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链斗式卸船机的吊装装置及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沿垂直于海侧门腿和陆侧门腿的方向设置两根吊梁,吊梁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吊耳,其中吊耳安装于海侧门腿和陆侧门腿的端部;步骤二,在陆侧门腿与门架横梁之间安装加强撑杆;步骤三,在吊耳上方设置钢丝绳组,将钢丝绳穿过吊耳;步骤四,利用浮式起重机将卸船机吊装到指定位置。采用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链斗式连续卸船机整机吊装上岸,吊装周期短,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吊装方法能够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型设备的吊装装置及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链斗式连续卸船机是以连续运行的链斗作为取料机构,配以回转给料盘、带式输送机等输送设备,用于散料卸船作业,随着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链斗式连续卸船机半封闭空间内运输对环境污染较小的优势不断得到体现。连续卸船机在工厂总装、调试完毕后运抵用户码头后一般采用铺设轨道、滚装上岸的方式,但是随着成熟码头设备的更新换代,码头散料输送廊道等设施已建设完成,滚装上岸的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整机吊装上岸的方案应运而生,可满足成熟码头、潮差过大不能满足滚装上岸方案实施码头的设备新增或更新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卸船机组装过程困难,步骤多而复杂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链斗式卸船机的吊装装置,包括海侧门腿、陆侧门腿、门架横梁。沿垂直于海侧门腿和陆侧门腿的方向设置两根吊梁,吊梁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吊耳。吊耳安装于海侧门腿和陆侧门腿的端部,在陆侧门腿与门架横梁之间安装加强撑杆。吊耳上方设置钢丝绳组,钢丝绳穿过吊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吊耳沿海侧门腿和陆侧门腿的中心线对称安装,两个海侦们腿上或两个陆侧门腿上的吊耳的距离为20m,海侧门腿和陆侧门腿上的吊耳的距离为30mo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吊耳包括耳板和耳轴,其结构为双耳板、单轴结构。吊耳轴采用42CrMo加工制成,直径为330mm,耳轴端采用双侧卡轴板固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吊梁为单管支撑结构,中间圆管四周增加T型材加强,安全承载为1600T/根,吊梁上吊耳的角度与钢丝绳组角度一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门架横梁与海侧门腿之间、门架横梁与陆侧门腿之间分别设置有门腿撑杆,门腿撑杆采用单管支撑结构,两端设有插板,分别与门架横梁、海侧门腿、陆侧门腿焊接,并与原结构筋板对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加强撑杆与所述门架横梁之间设置有加强支撑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链斗式卸船机的吊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沿垂直于海侧门腿和陆侧门腿的方向设置两根吊梁,吊梁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吊耳,其中吊耳安装于海侧门腿和陆侧门腿的端部;步骤二,在陆侧门腿与门架横梁之间安装加强撑杆;步骤三,在吊耳上方设置钢丝绳组,将钢丝绳穿过吊耳;步骤四,利用浮式起重机将卸船机吊装到指定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将吊耳沿海侧门腿和陆侧门腿的中心线对称安装,两个海侧门腿上或两个陆侧门腿上的吊耳的距离为20m,海侧门腿和陆侧门腿上的吊耳的距离为 30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将门架横梁与所述海侧门腿之间、门架横梁与陆侧门腿之间分别设置有门腿撑杆,门腿撑杆采用单管支撑结构,两端设有插板,分别与门架横梁、海侧门腿、陆侧门腿焊接,并与原结构筋板对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吊装时将卸船机上部结构转至左右侧方向,俯仰至16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将浮式起重机移至指定位置,将钢丝绳组、吊梁、吊耳安装到位;其中钢丝绳组由八根钢丝绳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将浮式起重机四钩受力至2000T,检查钢丝绳、吊梁、吊耳及卸船机无异常后继续升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将卸船机吊离地面300_,调整四钩受力,调整卸船机水平,停止20分钟,检查钢丝绳、吊梁、吊耳及卸船机无异常后继续升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将卸船机吊离地面7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移动浮式起重机,将卸船机跨过廊道,落入地面轨道。