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弹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98320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9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接器弹片结构,呈下框型,弹片安装在触头接线孔带螺孔的侧壁上,弹片的外侧壁对应触头接线孔的螺孔位置开设椭圆孔,弹片的内侧壁置于触头接线孔内,弹片的内侧壁从上至下呈S型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弹片可以与触头接线孔更加贴合,由此产生预紧力,在不安装螺钉之前弹片也不易脱落,可防止导线被螺丝损伤,起保护作用,便于实现自动化装配。而且,将弹片的内侧壁做成弧面结构,弹性更好,可适合更大尺寸范围的导线插入,应用更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的
,特别与连接器的弹片结构有关。
技术介绍
早期的连接器弹片结构是呈L型,这种弹片极易从触头接线孔中脱落出来。为此,有业者对之加以改进,研发出U型弹片,U型弹片的封闭端扣合在触头接线孔带螺孔的侧壁上,U型弹片的内侧壁置于触头接线孔内,U型弹片的外侧壁对应触头接线孔的螺孔位置开设椭圆孔,螺钉穿置在U型弹片的椭圆孔和触头接线孔的螺孔中定位,使U型弹片固定在触头接线孔上,由此代替早期易从触头接线孔中脱落的L型弹片。但是,这种U型弹片弹性并不理想,U型弹片与触头接线孔不够贴合,没有预紧力,在没有安装螺钉前,U型弹片容易脱落,不便于自动化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弹片结构,以使弹片与触头接线孔结合更牢固,防止导线被螺丝损伤,起保护作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连接器弹片结构,呈下框型,弹片安装在触头接线孔带螺孔的侧壁上,弹片的外侧壁对应触头接线孔的螺孔位置开设椭圆孔,弹片的内侧壁置于触头接线孔内,弹片的内侧壁从上至下呈S型弧面。所述弹片的内侧壁上段向触头接线孔中心拱起,下段向触头接线孔带螺孔的侧壁拱起而紧压在触头接线孔带螺孔的侧壁上,整个内侧壁从上至下呈光滑过渡的弧面。所述弹片的内侧壁呈前、后向触头接线孔中心翘而中间向触头接线孔带螺孔的侧壁凹陷的形态。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因为将弹片的内侧壁做成弧面结构,使得弹片可以与触头接线孔更加贴合,由此产生预紧力,在不安装螺钉之前弹片也不易脱落,可防止导线被螺丝损伤而起保护作用,便于实现自动化装配。而且,将弹片的内侧壁做成弧面结构,弹性更好,可适合更大尺寸范围的导线插入,应用更广。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图1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与触头接线孔的组合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与触头接线孔的组合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在连接器上的组合剖视图。标号说明弹片I外侧壁11椭圆孔12内侧壁13触头接线孔2 螺孔21侧壁22螺钉3导线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是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一种连接器弹片结构,呈下框型,弹片I安装在触头接线孔2带螺孔21的侧壁22上。弹片I的外侧壁11对应触头接线孔2的螺孔21位置开设椭圆孔12,弹片I的内侧壁13置于触头接线孔2内,弹片I的内侧壁从上至下呈S型弧面。具体是弹片I的内侧壁13上段向触头接线孔2中心拱起,下段向触头接线孔2带螺孔21的侧壁22拱起,使弹片I的内侧壁13能够紧压在触头接线孔2带螺孔21的侧壁22上,整个内侧壁13从上至下呈光滑过渡的弧面,使得弹片I可以与触头接线孔2更加贴合,由此产生预紧力,在不安装螺钉3之前,弹片I也不易脱落,便于实现自动化装配。而且,弹片I的弹性更好,可适合更大尺寸范围的导线插入,应用更广。另外,如图1-1所示,本技术还将弹片I的内侧壁13设计呈前、后向触头接线孔2中心翘而中间向触头接线孔2带螺孔21的侧壁22凹陷的形态。此结构更有利于导线4的插入。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 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呈下框型,弹片安装在触头接线孔带螺孔的侧壁上,弹片的外侧壁对应触头接线孔的螺孔位置开设椭圆孔,弹片的内侧壁置于触头接线孔内,弹片的内侧壁从上至下呈S型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的内侧壁上段向触头接线孔中心拱起,下段向触头接线孔带螺孔的侧壁拱起而紧压在触头接线孔带螺孔的侧壁上,整个内侧壁从上至下呈光滑过渡的弧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的内侧壁呈前、后向触头接线孔中心翘而中间向触头接线孔带螺孔的侧壁凹陷的形态。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连接器弹片结构,呈下框型,弹片安装在触头接线孔带螺孔的侧壁上,弹片的外侧壁对应触头接线孔的螺孔位置开设椭圆孔,弹片的内侧壁置于触头接线孔内,弹片的内侧壁从上至下呈S型弧面。本技术使得弹片可以与触头接线孔更加贴合,由此产生预紧力,在不安装螺钉之前弹片也不易脱落,可防止导线被螺丝损伤,起保护作用,便于实现自动化装配。而且,将弹片的内侧壁做成弧面结构,弹性更好,可适合更大尺寸范围的导线插入,应用更广。文档编号H01R13/15GK203039140SQ201220619139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1日专利技术者吴志伟 申请人: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呈下框型,弹片安装在触头接线孔带螺孔的侧壁上,弹片的外侧壁对应触头接线孔的螺孔位置开设椭圆孔,弹片的内侧壁置于触头接线孔内,弹片的内侧壁从上至下呈S型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