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血管的植入物(1),所述植入物具有由单独长丝(2)组成的壁。单独长丝(2)彼此交叉并互相形成交点(3)。长丝末端在每种情况下至少成对地在网眼近端和/或远端集合在一起并永久互相连接,其中互相连接的长丝末端经过成形以便不造成创伤,且其中在位于长丝末端的远侧的所述交点(3)处彼此交叉的所述长丝(2)在所述植入物(1)的近端(10)直接地或间接地彼此连接。这确保了所述植入物(1)在释放后在近端扩张直达血管壁,且长丝末端不伸入血管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血管、特别用于影响动静脉畸形区域中的血液流动的植入物,所述植入物具有由单独长丝组成的壁,所述单独长丝大体上形成在轴向上从近端延伸到远端的管状编织物,其中所述单独长丝彼此交叉并形成交点,且其中所述植入物可以如下方式变形,使得当容纳在插入导管中时,所述植入物经过成形以便其直径减小且可以在植入部位适应于血管直径发生扩张,且其中在编织物的近端和/或远端的长丝末端至少成对地各自集合在一起并彼此永久连接,且彼此连接的长丝末端经过成形以便不造成创伤。植入物应当尤其用于影响动静脉畸形区域(例如瘘和动脉瘤)中的血液流动。其还可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例如用于恢复、增加或维持血液流动。植入物可被设计成可回收的。
技术介绍
动静脉畸形会显著伤害患者且甚至可能导致致命危险。具体来说,这适用于动静脉瘘和动脉瘤,特别是在发现它们存在于脑部区域时。通常尝试利用植入物来封闭这些畸形,所述植入物通常通过血管内技术并借助于导管放置在适当位置。特别是在治疗动脉瘤时,植入钼螺旋已经证明了其价值,所述螺旋差不多完全填充动脉瘤,很大程度上阻塞血液流入且能够形成局部血栓或凝块,所述局部血栓或凝块填充动脉瘤并最终封闭动脉瘤。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只适用于具有通向血管系统的相对较窄通路的动脉瘤,也就是所谓的葡萄状动脉瘤。如果血管突起具有通向血管的较宽通路,那么存在被植入的螺旋可能会被冲走并对血管系统的其它区域造成损害的风险。在这些情况下,有人已经建议将一类支架放置在适当位置,所述支架“拦在”动脉瘤的开口且因此防止阻塞螺旋被冲走。然而,具备大网眼外壁的这种类型的支架具有某些缺点。一方面,这涉及到大网眼结构无法防止血液流动进入动脉瘤。因此,如果阻塞装置无法充分地占据动脉瘤空间, 那么施加到血管壁上的压力将保持不减小。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的后处理可能是困难的,因为支架将阻塞通向动脉瘤的通路并妨碍其它阻塞装置的放置。另一个缺点是支架不能适应于其放置部位。为了最佳地发挥作用,支架应当与血管壁紧密接触,但不能对血管壁施加过多的压力。不同于用于扩张血管以消除狭窄的支架,这种类型的支架必须更确切地被视为一类套管,其对于血管的血管腔和内皮壁的影响应当尽可能地小。由此可见这种支架类型在满足对应需求时仅具有有限的用途,即便其已经被特别地选择以用于预期目的。由线编织物组成的支架长期以来是已知的,它们尤其用于冠脉区域中的应用中。这些支架通常被制造成圆形编织结构,其中单独的线长丝以相对走线的螺旋或螺线形元件的多个层形成支架壁。以这种方式,制造了在径向上支撑并且血液可透过的网眼编织物。这些圆形编织设计的支架所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在自由端上,小直径的松动端可能造成创伤。如US-A-4 655 771 (Wallsten)所提议,这类圆形编织支架在其末端区域具备U形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布置在松动端之间,导致所述支架不造成创伤。然而,U形连接杆易于引起应力,因此导致支架变形。根据US-A-5 061 275 (Wallsten等人),通过激光处理将所述线支架的松动端修圆以避免造成创伤。所述公开案中提议的支架也是由圆形编织物组成的,所述圆形编织物的单独线在结点区域具有压痕,以便无应力地固定在壁结构中。当用于治疗狭窄时,由长丝组成的所述圆形编织设计的支架在放置部位通过气球以液压方式被扩张,并连接到血管壁。在放置的过程中,连接到推进线的气球用作运输元件,支架被压接式地安装(crimp-mounted)到所述运输元件上。