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传永专利>正文

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06622 阅读:4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包括:6V直流电源、感应线圈及振荡电路、倍压检波电路、倒相放大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所述的感应线圈及振荡电路由高频振荡变压器B、电容C3、NPN型晶体管BG1、电位器RP、电阻R1和电容C1、电阻R2和电容C2组成。公共场所的自动门多数是采用热释电红外探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不使用人体发出热源作为信号,而是利用人体或车辆接近本装置时,打破了振荡电路的正常工作,通过检波滤波得到的直流电压作为大门自动开启或自动关闭的控制信号。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的电路具有设计结构简洁、工作性能可靠、电路全部使用普通电子元器件制作、造价低廉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自动控制
,是关于一种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公共场所的自动门多数是采用热释电红外探头,当热释电红外探头接收到人体发出的微弱红外线信号后,通过多级放大电路将红外线信号放大,最后控制直流继电器驱动双向电动机运转,达到人来时门自动打开,人离开时门自动关闭的要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不使用人体发出热源作为信号,而是利用人体或车辆接近本装置时,打破了振荡电路的正常工作,通过检波滤波得到的直流电压作为大门自动开启或自动关闭的控制信号。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的电路具有设计结构简洁、工作性能可靠、电路全部使用普通电子元器件制作、造价低廉等特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也可在其他工程控制方面作为接近开关使用,还可以作为安防电子产品的监控前级使用。下面详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在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及有益效果:公共场所的自动门多数是采用热释电红外探头,热释电红外探头接收到人体发出的微弱红外线信号后,通过多级放大电路将红外线信号放大,最后控制直流继电器驱动双向电动机运转,达到人来时门自动打开,人离开时门自动关闭的要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不使用人体发出热源作为信号,而是利用人体或车辆接近本装置时,打破了振荡电路的正常工作,通过检波滤波得到的直流电压作为大门自动开启或自动关闭的控制信号。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的电路具有设计结构简洁、工作性能可靠、电路全部使用普通电子元器件制作、造价低廉等特点。电路工作原理:当人体或着车辆没有靠近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中的感应线圈(高频振荡变压器B)时,高频振荡变压器B处在正常工作状态,振荡信号经锗二极管Dl D2倍压检波后,得到的直流电压可使NPN型晶体管BG2导通,由NPN晶体管BG3驱动直流继电器J线圈触点J-1接通或断开。当有人体或着车辆接近感应线圈时,由于改变了感应线圈(高频振荡变压器B)的分布电容的容量,从而使振荡电路停振,导致NPN型晶体管BG2截止,直流继电器J线圈因失电使触点J-1断开或接通,最后由直流继电器J的触点J-ι断开或接通控制双向电动机运转。技术特征: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它包括6V直流电源、感应线圈及振荡电路、倍压检波电路、倒相放大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感应线圈及振荡电路:它由高频振荡变压器B、电容C3、NPN型晶体管BG1、电位器RP>电阻Rl和电容Cl、电阻R2和电容C2组成,NPN型晶体管BGl的集电极接高频振荡变压器B第III绕组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高频振荡变压器B第III绕组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路正极VCC,NPN型晶体管BGl的基极通过高频振荡变压器B第II绕组接电位器RP的一端和电阻Rl的一端及电容Cl的一端,电位器RP的另一端及其活动端接电路正极VCC,电阻Rl的另一端和电容Cl的另一端接电路地GND,NPN型晶体管BGl的发射极接电阻R2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路地GND ;倍压检波电路:它由高频振荡变压器B第I绕组、锗二极管D1、锗二极管D2和滤波电容C4组成,高频振荡变压器B第I绕组的一端接锗二极管Dl的负极与锗二极管D2的正极,高频振荡变压器B第I绕组的另一端接电路地GND,锗二极管Dl的正极接电路地GND,锗二极管D2的负极接滤波电容C4的正极,滤波电容C4的负极接电路地GND ; 倒相放大电路:它由NPN型晶体管BG2、电阻R3组成,NPN型晶体管BG2的基极接锗二极管D2的负极,NPN型晶体管BG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接电路正极VCC,NPN型晶体管BG2的发射极接电路地GND ;继电器驱动电路:它由NPN型晶体管BG3、直流继电器J和保护二极管D3组成,NPN型晶体管BG3的基极接NPN型晶体管BG2的集电极,NPN型晶体管BG3的集电极接直流继电器J线圈的一端和保护二极管D3的正极,直流继电器J线圈的另一端和保护二极管D3的负极接电路正极VCC,NPN型晶体管BG3的发射极接电路地GND ;6V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电路正极VCC相连,6V直流电源的负极与电路地GND相连。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电路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按照附图1所示的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电路工作原理图和附图说明,并按照
