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接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5046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2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接通结构,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设于第一座体内的第一电极触点、设于第二座体内的第二电极触点,第一座体能与第二座体相互配合,还包括与第一电极触点连接的动力机构,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配合时,动力机构用于传动第一电极触点伸出第一座体并与第二电极触点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电接触效果好、可靠性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接通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接通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接通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座体、与第一连接座体配合插接的第二连接座体,其中第一连接座体设有第一电极触点,第二连接座体设有供第一电极触点插入的插孔及设有在第一电极触点插入后与之接触使上、下连接座体电性接通的第二电极触点。当需要电连接时,将第一电极触点插入插孔与第二电极触点电接触,实现电接通结构的导通。现有的电接通结构的两电极触点配合时,都是通过使用者用外力或者靠其自身弹簧压力实现配合,这样一来容易使用时间久后,尤其在器件老化后,如弹簧老化或者外力使用不当时, 容易导致两电极触点接触不良,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接触效果好、可靠性高的电接通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接通结构,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设于第一座体内的第一电极触点、设于第二座体内的第二电极触点,第一座体能与第二座体相互配合,还包括与第一电极触点连接的动力机构,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配合时, 动力机构用于传动第一电极触点伸出第一座体并与第二电极触点电连接。本方案中,第一、第二电极触点未电连接时,第一电极触点位于第一座体内,以防止人手去触碰,提高使用安全性;当第一、第二电极触点需要电连接时,通过动力机构控制第一电极触点伸出第一座体,并进入第二座体内与第二电极触点电连接。进一步的,第一电极触点设于一固定支架上,动力机构通过固定支架传动第一电极触点。进一步的,为了使第一、第二电极触点接触更紧密,可靠性更高,第一电极触点上设有用于将第一、第二电极触点压紧接触的压紧弹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座体的端口处活动连接有一安全盖。所述安全盖通过转轴与第一座体连接,且转轴上设有用于关闭安全盖至第一座体端口上的复位结构。所述第一座体的端口处设有密封垫,密封垫上设有供第一电极触点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电极触点外套设有绝缘层。或者,所述第一电极触点外设有保护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动力机构控制第一电极触点伸入或伸出第一座体,实现连接器分离或连接时的动作,相比无线传输方式的连接器更可靠;能有防止插座进水、使用安全、操作方便;同时适用于豆浆机、电水壶、油炸锅、电熨斗、搅拌机等需要与供电插座分离的小家电。附图说明图I为实施例图2为图I中图3为实施例图4为图3中图5为实施例图6为实施例图7为实施例图8为实施例I电接通结构的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A-A,的首I]面不意图;I电接通结构的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B-B,的首I]面不意图;2电接通结构的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2电接通结构的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3电接通结构的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3电接通结构的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I如图I至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接通结构,包括第一座体I、第二座体2、设于第一座体I内的第一电极触点3、设于第二座体2内的第二电极触点4,第一座体 I能与第二座体2相互配合,还包括与第一电极触点3连接的动力机构5,第一座体I与第二座体2配合时,动力机构5用于传动第一电极触点3伸出第一座体I并与第二电极触点 4电连接。动力机构5为电机及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传动结构。第一电极触点3设于一固定支架6上,动力机构5通过固定支架6传动第一电极触点3。第一电极触点3上设有用于将第一、第二电极触点3、4压紧接触的压紧弹簧7。具体的,第一电极触点3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支架6上,另一端与第二电极触点4电连接,第一电极触点3上设有限位结构8,所述压紧弹簧7位于固定支架6与限位结构8之间。当动力机构5传动第一电极触点3接触到第二电极触点4时,动力机构5通过固定支架6作用于压紧弹簧7,使得第一、第二电极触点3、4接触更为可靠。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触点3及第二电极触点4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座体I的端口处活动连接有一安全盖9,所述安全盖9通过转轴与第一座体连接,且转轴上设有用于关闭安全盖9至第一座体I端口上的复位结构。所述第一电极触点3外设有保护架10,所述保护架10用于当第一电极触点3与第二电极触点4电接触时,保护住第一电极触点3伸出第一座体I外的部分,防止触电或漏电,此实施例可用于强电的电连通结构。实施例2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结构相近似,其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座体I的端口处设有密封垫11,密封垫11上设有供第一电极触点3穿过的通孔,此实施例可省去安全盖,可用于强电或弱电的电连通结构。实施例3如图7及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近似,其区别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触点3外还套设有绝缘层12,绝缘层12用于防止第一电极触点3漏电。权利要求1.一种电接通结构,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设于第一座体内的第一电极触点、设于第二座体内的第二电极触点,第一座体能与第二座体相互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一电极触点连接的动力机构,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配合时,动力机构用于传动第一电极触点伸出第一座体并与第二电极触点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接通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触点设于一固定支架上,动力机构通过固定支架传动第一电极触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接通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触点上设有用于将第一、第二电极触点压紧接触的压紧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接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的端口处活动连接有一安全盖。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接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盖通过转轴与第一座体连接,且转轴上设有用于关闭安全盖至第一座体端口上的复位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接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的端口处设有密封垫,密封垫上设有供第一电极触点穿过的通孔。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接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触点外套设有绝缘层。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接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触点外设有保护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接通结构,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设于第一座体内的第一电极触点、设于第二座体内的第二电极触点,第一座体能与第二座体相互配合,还包括与第一电极触点连接的动力机构,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配合时,动力机构用于传动第一电极触点伸出第一座体并与第二电极触点电连接。本技术具备电接触效果好、可靠性高等优点。文档编号H01R13/52GK202817276SQ201220371978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0日专利技术者邓强, 朱许强 申请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接通结构,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设于第一座体内的第一电极触点、设于第二座体内的第二电极触点,第一座体能与第二座体相互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一电极触点连接的动力机构,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配合时,动力机构用于传动第一电极触点伸出第一座体并与第二电极触点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强朱许强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