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链斗式连续卸船机整机吊装上岸,吊装周期短,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吊装方法能够节省成本。附图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链斗式卸船机的吊装方法流程图;图2A和图2B是整机吊装示意图;图3A和图3B是吊耳结构示意图;图4A和图4B是吊梁结构示意图;图5A和图5B是门架横梁示意图;图6A和图6B是钢丝绳祖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链斗式卸船机如采用常规过驳滚装方案,需要将码头廊道拆除,将设备移至工作位置后再将廊道复位,码头将停产,损失重大,所以本专利技术可以将链斗式卸船机在制作厂总装、调试完毕后,整机运抵用户码头,吊装至工作位置。本专利技术对现有的链斗式卸船机进行改造,形成一种吊装装置,通过这种吊装装置能够对链斗式卸船机进行整体吊装。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吊装方法包括4个主要步骤:S1:沿垂直于海侧门腿和陆侧门腿的方向设置两根吊梁,吊梁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吊耳,其中吊耳安装于海侧门腿和陆侧门腿的端部。S2:在陆侧门腿与门架横梁之间安装加强撑杆。S3:在吊耳上方设置钢丝绳组,将钢丝绳穿过吊耳。S4:利用浮式起重机将卸船机吊装到指定位置。下面结合链斗式卸船机的吊装装置来进一步详细说明上述的步骤。从整体上看,如图2A和图2B所示,链斗式连续卸船机整体吊装方法为在链斗式连续卸船机的海陆侧门腿端部设计安装4个整体吊装吊耳3,在陆侧门腿与门架横梁2之间设计安装加强撑杆4,设计1600T吊梁2以使吊耳3垂直受力,并使上部钢丝绳组I避开结构干涉,设计4吊点8钢丝绳吊梁吊装方法,配合大型4钩浮吊单机吊装,跨过码头卸船机廊道,直接放置入轨,完成整机吊装。如图3A和图3B所示,吊装吊耳3设置在大车门腿上,共四只,沿吊耳沿海侧门腿和陆侧门腿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左右侧开档(即两个海侧门腿上或两个陆侧门腿上的吊耳的距离)为20m,海陆侧开档(即海侧门腿和陆侧门腿上的吊耳的距离)为30m。为与重心水平方向最大距离,提高吊装稳定性,吊耳3采用双耳板31、单轴32的结构,吊耳轴32采用42CrMo加工制成,直径为330mm,轴端采用双侧卡轴板固定。单个吊耳3安全承载T,与结构33为焊接连接,对产品结构无破坏,部分加强筋板利用结构筋板,吊耳3使用完毕后保留在产品结构上,避免切割吊耳3对结构的破坏。如图4A和图4B所示,吊梁2为单管支撑结构,两端设有吊耳3,吊耳3的角度与吊装钢丝绳组I角度一致,如此可以减小吊装过程中吊梁2的弯距。吊梁2的中间圆管四周增加T型材加强,提高吊梁刚性,吊梁2的安全承载为1600T/根,保证吊装安全。通过增加吊梁2,可以增加钢丝绳组I海陆侧方向的约束,保证吊耳3和钢丝绳组I保持垂直状态,减小门腿侧向力,控制吊装变形,同时加大钩头之间开档,使钩头避开设备上部结构,避免干涉。如图5A和图5B所示,门架横梁2与海侧门腿之间、门架横梁2与陆侧门腿之间分别设置有门腿撑杆,用以起到加强作用。门腿撑杆采用单管支撑结构,两端设有插板,分别与门架横梁、门腿焊接,并与原结构筋板对筋。通过增加门腿撑杆,可以控制吊装时大车行走轨距变化,方便整机吊装入轨,缩短吊装入轨调整时间。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要做好吊装的准备工作,即先将链斗式连续卸船机整机通过滑移台车和船运轨道滑移上船,并绑扎固定,远洋运输至用户码头。在现场吊装时,由以下的步骤来具体实施:①选择天气晴好,风力小于五级时间吊装;②将连续卸船机上部结构转至左右侧方向,俯仰至16度;③浮式起重机移至指定位置,按图纸要求将钩头钢丝绳系统、吊梁、吊耳、钢丝绳组安装到位。吊装钢丝绳系统由八根钢丝绳组成,与吊耳、吊梁配合使用,连接吊钩至吊梁、吊梁至吊耳,分别称为吊钩钢丝绳系统、吊耳钢丝绳系统,吊耳钢丝绳选用0 22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链斗式卸船机的吊装装置,包括海侧门腿、陆侧门腿、门架横梁,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海侧门腿和陆侧门腿的方向设置两根吊梁,吊梁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吊耳;所述吊耳安装于海侧门腿和陆侧门腿的端部,在陆侧门腿与门架横梁之间安装加强撑杆;吊耳上方设置钢丝绳组,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吊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维,李森,余良辉,梁振,徐建中,纪建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