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瘤麻疹病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09994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2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治疗对无自杀基因活性的溶瘤麻疹病毒具有原发或继发耐性的恶性细胞的包含重组麻疹病毒的药物组合物,所述重组麻疹病毒编码自杀基因。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麻疹疫苗毒株Schwarz的基因组的编码自杀基因的重组麻疹病毒,用于制备本文所要求的重组麻疹病毒的方法和试剂盒,所述自杀基因包含胞嘧啶脱氨酶特别地酵母胞嘧啶脱氨酶和尿嘧啶核酸核糖基转移酶特别地酵母尿嘧啶核酸核糖基转移酶的融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治疗对无自杀基因活性的溶瘤麻疹病毒具有原发或继发耐性的恶性细胞的包含重组麻疹病毒的药物组合物,所述重组麻疹病毒包含自杀基因。而且,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麻疹疫苗毒株Schwarz的基因组的包含自杀基因的重组麻疹病毒,用于制备本文所要求的重组麻疹病毒的方法和试剂盒,所述自杀基因包含酵母胞嘧啶脱氨酶和酵母尿嘧啶核酸核糖基转移酶的融合物。
技术介绍
尽管过去在例如化学治疗、基于抗体的疗法、肿瘤疫苗和放射疗法上已经取得显著进步,但是仍然有对开发用于肿瘤和相关恶性疾病的新的治疗方法和治疗途经的迫切并且未满足的需要。尽管基因疗法途经对于这些治疗来说实际上很有前景并且已经在不同的基因疗法模型中观察到抗肿瘤结果,但是某些限制尤其是在将感兴趣的基因转移至肿瘤细胞上的限制已经阻碍了这些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过去,已经偶尔观察到麻疹病毒的天然感染或疫苗接种导致自发性肿瘤缓解,尤其是在恶性血液病例如白血病中,以致对麻疹病毒的溶瘤潜能的确认。麻疹病毒是一种包膜的单链的麻疹病毒属反义副粘病毒,其导致传染性麻疹疾病,一种呼吸系统的传染。麻疹病毒的基因组含有六个基因,其编码八个蛋白:核壳体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融合蛋白(F)、血凝素蛋白⑶和大蛋白(L),以及两个辅助蛋白,称为C和V。病毒经由非pH依赖的膜融合进入靶细胞。H和F蛋白分别参与受体结合和膜融合。麻疹病毒进入细胞经由表面H糖蛋白与麻疹病毒的下列两个已知受体的相互作用而发生:CD46,其广泛存在与灵长类细胞上但是在肿瘤中常常过表达,以及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SLAM),其主要 位于B细胞和T细胞上。CD46是膜相关补体调控蛋白,其通过在C3b和C4b补体产物的蛋白水解失活中作为辅因子起作用而防止人类细胞被自身补体溶解,由此为肿瘤细胞提供抗补体介导的溶解的保护。经由H蛋白的受体识别导致F蛋白的构象变化,导致与靶细胞膜的融合以及随后的病毒进入。被感染的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在细胞表面上表达病毒F和H蛋白。在邻近的感染或未感染的细胞中病毒受体的识别相似地触发细胞至细胞的融合。因此,麻疹病毒的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是巨大的单核细胞团块的形成(syncytia)。用于麻疹疫苗或用于对溶瘤麻疹病毒的研究的大多数麻疹病毒制剂基于来源于所谓Edmonston疫苗毒株的减毒活麻疹病毒,最初于1954年获得的一个分离株,其被用来通过在人类细胞上的连续传代以及随后对鸡胚成纤维(CEF)细胞的驯化产生Edmonston-Enders细胞系以及以此为基础Edmonston A和B种系。因为其高反应原性,必须停止使用最初基于Edmonston B世系开发的减毒活疫苗。已经通过将Edmonston系Edmonston-Enders和Edmonston A和B减毒开发了另外的麻疫衍生物(Edmonston-Enders:AIK-C, Edmonston Zagreb ;Edmonston A:Schwarz ;Edmonston B:Moraten)尽管由于麻疹病毒溶瘤潜力的发现而取得了进展,其概述于近期的综述文章(Msaouel, P., Dispenzieri, A., and Galanis, E., Clinical testing of engineeredoncolytic measles virus strains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An overview, CurrOpin Mol Ther.2009 ;11:43-53)中,但是还没有基于溶瘤麻疹病毒的治疗产品达到市场阶段,一个可至少部分归因于野生型病毒导致严重副作用的潜能以及制造用于临床使用的高纯度病毒制剂上技术限制的事实。