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易加工耐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35~0.45%,Si:0.10~0.50%,Mn:0.50~1.00%,P≤0.015%,S≤0.010%,Cr:0.50~1.50%,Mo:0.10~0.60%,Ni:0.50~1.50%,Al:0.010~0.080%,0.0010%≤Ca≤0.0080%,N≤0.0080%,O≤0.0080%,H≤0.0004%,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显微组织为球化退火组织,布氏硬度150-250HB,室温夏比V型纵向冲击功为70-135J。通过以上化学成分配比及轧制、退火热处理等工艺得到的耐磨钢板组织均匀,加工性能优异,尤其适用需要精细加工且具有较佳耐磨性的机械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磨钢,特别是涉及;该易加工耐磨钢板的显微组织为球化退火组织,其布氏硬度为150-250HB,室温夏比V型纵向冲击功为70-135Jo
技术介绍
耐磨钢板一般用于要求高强、硬度,高耐磨性能的工程、采矿等行业机械产品上,如挖掘机、刮板运输机等。传统耐磨钢为奥氏体高锰钢,其在大的冲击载荷作用下,可发生应变诱导马氏体相变,强硬度提高,进而提高耐磨性。奥氏体高锰钢受限于合金元素含量高、机械加工困难等缺点,并不能够在机械设备中广泛应用。近些年研究低碳低合金马氏体耐磨钢较多,其主要通过添加适量的碳及合金元素,通过淬火和回火或TMCP等方式进行生产。此种耐磨钢主要特点为强硬度高,并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和焊接性,能够广泛的适用于工程、煤矿等机械设备。然而对某些需要加工性能优异,同时具有一定耐磨性的设备而言,高强硬的耐磨钢并不满足要求。中国专利CN101250673公开了一种低碳低合金耐磨钢,采用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生产,强硬度很高,这必然导致机械加工性能略差,对需要精细机械加工的设备而言尤不适用。中国专利CN102560272A公开了一种中碳低合金耐磨钢,采用TMCP工艺生产,强硬度非常高,机械加工性能必然较差,对需要精细机械加工的设备而言也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其布氏硬度为150-250HB,室温夏比V型 纵向冲击功为70-135J,实现硬度和耐磨性的良好匹配,并具有优异的冲击性能,尤其具有优异的机械加工性能,十分有益于工程上的广泛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需要精细加工的耐磨材料设计了一种易加工耐磨钢板,采用中碳低合金成分体系,适量添加铬、钥和镍等合金元素,保证钢板在具有良好的硬度和耐磨性的同时,具有较佳的综合性能,如冲击性能等,其组织性能十分均匀,尤其机械加工性能十分优异。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易加工耐磨钢板,其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35 0.45%, S1:0.10 0.50%, Mn:0.50 1.00%, P 彡 0.015%, S 彡 0.010%, Cr:0.50 1.50%,Mo:0.10 0.60%, Ni:0.50 1.50%, Al:0.010 0.080%, 0.0010% 彡 Ca 彡 0.0080%,N^0.0080%, 0^ 0.0080%, H^0.0004%,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显微组织为球化退火组织,布氏硬度为150-250HB,室温夏比V型纵向冲击功为70-135J。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易加工耐磨钢板的化学成分作用如下:碳:碳是耐磨钢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进而提高钢的耐磨性,但其对钢的韧性和焊接性能不利,因此,应合理控制本专利技术耐磨钢中的碳含量为0.35-0.45wt.%,优选为 0.35-0.44wt.%。硅:硅固溶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提高它们的硬度和强度,然而硅含量过高会导致钢的韧性急剧下降。同时考虑到硅与氧的亲和力比铁强,焊接时容易产生低熔点的硅酸盐,增加熔渣和熔化金属的流动性,影响焊缝质量,因此含量不易过多,本专利技术耐磨钢中控制硅为 0.10-0.50wt.%,优选地为 0.10-0.45wt.%。锰:锰强烈增加钢的淬透性,降低耐磨钢转变温度和钢的临界冷却速度。但锰含量较高时,有使晶粒粗化的倾向,并增加钢的回火脆敏感性,而且容易导致铸坯中出现偏析和裂纹,降低钢板的性能,本专利技术耐磨钢中控制锰含量为0.50-1.0Owt.%,优选为0.50-0.90wt.%。