圆形的加热线圈,并与该中央加热线圈的两侧相邻地配置多个侧部加热线圈,以各自的高频产生电力电路驱动中央加热线圈和侧部加热线圈,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中,通过考虑在多个侧部加热线圈和中央加热线圈中流动的高频电流的方向,能够抵销在侧部加热线圈与中央加热线圈之间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应对同时加热大的平面区域的用途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作为再一感应加热烹调器,也提出有以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即,为了提供一种在加热具有比一个加热线圈的外径尺寸大的底面尺寸的大型的锅时,加热分布不产生偏差,不损害烹调性能地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包括第I加热线圈;多个加热线圈组,配置于第I加热线圈的附近,加热线圈的最小外径比第I加热线圈的最小外径短且具有与第I加热线圈不同的圆心;以及控制部,控制驱动上述第I加热线圈的第I变换电路和驱动上述多个加热线圈组的第2变换电路的输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作为再一感应加热烹调器,有以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S卩,该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多个圆环状的加热线圈,配置于顶板的下方的大致同一平面,具有不同的圆心;变换电路,向上述多个加热线圈供给感应加热电力;控制部,控制上述变换电路的输出;以及操作部,向上述控制部指示加热的开始/停止、热功率设定等,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操作部的指示进行控制,使得向多个上述加热线圈中的、半数以上且未满全部的上述加热线圈供给感应加热电力,不向剩余的加热线圈供给感应加热电力,从而使上述被加热物内的上述被烹调物产生对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此外同样地出于使被烹调物产生对流的目的,还有以下的感应加热烹调器,S卩,该感应加热烹调器包括多个圆环状的加热线圈,该多个圆环状的加热线圈配置于顶板的下方的大致同一平面,具有不同的圆心,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将向该多个加热线圈中的、半数以上且未满全部的上述加热线圈供给感应加热电力的量控制为比剩余的加热线圈的感应加热电力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978069号公报(第I页、第2页、图1)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725249号公报(第I页、第2页、图3)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 - 73384号公报(第2页、第7页、图3)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 - 165656号公报(第I页、第2页、图1、图2)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 - 146882号公报(第I页、第2页、图1、图2)
技术实现思路
可是,以往,利用多个圆形线圈、圆形线圈(中央线圈)和(非圆形的)侧部线圈同时加热如金属锅等那样的一个被加热物的底面整体,从锅的一侧面产生朝向与其相向的另一侧面那样的对流路径长的对流还不是充分的。此外,感应加热烹调器存在如下的课题,即,假设即使是家庭用,也要迅速地烧开热水、将炖菜维持在高温或规定温度状态(也称为保温)、或将平底锅迅速加热到规定温度,而且尽可能地使其整体的温度均匀化,且在使锅的外周缘部的温度、所谓锅表面温度上升到希望的程度之后,投入烹调的食材等,使用者所希望的烹调菜单有多种,使用者无法简单地或自动地选择适合于这些烹调菜单的加热线圈的驱动类型。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了能够促进位于被加热物之中的水、炖菜汁等液体产生对流的控制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第I技术方案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顶板,载置供被烹调物放入的锅等被加热物;圆环状的主加热线圈,配置在上述顶板的下方;扁平形状的第I副加热线圈和第2副加热线圈,在上述主加热线圈的两侧接近地配置,具有比主加热线圈的半径小的横向宽度尺寸;变换电路,分别向上述主加热线圈和第I副加热线圈、第2副加热线圈供给感应加热电力;控制部,控制上述变换电路的输出;以及操作部,对上述控制部指示加热的开始、热功率设定等,上述控制部设置不向上述第I副加热线圈供给感应加热电力的期间,在该期间中,从上述变换电路向上述第2副加热线圈供给感应加热电力,之后,设置停止向上述第2副加热线圈供给感应加热电力的期间,在该期间中,从上述变换电路向上述第I副加热线圈供给感应加热电力,上述控制部重复多次相对于第I副加热线圈、第2副加热线圈的上述通电切换动作。由此,能够促进位于被加热物之中的水、炖菜汁等液体产生对流。第2技术方案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顶板,载置供被烹调物放入的锅等被加热物;圆环状的主加热线圈,配置在上述顶板的下方;扁平形状的4个以上的副加热线圈,在上述主加热线圈的两侧接近地配置,具有比主加热线圈的半径小的横向宽度尺寸;变换电路,分别向上述主加热线圈和所有的副加热线圈供给感应加热电力;控制部,控制上述变换电路的输出;以及操作部,对上述控制部指示加热的开始、热功率设定等,将上述副加热线圈分为由半数以上且未满全数的相邻的副加热线圈构成的第I组、和由剩余的副加热线圈构成的第2组,上述控制部设置不向上述第I组副加热线圈供给感应加热电力的期间,在该期间中,从上述变换电路向上述第2组副加热线圈供给感应加热电力,之后,设置停止向上述第2组副加热线圈供给感应加热电力的期间,在该期间中,从上述变换电路向上述第I组副加热线圈供给感应加热电力,上述控制部重复多次相对于第I组副加热线圈、第2组副加热线圈的上述通电切换动作。由此,能够促进位于被加热物之中的水、炖菜汁等液体产生对流。第3技术方案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顶板,载置供被烹调物放入的锅等被加热物;圆环状的主加热线圈,配置在上述顶板的下方;扁平形状的第I副加热线圈和第2副加热线圈,在上述主加热线圈的两侧分别接近地配置,具有比主加热线圈的半径小的横向宽度尺寸;变换电路,分别向上述主加热线圈和第I副加热线圈、第2副加热线圈供给感应加热电力;控制部,控制上述变换电路的输出;以及操作部,对上述控制部指示加热的开始、热功率设定等,上述控制部从上述变换电路向上述第2副加热线圈供给比向上述第I副加热线圈供给的感应加热电力大的电力,之后,减小向上述第2副加热线圈供给的感应加热电力,将比该电力大的电力从上述变换电路对上述第I副加热线圈供给,上述控制部重复多次相对于第I副加热线圈、第2副加热线圈的上述通电切换动作。由此,能够促进位于被加热物之中的水、炖菜汁等液体产生对流。第4技术方案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亀冈和裕,川田幸男,伊藤匡薰,平敷勇,山内登起子,田中一史,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三菱电机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