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97967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9 0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解电容器,包括壳体、电容芯子、引出线和橡胶垫,壳体内表面设有耐腐蚀的绝缘膜,壳体外侧面均布有平行排列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凹槽增加壳体的散热面积,散发热量效率高,延缓磨损故障的发生,延长电解电容器的使用寿命;绝缘膜能防止电容器短路,有利于增加电容芯子的体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解电容器
技术介绍
电解电容器的铝壳是电解电容器的外壳,具有保护电容芯子、隔绝电容芯子与外界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电解电容器的铝壳是由铝材冲压而成的,其内壁没有绝缘能力,因此电解电容器在装配时电容芯子周围必须与铝壳的内壁之间余留较大的间隔距离,以防止可能的因安装精度不高而导致电容芯子产生歪斜碰到铝壳内壁。而电容芯子与铝壳接触则会使铝壳使电容芯子短路等故障。电解电容器的主要故障模式是以温度为主要原因的开路型磨损故障。目前因变频空调、电源等设备内部温度高,散热条件差加上电解电容器故障时也会产生热量等条件影响,电解电容器易发生开路型磨损故障而失去应有的功能。因此,降低环境温度和电容器内部温度,可以延缓磨损故障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解电容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解电容器,包括壳体、电容芯子、引出线和橡胶垫,壳体内表面设有耐腐蚀的绝缘膜,壳体外侧面均布有平行排列的凹槽。进一步地,绝缘膜为氧化铝膜。进一步地,绝缘膜的厚度为30 35 μ m。进一步地,引出线的直径为0.8 0.9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凹槽增加壳体的散热面积,散发热量效率高,延缓磨损故障的发生,延长电解电容器的使用寿命;绝缘膜能防止电容器短路,有利于增加电容芯子的体积。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壳体,2.引出线,3.绝缘膜,4.凹槽。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解电容器,包括壳体1、电容芯子、引出线2和橡胶垫,壳体I内表面设有耐腐蚀的绝缘膜3,壳体I外侧面均布有平行排列的凹槽4,凹槽4增大了壳体I外侧面的表面积,越大的表面积可以更快地散发热量,散发热量效率高。绝缘膜3为氧化铝膜,绝缘膜3的厚度为30 35 μ m ;引出线2的直径为0.85mm,增加传导效率,同时提升抗震和耐高温能力。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解电容器,包括壳体(I)、电容芯子、引出线(2)和橡胶垫,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I)内表面设有耐腐蚀的绝缘膜(3),壳体(I)外侧面均布有平行排列的凹槽(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绝缘膜(3)为氧化铝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绝缘膜(3)的厚度为.30 35 μ m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电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引出线(2)的直径为.0.8 0.9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解电容器,包括壳体、电容芯子、引出线和橡胶垫,壳体内表面设有耐腐蚀的绝缘膜,壳体外侧面均布有平行排列的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凹槽增加壳体的散热面积,散发热量效率高,延缓磨损故障的发生,延长电解电容器的使用寿命;绝缘膜能防止电容器短路,有利于增加电容芯子的体积。文档编号H01G9/08GK203038787SQ20122065088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专利技术者姚强 申请人:常州市深绿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解电容器,包括壳体(1)、电容芯子、引出线(2)和橡胶垫,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1)内表面设有耐腐蚀的绝缘膜(3),壳体(1)外侧面均布有平行排列的凹槽(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深绿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