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0686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基板、导线、导垫、连接线、接地线及拟垫。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导线及接地线并排于第一表面上并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导垫及拟垫分别配置于第一表面上。任两相邻导线间具有N个导垫。连接线配置于第一表面上并分别连接导垫。位于第i条导线与第i+1条导线间的第1~N个导垫分别连接第1~N条连接线。第1~N条连接线位于第1~N个导垫与第i+1条导线间。所有第N条连接线相互电连接。第i条接地线位于第i+1条导线与对应的第1~N条连接线间。拟垫位于第i条导线与对应的第1~N个导垫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资讯技术、无线移动通讯和资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了达到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资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面板(Touch Panel)作为输入装置。触控面板依照感测形式的不同可大致上区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光学式触控面板、声波式触控面板以及电磁式触控面板。由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相比较于其他类型的触控面板具有反应时间快、可靠度佳以及分辨率高(high definition)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手持电子装置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可提升信号传输品质及感测的灵敏度。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基板、多条导线、多个导垫、多条连接线、多个接地线以及多个拟垫。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导线并排于第一表面上,并且分别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导垫配置于第一表面上,其中任两相邻的导线之间具有N个导垫。连接线配置于第一表面上,并且分别连接导垫,其中位于第i条导线与第i+Ι条导线之间的第1、个导垫分别连接第1、条连接线。第1、条连接线相互并排并且位于第1、个导垫与第i+Ι条导线之间,且基板上的所有第j条连接线相互电连接。j及i为正整数。接地线并排于第一表面上,并且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第i条接地线位于第i+Ι条导线与其相应的第1、条连接线之间。拟垫(dummy pads)配置于第一表面上,并且位于第i条导线与其相应的第1、个导垫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1、条连接线延伸至基板的同一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一软性电路板。软性电路板设置于基材的同一侧。第1、条连接线分别电连接至软性电路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部分第1、条连接线延伸至基板的第一侧。另一部分的第1、条连接线延伸至基板相对于第一侧的一第二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一第一软性电路板及一第二软性电路板,第一及第二软性电路板彼此电性相连,且分别设置于基材的第一侧及相对于第一侧的一第二侧,部分第I N条连接线分别电连接至第一软性电路板,剩下的第1、条连接线分别电连接至第二软性电路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线的材料包括导电透明材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线的宽度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垫的尺寸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垫的尺寸不相同。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为了调整导线及相应的导垫之间的距离,将多个未参与电路布局的拟垫设置于触控面板上的导线及与其相应的导垫之间,以降低导线及对应的导垫间所产生的寄生电容对触控品质的影响。并且,将拟垫设置于导线及对应的导垫之间,还可减少两者之间因间距较大而导致触控面板配置于背光模块上时有透光不均匀的情形产生。此夕卜,本专利技术还将接地线设置于触控面板上的导线与其相应的连接线之间,以降低两相邻且并排的导线间彼此干扰而导致信号传输不良的问题。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触控面板110:基板112:第一表面114、116:桥接区Ry广Ry1:导线Tx1Ixn:导垫CL广CLn:连接线GL1YLh:接地线160:拟垫170a:第一软性电路板170b:第二软性电路板Dl:第一方向D2:第 二方向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包括一基板110、多条导线Ry广Ry1、多个导垫Tx广Txn、多条连接线CL广CLn、多个接地线GL广GLn以及多个拟垫160。导线Ry1Iyi并排于基板110的一第一表面112上,并且分别沿一第一方向Dl延伸。导垫Tx广Txn也配置于第一表面112上。详细而言,多个导垫Tx1沿一第二方向D2排列且分别由多条连接线CLl串接而形成一第一感测串列。同理,导垫Tx2、一Txn皆采用相同的布局,以分别形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 第N感测串列,其中,第一方向Dl垂直于第二方向D2。在此,触控面板100的导线Ry广Ryi与导垫Tx广Txn的数量可相等,也可为不等,本专利技术并不针对导线Ry广Ryi与导垫Tx广Txn的数量做限制。如此,导线RyfRyi与导垫Txf TxN交叉配置而达成面的感测。当使用者以手指接触触控面板100时,触控面板100的导线RyfRyi与导垫Txf TxN会在手指所接触的位置上产生一电容的改变。触控面板100便可由此电容上的改变而计算接触点的座标并传送至与其连接的电子装置。一般而言,导线Ry广Ryi及导垫Tx广Txn若交错地配置于不同平面上,将使触控面板100产生视觉上的差异性,所以本实施例将导线Ry广Ryi及导垫Tx1Ixn设置于同一平面上可以减少触控面板100的厚度并增加穿透率。因此,当触控面板100与一显示面板整合为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器时,触控面板100可以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质。以下将针对图1中相邻的导线Ry1及导线Ry2及其间的元件对触控面板100的结构配置做进一步举例说明,然其结构配置模式并不仅适用于导线Ry1及导线Ry2之间,而适于延伸套用至整个触控面板100。如图1所示,两相邻的导线Ry1与导线Ry22间具有N个导垫Tx广TxN。连接线CL广CLn配置于第一表面112上,并且分别连接导垫Tx广TxN。换句话说,位于导线Ry1与导线Ry2之间的导垫Tx1Ixn分别连接至连接线CL广CLn。连接线CL广CLn相互并排并且位于导垫Tx广Txn与导线Ry2之间,且基板110上的所有连接线CL1相互电连接,以连接第二方向上的所有导垫Tx1而形成第一感测串列。同理,连接线CL2、-CLn皆可采用相同的布局,以分别形成第二 第N感测串列。连接线CL广CLn主要是用以将导线Ry广Ryi与导垫Tx广Txn中所产生的感测信号传输至一控制电路以及将控制电路所输出的控制信号传输至导线Ry广Ryi与导垫Tx^TxN。 承上述,连接线CL广CLn可延伸至触控面板100的桥接区114,并通过桥接区114上的桥接元件将连接线CL广CLn*别沿第二方向D2做电连接,以分别形成上述的第一 第N感测串列。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包括一第一桥接区114及一第二桥接区116,分别位于基板110的相对两侧。触控面板100还包括一第一软性电路板170a及一第二软性电路板170b,分别设置于第一桥接区114及第二桥接区116上,且第一性电路板170a及第二性电路板170b彼此电连接。部分的连接线CL广CLn电连接至第一软性电路板170a,而另一部分的连接线CL广CLn则电连接至第二软性电路板170b。如此配置,由于所有连接线CL广CLn分别连接至基板110相对两侧的桥接区114、116,因此可大幅节省触控面板100上的配线空间,进而缩小触控面板100的体积。当然,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线CL广CLn也可全数连接至基板110的同一侧上。其配置方式例如为设置一软性电路板于触控面板的一桥接区上,其中桥接区位于基板110的一侧,再将连接线C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多条导线,并排于该第一表面上,并且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导垫,配置于该第一表面上,其中任两相邻的导线之间具有N个所述导垫;多条连接线,配置于该第一表面上,并且分别连接该些导垫,其中位于第i条导线与第i+1条导线之间的该第1~N个导垫分别连接第1~N条连接线,该第1~N条连接线相互并排并且位于该第1~N个导垫与该第i+1条导线之间,且该基板上的所有第j条连接线相互电连接,j及i为正整数;多个接地线,并排于该第一表面上,并且分别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其中第i条接地线位于该第i+1条导线与其相应的该第1~N条连接线之间;以及多个拟垫,配置于该第一表面上,并且位于该第i条导线与其相应的该第1~N个导垫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丕霖陈德睦薛易帆林晏徵
申请(专利权)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