然而,这种运输元件不能用于打算影响或引导脑部区域中的血液流动的植入物;相反,自动地适应于血管直径并倚靠在血管壁上的植入物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优势。与由线编织物制成的支架或植入物有关的另一个有问题的方面是它们的制造。以被切割到期望长度的编织式无端软管的形式制造它们被视为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在被切割到特定尺寸的软管的两个末端产生松动的线末端,所述线末端必须以很高的花费被制成钝头,例如通过提供上述连接杆的连接。公开案WO 2008/107172 Al描述了一种植入物,其编织物在插入导管内具有拉长形状的减小的直径且在放置部位扩张,因此适合于血管直径且增加其编织密度,其中在植入物末端伸出的长丝末端至少成对·地集合在一起且彼此连接。以这种方式,提供的植入物能够适应于相关血管直径且具有以不造成创伤的方式设计的长丝末端。从DE 10 2009 006 180 Al获知了一种植入物,所述植入物已知旨在实现不造成创伤的特性。这个公开案建议将线末端接合以形成第一编织物末端,然后将所述第一编织物末端接合以形成第二编织物末端。然而,所有这些植入物都遇到了以下问题:在植入物释出时,近端的长丝末端有时候没有朝向血管壁充分放宽。这种效应在文献中有时也被称为“鱼嘴效应”,且除了其它原因,一个原因是在植入物近端起作用的径向力低于远端。当释放植入物时,首先移除布置在植入物上方的外壳,从而导致远端可以自由扩张,而近端继续和分离机构保持连接。只有当分离机构分离之后,近端也将自由扩张。然而,引起近端朝外移动的力在此处低于在远端和在中心区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的扩张必须独立地(即没有额外支撑地)发生。鱼嘴效应导致近端的长丝末端伸出到血管腔中且因此干扰血液流动。因此,这甚至会危害并削弱植入物的防止创伤的特性。其它干预(例如使导管穿过植入物移动)变得更难或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文首先提到的类型的植入物,其中在近端确保植入物的径向扩张。这个目的通过本专利技术实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血管、特别用于影响动静脉畸形区域中的血液流动的植入物,所述植入物具有由单独长丝组成的壁,所述单独长丝大体上形成在轴向上从近端延伸到远端的管状编织物,其中所述单独长丝彼此交叉并形成交点,且其中所述植入物可以如下方式变形,使得当容纳在插入导管中时,所述植入物经过成形以便其直径减小且可以在植入部位适应于血管直径发生扩张,且其中在编织物的近端和/或远端的长丝末端至少成对地各自集合在一起并彼此永久连接,且彼此连接的长丝末端经过成形以便不造成创伤,且其中在位于长丝末端的远侧的所述交点处彼此交叉的所述长丝在所述植入物近端直接地或间接地彼此连接。已经发现通过在近端的相交区域中彼此固定长丝,植入物能够也在这个末端在径向上充分扩张,导致长丝的末端都和血管壁紧密接触。上述
技术介绍
植入物的长丝的不充分的径向扩张尤其被认为是因为在长丝之间的交点处产生摩擦,上述摩擦妨碍扩张过程。通过在相交区域中将长丝彼此固定来消除这种摩擦。因此相对于植入物近端将交点保持在特定的轴向位置,从而消除了单独交点的移位,否则所述移位可能会在扩张发生时引起长丝之间的干扰。通过术语在植入物近端的交点,相交应被理解为长丝而非长丝末端自身彼此交叉之处,即长丝彼此永久连接的点。当面向长丝近端时,在近端布置的交点因此在远端方向上位于边缘。根据本专利技术,当提及植入物近端的交点时,那些交点应理解成在前三个相交范围内和植入物的纵向正交地定位,即距离近端最远的交点、第二最远近端相交和第三最远近端相交。优选地,彼此连接的至少是在距离近端最远的相交部彼此交叉的长丝,且将位于距离远端稍微更远地安置的交点处的交叉长丝进行连接也可能是有利的。还能预期的是在植入物的远端区域中的交点处彼此交叉的长丝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曼纽尔·施奈德,S·罗拉,C·阿保塔,R·汉内斯,H·蒙斯塔特,
申请(专利权)人:菲诺克斯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