铬:铬可以降低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铬在钢中可以形成(Fe,Cr)3C、(Fe, Cr)7C3和(Fe,Cr)23C7等多种碳化物,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铬可以提高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耐磨钢中控制Cr含量为0.50-1.50wt.%,优选为0.50-1.20wt.%。钥:钥可以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钥在钢中存在于固溶体相和碳化物相中,因此,含钥钢同时具有固溶强化和碳化物弥散强化的作用。钥可以提高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稳定性。因此本专利技术耐磨钢中控制钥含量为0.10-0.60wt.%,优选为0.10-0.50wt.%。镍:镍能与铁以任何比例互溶,通过细化铁素体晶粒改善钢的韧性,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具有明显降低冷脆转变温度的作用。镍可以改善钢的加工性。镍含量过多会导致成本大大增加,综合考虑,本专利技术耐磨钢中控制镍含量为0.50-1.50wt.%,优选为 0.50-1.20wt.%。铝:铝和钢中氮能形成细小难溶的AlN颗粒,细化钢的晶粒。铝可细化钢的晶粒,固定钢中的氮和氧,减轻钢对缺口的敏感性,减小或消除钢的时效现象,并提高钢的韧性,本专利技术耐磨钢中铝含量控制在0.010-0.080wt.%,优选为0.020-0.080wt.%。钙:钙对铸钢中夹杂物的变质具有显著作用,铸钢中加入适量钙可将铸钢中的长条状硫化物夹杂转变为球状的CaS或(Ca,Mn) S夹杂,钙所形成的氧化物及硫化物夹杂密度小,易于上浮排除。钙还显著降低硫在晶界的偏聚,这些都有益于提高铸钢的质量,进而提高钢的性能。本专利技术耐磨钢中控制钙含量0.0OlOwt.% ^ Ca ^ 0.0080wt.%,优选为0.0OlOwt.% ^ Ca ^ 0.0050wt.%。磷与硫:在耐磨钢中,硫与磷均为有害元素,它们的含量要严格控制,本专利技术所涉及钢种中控制磷含量彡0.015wt.%,优选为彡0.012wt.% ;控制硫含量彡0.0lOwt.%,优选为^ 0.005wt.%。氮、氧与氢:钢中过多的氧和氮对钢的性能尤其是焊接性和韧性能是十分不利的,但控制过严会大幅增加生产成本,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涉及钢种中控制氮含量< 0.0OSOwt.%,优选为彡0.0050wt.% ;控制氧含量彡0.0080wt.%,优选为彡0.0050wt.% ;控制氢含量(0.0004wt.%,优选为彡 0.0003wt.%。本专利技术的易加工耐磨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上述化学成分配比冶炼,经铸造、加热、轧制和热处理等步骤获得所述易加工耐磨钢板;其中在加热步骤中,加热到温度为1000-1250°C,保温时间为I 3小时;在轧制步骤中,采用自由轧制,轧后空冷;在热处理步骤中,采取球化退火,退火加热温度为600-800°C,保温时间为4-10小时,之后随炉自然冷却。优选的,在加热过程中,加热温度为1050_1250°C ;更优选的,在加热过程中,加热温度为1080-1250°C ;最优选的,在加热过程中,加热温度为1100-1250°C。优选的,在热处理过程中,加热温度为620_800°C ;更优选的,在热处理过程中,力口热温度为650-800°C ;最优选的,在热处理过程中,加热温度为670-800°C。优选的,在轧制步骤中,采用轧后堆垛空冷。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设计钢中化学成分并严格控制了碳和合金元素的含量,采用中碳低合金成分体系,适量添加铬、钥和镍等合金元素,通过合金元素的细化强化作用以及退火过程的均匀化作用,使获得的耐磨钢板同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好的耐磨性、具有易切割等优异的机械加工性能,因此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本专利技术的易加工耐磨 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加工耐磨钢板,其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35~0.45%,Si:0.10~0.50%,Mn:0.50~1.00%,P≤0.015%,S≤0.010%,Cr:0.50~1.50%,Mo:0.10~0.60%,Ni:0.50~1.50%,Al:0.010~0.080%,0.0010%≤Ca≤0.0080%,N≤0.0080%,O≤0.0080%,H≤0.0004%,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显微组织为球化退火组织,布氏硬度为150?250HB,室温夏比V型纵向冲击功为70?135J。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斌,姚连登,华蔚,刘自成,顾友明,鲁岩,苗雨川,张向葵,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