尽管膨胀的麻疹病毒生物学知识以及允许拯救重组麻疹病毒株和病毒工程化的反求遗传系统的发展已经为在癌症治疗中将麻疹病毒开发用作治疗提供了新机会,但是目前使用中的构建体中仍存在若干限制。例如,目前进行中的许多研究和开发计划是以Martin Billeter和其同事的工作为基础的(Radecke, F.,Spielhofer, P.,Schneider, H.,Kaelin, K.,Huber, Μ.,Dotsch, K, Christiansen, G., and Billeter, M., Rescue of measles viruses fromcloned DNA.EMBO Journal 14 (1995) 5773-5784 ;W0 97/06270)。随后,已经显示来源于Edmonston B序列的克隆的病毒基因组序列与野生型Edmonston毒株更接近并且具有与Edmonston 亚类相关的取代(Parks et al., J.Virol.75 (2001) 910-920 ;Parks et al.,J.Virol.75(2001)921-933)。而且,麻疹病毒制剂一般从未被批准为疫苗产品的细胞系像鸡胚成纤维(CEF)细胞或293人类胚肾细胞拯救,这两者均使得大规模生产符合GMP要求的重组麻疹病毒颗粒复杂化并由此增加了成本。此外,已经显示例如来源于某些细胞系(例如RPMI 8226和HT1080)的肿瘤对使用溶瘤麻疫病毒的治疗有耐性,即便重复进行病毒注射(Peng Kff, Facteau S, WegmanT, O' Kane D, Russell SJ.Non-1nvasive in vivo monitoring of trackable virusesexpressing soluble marker peptides.Nat Med.(2002) ;8:527-31)。因此,还有对用于治疗恶性 细胞的包含重组麻疹病毒的改进的药物组合物和用于产生这样的药物组合物和重组麻疹病毒的改进的方法的持续需要。专利技术目的因此,考虑到本领域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包含具有抗肿瘤溶瘤活性的重组麻疹病毒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肿瘤耐受现有领域的麻疹病毒。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包含具有相应于已确定的减毒麻疹病毒基因组的病毒基因组的重组麻疹病毒的改进的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拯救用于恶性细胞的治疗的重组麻疹病毒的更加安全和廉价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通过用于治疗对无自杀基因活性的溶瘤麻疹病毒具有原发或继发耐性的恶性细胞的包含重组麻疹病毒的药物组合物解决了这些和其他目的,所述重组麻疹病毒包含自杀基因。用于治疗对无自杀基因活性的溶瘤麻疹病毒具有原发或继发耐性的恶性细胞的本专利技术的编码自杀基因的重组麻疹病毒能够有效得多的治疗实体瘤,其随之允许使用减少数目的传染性麻疹病毒颗粒而在抗肿瘤效力上没有任何损失。由此,可显著减少病毒治疗疗法的成本。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麻疹疫苗株Schwarz的包含自杀基因的重组麻疹疫苗,所述自杀基因包含胞嘧啶脱氨酶特别地酵母胞嘧啶脱氨酶和尿嘧啶核酸核糖基转移酶特别地酵母尿嘧啶核酸核糖基转移酶的融合物,特别地其中所述自杀基因包含根据SEQ-1DN0.2的序列。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治疗对无自杀基因活性的溶瘤麻疹病毒具有原发或继发耐性的恶性细胞的方法,其包括向有需要的患者施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包含自杀基因的重组麻疫病毒的步骤。在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乌尔里希·M·劳尔米夏埃尔·比策约翰娜·兰珀马尔蒂安·齐默尔曼苏珊·贝希托尔德塞巴斯蒂安·朗格沃尔夫冈·J·诺伊尔特萨沙·博索
申请(专利权)人:乌尔里希·M·劳尔米夏埃尔·比策约翰娜·兰珀马尔蒂安·齐默尔曼苏珊·贝希托尔德塞巴斯蒂安·朗格沃尔夫冈·J·诺伊尔特萨沙·博索
类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