技术实现思路
所述的各部分电路中元器件之间连接关系,以及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元器件技术参数要求和电路制作要点进行实施即可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相关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元器件名称及主要技术参数权利要求1.一种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它包括6V直流电源、感应线圈及振荡电路、倍压检波电路、倒相放大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感应线圈及振荡电路由高频振荡变压器B、电容C3、NPN型晶体管BGl、电位器RP>电阻Rl和电容Cl、电阻R2和电容C2组成,NPN型晶体管BGl的集电极接高频振荡变压器B第III绕组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高频振荡变压器B第III绕组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路正极VCC,NPN型晶体管BGl的基极通过高频振荡变压器B第II绕组接电位器RP的一端和电阻Rl的一端及电容Cl的一端,电位器RP的另一端及其活动端接电路正极VCC,电阻Rl的另一端和电容Cl的另一端接电路地GND,NPN型晶体管BGl的发射极接电阻R2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路地GND ; 所述的倍压检波电路由高频振荡变压器B第I绕组、锗二极管D1、锗二极管D2和滤波电容C4组成,高频振荡变压器B第I绕组的一端接锗二极管Dl的负极与锗二极管D2的正极,高频振荡变压器B第I绕组的另一端接电路地GND,锗二极管Dl的正极接电路地GND,锗二极管D2的负极接滤波电容C4的正极,滤波电容C4的负极接电路地GND ; 所述的倒相放大电路由NPN型晶体管BG2、电阻R3组成,NPN型晶体管BG2的基极接锗二极管D2的负极,NPN型晶体管BG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接电路正极VCC,NPN型晶体管BG2的发射极接电路地GND ; 所述的继电器驱动电路由NPN型晶体管BG3、直流继电器J和保护二极管D3组成,NPN型晶体管BG3的基极接NPN型晶体管BG2的集电极,NPN型晶体管BG3的集电极接直流继电器J线圈的一端和保护二极管D3的正极,直流继电器J线圈的另一端和保护二极管D3的负极接电路正极VCC,NPN型晶体管BG3的发射极接电路地GND ; 所述的6V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电路正极VCC相连,6V直流电源的负极与电路地GND相连。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包括6V直流电源、感应线圈及振荡电路、倍压检波电路、倒相放大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所述的感应线圈及振荡电路由高频振荡变压器B、电容C3、NPN型晶体管BG1、电位器RP、电阻R1和电容C1、电阻R2和电容C2组成。公共场所的自动门多数是采用热释电红外探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不使用人体发出热源作为信号,而是利用人体或车辆接近本装置时,打破了振荡电路的正常工作,通过检波滤波得到的直流电压作为大门自动开启或自动关闭的控制信号。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用自动门控制装置,它包括6V直流电源、感应线圈及振荡电路、倍压检波电路、倒相放大电路、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线圈及振荡电路由高频振荡变压器B、电容C3、NPN型晶体管BG1、电位器RP、电阻R1和电容C1、电阻R2和电容C2组成,NPN型晶体管BG1的集电极接高频振荡变压器B第Ⅲ绕组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高频振荡变压器B第Ⅲ绕组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电路正极VCC,NPN型晶体管BG1的基极通过高频振荡变压器B第Ⅱ绕组接电位器RP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及电容C1的一端,电位器RP的另一端及其活动端接电路正极VCC,电阻R1的另一端和电容C1的另一端接电路地GND,NPN型晶体管BG1的发射极接电阻R2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路地GND;所述的倍压检波电路由高频振荡变压器B第Ⅰ绕组、锗二极管D1、锗二极管D2和滤波电容C4组成,高频振荡变压器B第Ⅰ绕组的一端接锗二极管D1的负极与锗二极管D2的正极,高频振荡变压器B第Ⅰ绕组的另一端接电路地GND,锗二极管D1的正极接电路地GND,锗二极管D2的负极接滤波电容C4的正极,滤波电容C4的负极接电路地GND;所述的倒相放大电路由NPN型晶体管BG2、电阻R3组成,NPN型晶体管BG2的基极接锗二极管D2的负极,NPN型晶体管BG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接电路正极VCC,NPN型晶体管BG2的发射极接电路地GND;所述的继电器驱动电路由NPN型晶体管BG3、直流继电器J和保护二极管D3组成,NPN型晶体管BG3的基极接NPN型晶体管BG2的集电极,NPN型晶体管BG3的集电极接直流继电器J线圈的一端和保护二极管D3的正极,直流继电器J线圈的另一端和保护二极管D3的负极接电路正极VCC,NPN型晶体管BG3的发射极接电路地GND;所述的6V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电路正极VCC相连,6V直流电源的负极与电路地GND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传永
申请(专利权)人:魏传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