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06862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基板、多个第一连接垫、多个线路单元以及多条接地线。其中,各线路单元包括一信号线、多个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多条第一连接线以及多条第二连接线。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其包括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基板的第一侧与第二部分之间。第一电极配置于第一部分旁且第二电极配置于第二部分旁。多条第一连接线将第一电极分别连接至相应的第一连接垫,多条第二连接线通过位于第一部分旁的一走线区,而将第二电极分别连接至相应的第一连接垫,其中走线区与第一电极分别位于第一部分的相对两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资讯技术、无线移动通讯和资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资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面板(Touch Panel)作为输入装置。触控面板依照感测形式的不同可大致上区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光学式触控面板、声波式触控面板以及电磁式触控面板。由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触控面板具有反应时间快、可靠度佳以及解析度高(high definition)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手持电子装置上。电容式触控面板通过相互交错的多个线状电极来构成感测阵列,以达成面的感测。当使用者以手指接触触控面板时,触控面板会依据感测阵列上的电容变化来判断手指接触的位置。已知触控面板的周边线路或是感测电极的连接线路会占用基板上的布线空间,因此基板上的线路布局仍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可有效利用基板上的布线空间,并具有良好的触控品质。为达上述目的,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个第一连接垫、多个线路单元以及多条接地线。基板具有一第一侧以及相对于第一侧的一第二侧。第一连接垫配置于基板上且邻近基板的第一侧。线路单元分别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于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并且沿一第二方向并排于基板上,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各线路单元包括一信号线、多个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多条第一连接线以及多条第二连接线。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其包括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第一侧与第二部分之间。第一电极配置于信号线的第一部分旁而与第一部分相互耦合。第二电极配置于信号线的第二部分旁而与第二部分相互耦合,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位于信号线的相对两侧。多条第一连接线将第一电极分别连接至相应的第一连接垫,多条第二连接线通过位于第一部分旁的一走线区,而将第二电极分别连接至相应的第一连接垫。其中走线区与第一电极分别位于第一部分的相对两侧。多条接地线配置于基板上且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任两相邻的线路单元之间具有一条接地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走线区与第二电极共同位于一第一轴线上,且所述的第一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线路单元还包括一第一拟图案,配置于第一部分以及走线区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线路单元还包括一第二拟图案,配置于第二部分旁,且第二拟图案与第二电极分别位于第二部分的相对两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极与第二拟图案共同位于一第二轴线上,且所述的第二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其中长度较短的第一连接线的线宽小于长度较长的第一连接线的线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其中长度较短的第二连接线的线宽小于长度较长的第二连接线的线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电极以及第一部分分别具有相互配合的多个齿状结构,且各第二电极以及第二部分分别具有相互配合的多个齿状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电极的数量大于第一电极的数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信号线位于线路单元的中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线路单元沿第二方向重复交替排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其中任两相邻的线路单元沿一轴线相互对称,且所述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线路单元相对于一轴线为线对称的结构,且所述轴线平行于第二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垫,配置于基板上,且邻近基板的第二侧。各线路单元还包括信号线的一第三部分,连接第二部分且位于第二部分与第二侧之间,其中所述的轴线通过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的连接处。信号线的一第四部分,连接第三部分且位于第三部分与第二侧之间。多个第三电极配置于第三部分旁而与第三部分相互耦合,且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位于信号线的同一侧。多个第四电极配置于第四部分旁而与第四部分相互耦合,且第一电极与第四电极位于信号线的同一侧。多条第三连接线,将第三电极分别连接至相应的第二连接垫。多条第四连接线,将第四电极分别连接至相应的第二连接垫。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线路单元具有一中心点,且各线路单元相对于中心点为点对称的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垫,配置于基板上,且邻近基板的第二侧。各线路单元还包括信号线的一第三部分,连接第二部分且位于第二部分与第二侧之间。信号线的一第四部分,连接第三部分且位于第三部分与第二侧之间。多个第三电极配置于第三部分旁而与第三部分相互耦合,且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位于信号线的相对两侧。多个第四电极配置于第四部分旁而与第四部分相互耦合,且第一电极与第四电极位于信号线的相对两侧。多条第三连接线将第三电极分别连接至相应的第二连接垫,多条第四连接线将第四电极分别连接至相应的第二连接垫。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线路单元还包括一第三拟图案,配置于第三部分旁,且第三拟图案与第三电极分别位于第三部分的相对两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线路单元还包括一第四拟图案,配置于第四部分以及第三连接线之间。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的显示单元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位于信号线的两侧,且第一电极较第二电极靠近第一连接垫。利用此种布局,将第二连接线所经过的走线区配置于信号线的一侧,并与第一电极相对,以达到有效利用布局空间的效果。此外,接地线的配置可避免相邻的两个线路单元之间彼此信号干扰,而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的线宽与线距的设计可以改善触控面板线路布局的阻抗。各拟图案的配置则可改善触控面板的透光均匀度。另外,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的齿状结构,则可增加感测所需要的耦合电容。据此,触控面板可提供使用者良好的触控品质。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线路单元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200,300,400:触控面板110、210、310、410:基板110a、310a、410a:第一侧110b、310b、410b:第二侧120,320,420:第一连接垫320a,420a:第二连接垫130,230,230A,230B,230C,330,430:线路单元131、331、431:信号线131a、331a:第一部分131b>331b>431b:第二部分331c,431c:第三部分331d、431d:第四部分132、332、432:第一电极133、333、433:第二电极130a、330a:第一连接线130b,330b:第二连接线330c,430c:第三连接线330d、430d:第四连接线140、340:接地线I36、336:第一拟图案137、337:第二拟图案334,434:第三电极335、435:第四电极338,438:第三拟图案339、439:第四拟图案T1、T2、T3、T4:走线区s 1、s2、s3、s4:齿状结构D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具有第一侧以及相对于该第一侧的第二侧;多个第一连接垫,配置于该基板上,且邻近该基板的该第一侧;多个线路单元,分别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于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之间,并且沿一第二方向并排于该基板上,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交,各该线路单元包括:信号线,沿该第一方向延伸,该信号线包括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位于该第一侧与该第二部分之间;多个第一电极,配置于该信号线的该第一部分旁,而与该第一部分相互耦合;多个第二电极,配置于该信号线的该第二部分旁,而与该第二部分相互耦合,且该些第一电极与该些第二电极分别位于该信号线的相对两侧;多条第一连接线,将该些第一电极分别连接至相应的该些第一连接垫;多条第二连接线,通过位于该第一部分旁的一走线区,而将该些第二电极分别连接至相应的该些第一连接垫,该走线区与该些第一电极分别位于该第一部分的相对两侧;以及多条接地线,配置于该基板上,并且分别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其中任两相邻的线路单元之间具有一条接地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丕霖林晏徵陈德睦薛易帆
申请(专利权)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