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iO2基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0325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纳米SiO2微球加入到一定量的有机溶剂及硅烷偶联剂的混合溶液中,磁力搅拌3-8小时后,过滤,洗涤,干燥后所得固体粉末即为表面功能化的纳米SiO2微球;将表面功能化的纳米SiO2微球,以及有机荧光分子和有机溶剂按一定配比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5-30分钟后将反应体系升温至100-130℃下冷凝回流,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所得固体粉末即为SiO2基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相比于以往的制备方法,本方法工艺简单,制备周期短,成本低廉,容易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自从1852年,英国科学家G.G.斯托克斯发现荧光以来,荧光材料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最常见的有有机小分子荧光材料、有机大分子荧光材料,这些荧光材料逐渐被应用于染料,电子开关,传感器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特别是荧光分子被用作示踪剂后,在药物缓控释领域有了长足发展。但是,有机小分子荧光材料在固态下易发生荧光猝灭现象(Zhang X, J Am Chem Soc.2004; 126:12200-12201);有机大分子荧光材料主要采用主链共轭形成聚合物,虽然荧光强度有所增强,但是其溶解性、熔融性都降低,且加工起来比较困难(闻晓莉,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0,2:112-120);人们把发光基团引入聚合物末端或引入聚合物链中间时,又只有端基发光,荧光强度很弱(杜福胜,高分子学报.1999,2:236-239)。近年来,大量文献陆续报道了有关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裘式纶等人(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397-400)发现用传统的共水解缩聚法将香豆素151负载到MCM-41表面形成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虽然能保持荧光材料的发光特性,但制备周期长达5 7天,严重影响合成效率;李增和等人于2008.4.17申请的申请号为200810104323.X的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稀土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的合成方法,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荧光材料,此方法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成本也较高,安全性能较差;门永锋等人的申请号为9810867.9的专利技术名称为乙烯基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方法的专利、董德文等人的申请号98116430.7的专利技术名称为含稀土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的专利、陈延明等人的申请号为00128253.0的专利技术名称为有机/无机纳米硫化镉杂化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的专利,都采用了溶胶-凝胶法,整个溶胶-凝胶过程所需时间较长,常需要几天或几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周期短,对设备要求低、安全性能较高的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一种SiO2基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致密的纳米SiO2微球的功能化纳米SiO2微球 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同时加入硅烷偶联剂,连续磁力搅拌3-8小时,过滤洗涤,40-80° C干燥,所得到的固体粉末即为表面功能化的纳米SiO2微球;2):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的制备将上述表面功能化的纳米SiO2微球,以及有机荧光分子和有机溶剂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在18-28°C下搅拌5-30分钟后将反应体系升温至100-130° C下冷凝回流2_4小时后冷却,溶液经过滤洗涤,60-100° C干燥,所得固体粉末即为SiO2基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其中,所述纳米SiO2微球的直径为10-1000nm。 其中,所述硅烷偶联剂含有氨基,苯胺基,硫巯基,氰基或1-3个脂肪链碳原子。其中,所述娃烧偶联剂为3_氨丙基二乙氧基娃烧,Y _氨丙基二乙氧基娃烧,苯胺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_(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二甲氧基娃烧、硫丙基甲基~■甲氧基娃烧、氰1基二甲基娃烧。其中,在步骤I)中所述硅烷偶联剂与纳米SiO2微球的质量比为0.01-20。其中,步骤2)中所述表面功能化的纳米SiO2微球、有机荧光分子以及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 10:0.001-2:100-500。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表面功能化的纳米SiO2微球、有机荧光分子以及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0:1:250ο 其中,有机荧光分子选自1,8-萘二酸酐,4-氨基-1,8-萘二酸酐,3.4.9.10-茈四羧酸酐。其中,有机溶剂选自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石油醚,正己烷,乙醇,氯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设备为常用到的实验设备,比如磁力搅拌器、三口烧瓶、冷凝管等,所用设备简单,成本较低,制备过程容易操作,且安全性较高;另外,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都是常规化学操作,合成时间较短,I 2天时间就可以合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2为本实施例1的荧光光谱图; 图3为本实施例1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分析。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SiO2基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I):致密的纳米SiO2微球的功能化纳米SiO2微球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同时加入硅烷偶联剂,连续磁力搅拌3-8小时,过滤洗涤,40-80° C干燥,所得到的固体粉末即为表面功能化的纳米SiO2微球;2):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的制备将上述表面功能化的纳米SiO2微球,以及有机荧光分子和有机溶剂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在18-28°C下搅拌5-30分钟后将反应体系升温至100-130° C下冷凝回流2_4小时后冷却,溶液经过滤洗涤,60-100° C干燥,所得固体粉末即为SiO2基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所述方法制备的荧光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制备周期短。实施例2:在25° C下,将0.25g纳米SiO2微球溶解在25mL四氢呋喃溶液中,同时加入0.293mL的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并持续搅拌5小时。随后将所得溶液经过滤,洗涤,在80° C下干燥4小时,即得到表面功能化的纳米SiO2微球,记为样品S-1。将0.25g上述样品S-1,以及0.025g的4_氨基-1,8_萘二酸酐和25mLN,N- 二甲基甲酰胺同时加入到IOOmL三口烧瓶中,并在25° C下搅拌5分钟后升温至130° C下冷凝回流3小时,随后将反应液冷却,过滤,洗漆,并在100° C下干燥4小时,即得到SiO2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对本实验得到的SiO2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测试其负载量为10%时荧光分子的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当有机荧光分子负载到SiO2微球表面,形成的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保持了优良的分散性能,并根据杂化材料发射峰的位置(537nm)可知,当杂化材料发射峰的位置小于537nm时,荧光分子分散性能较差,当杂化材料发射峰的位置大于537nm时,荧光分子分散性能较好;根据图3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分析可知,时间越长突光分子的寿命也越长。实施例3:首先将直径为IOnm的S iO2微球在150° C下干燥5小时后并在密封条件下冷却至室温。在18° C下,将0.25g纳米SiO2微球溶解在IOmL四氢呋喃溶液中,同时加入0.1772mL的硫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并持续搅拌3小时。随后将所得溶液经过滤洗涤,在40° C下干燥4小时,即得到表面功能化的纳米SiO2微球,记为样品S-2。将0.25g上述样品S-2,以及0.00025g的4_氨基_1,8_萘二酸酐和IOmL N, N- 二甲基甲酰胺同时加入到IOOmL三口烧瓶中,并在18° C下搅拌15分钟后升温至100° C下冷凝回流2小时,随后将反应液冷却,过滤,洗涤,并在60° C下干燥4小时,即得到SiO2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实施例4:首先将直径为IOOOnm的SiO2微球在150° C下干燥5小时后并在密封条件下冷却至室温。在28° C下,将0.25g纳米SiO2微球溶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SiO2基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致密的纳米SiO2微球的功能化纳米SiO2微球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同时加入硅烷偶联剂,连续磁力搅拌3?8小时,过滤洗涤,40?80°C干燥,所得到的固体粉末即为表面功能化的纳米SiO2微球;2):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的制备将上述表面功能化的纳米SiO2微球,以及有机荧光分子和有机溶剂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在18?28℃下搅拌5?30分钟后将反应体系升温至100?130°C下冷凝回流2?4小时后冷却,溶液经过滤洗涤,60?100°C干燥,所得固体粉末即为SiO2基有机?无机杂化荧光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继红王金鹏王峰白诗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