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11018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触控屏。该触控屏包括:保护盖板;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设置于所述保护盖板下方,所述显示单元具有滤光片;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下方,所述背光单元具有反射片;压力感应层,所述压力感应层设置在所述保护盖板以及所述显示单元之间、所述显示单元以及所述背光单元之间或者所述显示单元内部;以及接地层,所述接地层与所述压力感应层之间具有可压缩空间,并耦接形成压力感应电容,所述接地层设置在所述滤光片或者所述反射片上。由此,有利于减小该触控屏的厚度,简化制备工艺。该触控屏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触控屏平整度好、感应灵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领域,具体地涉及触控屏
技术介绍
触摸屏因具有易操作性、直观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已成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和综合信息终端如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超级笔记本电脑等的主要人机交互手段。触摸屏根据不同的触控原理可分为电阻触摸屏、电容触摸屏、红外触摸屏和表面声波(SAW)触摸屏等四种主要类型。其中电容触摸屏具有多点触控的功能,反应时间快、使用寿命长和光透过率较高,用户使用体验优越,同时随着工艺的逐步成熟,良品率得到显著提高,电容屏价格日益降低,目前已成为中小尺寸信息终端触控交互采用的主要技术。目前的电容触摸屏,不仅能感知屏体所在平面(X,Y轴二维空间)的触摸位置,对于垂直于屏体平面(Z轴)的触摸参数,也能够进行感知,即能够对电容触摸屏的触摸压力进行感应。然而,目前具有压力感应功能的触控屏,普遍存在制备工艺复杂、压力感应敏感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多点式触控屏。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触控屏。该触控屏包括:保护盖板;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设置于所述保护盖板下方,所述显示单元具有滤光片;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下方,所述背光单元具有反射片;压力感应层,所述压力感应层设置在所述保护盖板以及所述显示单元之间、所述显示单元以及所述背光单元之间或者所述显示单元内部;以及接地层,所述接地层与所述压力感应层之间具有可压缩空间,并耦接形成压力感应电容,所述接地层设置在所述滤光片或者所述反射片上。由此,有利于减小该触控屏的厚度,简化制备工艺。该触控屏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触控屏平整度好、感应灵敏等优点。在实际使用中,压力感应层以及接地层的至少之一能够随垂直于屏体平面触控力度的不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从而使得压力感应层以及接地层之间的电容随两层之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进而该触控屏可以感知在不同位置上触控压力的变化,从而可以实现压力感应功能。任选地,所述滤光片包括接地屏蔽层,所述接地层为所述接地屏蔽层。由此,可以简便地利用上述接地屏蔽层形成接地层,有利于减小该触控屏的厚度,简化制备工艺。任选地,所述反射片包括基材及位于所述基材远离所述显示单元的一侧上的金属膜层,所述接地层为所述金属膜层。由此,可以利用反射片具有的导电结构形成接地层,有利于减小该触控屏的厚度,简化制备工艺。任选地,所述反射片为所述接地层时,所述压力感应层位于所述显示单元以及所述背光单元之间、所述显示单元内部的下偏光片上方、所述显示单元内部的阵列基板下方,或者所述压力感应层为所述显示单元内部的像素电极。可以简便地通过在上述结构表面加设导电膜作为压力感应层,有利于简化该触控屏的结构,从而可以简化生产工艺、降低触控屏的体积。任选地,所述触控屏进一步包括:触摸感应结构,所述触摸感应结构设置在所述保护盖板以及所述显示单元之间,所述压力感应层位于所述触摸感应结构下方。由此,可以实现该触控屏的压力感应以及触控感应功能,进一步提高该触控屏的集成程度,节省成本且有利于减小该触控屏的厚度。任选地,该触控屏进一步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压力感应层远离所述接地层的一侧。由此,可以利用该屏蔽层屏蔽触控屏中其他电极层对于压力感应层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压力感应层对于压力感应的灵敏度以及准确程度。任选地,该触控屏进一步包括:基板,所述屏蔽层和所述压力感应层分别形成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此,可以为屏蔽层以及压力感应层提供可靠的力学支撑,便于将压力感应层以及屏蔽层集成在一起,从而可以简化该触控屏的制备工艺,提高集成程度,有利于减小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触控屏的体积。任选地,所述屏蔽层、所述基板以及所述压力感应层是由透明材料形成的。由此,可以在实现压力感应触控的同时,不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了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了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了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A-图6D显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力感应层的电极结构示意图;图7A-图7B显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压力感应电极形状示意图;图8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压力感应层、基板以及屏蔽层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9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保护盖板;210:显示单元;230:上偏光片;240:滤光片;250:液晶层;260:阵列基板;270:下偏光片220:背光单元;50:反射片310:压力感应层;320:接地层;10:压力感应电极;20:屏蔽线;30:感应电极;40:驱动电极400:可压缩空间500:屏蔽层;600:基板;700:触摸感应结构1000:电子设备;1100:触控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宽度”、“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触控屏、电子设备、保护盖板或者压力感应层、接地层等结构的“上表面”、“上方”等术语特指在实际使用中,触控屏等设备或结构朝向用户的一侧,即用户通过触摸或压力触控对触控屏或者电子设备实施操作的一侧。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触控屏。具体地,参考图1,该触控屏包括:保护盖板100、显示单元210、背光单元220、压力感应层310以及接地层320。其中,显示单元210位于保护盖板100下方,背光单元220位于显示单元210下方,压力感应层310设置在保护盖板100以及显示单元210之间、显示单元210以及背光单元220之间或者显示单元210内部。显示单元210中具有滤光片240,背光单元220中具有反射片50,接地层320与压力感应层310之间具有可压缩空间,并耦接形成压力感应电容,接地层320设置在滤光片240或者反射片50上。将接地层320设置在滤光片或者反射片上有利于节省成本,提高该触控屏的集成程度,降低该触控屏的厚度。总的来说,该触控屏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触控屏平整度好、感应灵敏等优点。为了方便理解,下面首先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触控屏工作的原理进行简要说明:当触控屏受触摸按压时,压力感应层310以及接地层320的至少之一会随着保护盖板100和显示模组200等结构一起发生形变,根据式I所示的电容计算公式:C=εS/4πkd式I电容C与组成该电容的两个极板(即压力感应层310以及接地层320)之间介质的介电常数ε、极板面积S以及极板之间的距离d有关(k为与真空电容率相关的常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触控屏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盖板;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设置于所述保护盖板下方,所述显示单元具有滤光片;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下方,所述背光单元具有反射片;压力感应层,所述压力感应层设置在所述保护盖板以及所述显示单元之间、所述显示单元以及所述背光单元之间或者所述显示单元内部;以及接地层,所述接地层与所述压力感应层之间具有可压缩空间,并耦接形成压力感应电容,所述接地层设置在所述滤光片或者所述反射片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盖板;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设置于所述保护盖板下方,所述显示单元具有滤光片;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设置在所述显示单元下方,所述背光单元具有反射片;压力感应层,所述压力感应层设置在所述保护盖板以及所述显示单元之间、所述显示单元以及所述背光单元之间或者所述显示单元内部;以及接地层,所述接地层与所述压力感应层之间具有可压缩空间,并耦接形成压力感应电容,所述接地层设置在所述滤光片或者所述反射片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包括接地屏蔽层,所述接地层为所述接地屏蔽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包括基材及位于所述基材远离所述显示单元的一侧上的金属膜层,所述接地层为所述金属膜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钭忠尚倪宇阳孟锴郑刚强黄梅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