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热炉炉前堵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9626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8 0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热炉炉前堵口装置,包括泥缸,打泥油缸,缓冲器,控制连杆,回转机构,回转油缸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与横向设置的控制连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回转油缸横向设置在控制连杆下方,且一端与立柱相连,另一端与回转机构相连;所述控制连杆的另一端与缓冲器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缓冲器的下部与打泥油缸的尾部相连,所述打泥油缸的缸体与泥缸的后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全液压设计,可采用同侧布置,也可以分侧布置。打泥油缸采用活塞杆运动式,缓冲装置采用自行设计的形式,结构紧凑。该装置设有保护装置,可降低出铁口铁水对泥缸和油缸的高温辐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一种矿热炉、电石炉炉前堵口的机械设备,尤其是一种矿热炉炉前堵口装置
技术介绍
矿热炉主要用于冶金工业中的重要工业原料及电石等化工原料中硅铁、锰铁、铬铁、钨铁、硅锰合金等铁合金的生产。矿热炉的炉前操作一直是人工操作来实现堵口工作,存在劳动强度大,耗时长,炉眼经常发生跑眼等现象,安全性差。随着矿热炉逐步向高功率、大型化方向发展,为了提高热效率和生产效率,满足功率集中冶炼的工艺要求,人工操作已经不能满足炉前使用要求。一些厂家选用电动悬挂式或地轨式的堵口设备,存在设备工作不稳定,工作时有回退现象,故障率较高等问题,很难满足现场作业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矿热炉炉前堵口装置,该装置采用全液压设计,结构紧凑。设计分左式、右式,可采用同侧布置,也可以分侧布置,满足了炉前布置的不同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一种矿热炉炉前堵口装置,包括泥缸,打泥油缸,缓冲器,控制连杆,回转机构,回转油缸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与横向设置的控制连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回转油缸横向设置在控制连杆下方,且一端与立柱相连,另一端与回转机构相连;所述控制连杆的另一端与缓冲器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缓冲器的下部与打泥油缸的尾部相连,所述打泥油缸的缸体与泥缸的后端固定连接。上述打泥油缸采用活塞杆运动式。上述泥缸上设置有泥塞。矿热炉炉前堵口装置的润滑形式采用集中润滑形式。上述泥缸的直径为240±80mm。上述打泥油缸的工作直径为160 ± 80mm,工作压力为12 25MPa。上述回转油缸的工作直径为125±80mm,工作压力为12 25Mpa,回转半径2000 3000mm,回转角度为 100± 10。。本技术采用全液压设计,结构紧凑。设计分左式、右式,可采用同侧布置,也可以分侧布置,满足了炉前布置的不同要求。堵口机的堵嘴可上下、左右、前后调整,对位功能齐全,缓冲减振、调节方便。打泥油缸采用活塞杆运动式,泥塞采用涨圈补偿式,不仅延长了泥缸使用寿命,而且较大幅度地降低了零件的加工精度及装配难度。堵口机装泥泥缸采用新结构,使有效容积最大化,也减少了现场维护工作量。缓冲装置采用自行设计的形式,结构紧凑。堵口机设有保护装置,可降低出铁口铁水对泥缸和油缸的高温辐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其中:1为泥缸;2为打泥油缸;3为缓冲器;4为控制连杆;5为回转机构;6为回转油缸;7为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2,这种矿热炉炉前堵口装置,包括泥缸1,打泥油缸2,缓冲器3,控制连杆4,回转机构5,回转油缸6和底座7 ;所述底座7上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与横向设置的控制连杆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回转油缸6同样横向设置在控制连杆4下方,且一端与立柱相连,另一端与回转机构相连;所述控制连杆4的另一端与缓冲器3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缓冲器3的下部与打泥油缸2的尾部相连,所述打泥油缸2的缸体与泥缸I的后端固定连接。打泥油缸2采用活塞杆运动式。泥缸I上设置有泥塞,泥塞采用涨圈补偿式铜环。缓冲器3采用自制轴承碟簧缓冲式。整个装置采用集中润滑形式。泥缸I的直径为240±80mm。打泥油缸2的工作直径为160 ±80mm,工作压力为12 25MPa。回转油缸6的工作直径为125±80mm,工作压力为12 25Mpa,回转半径2000 3000mm,回转角度为100±10。。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方式工作的:本技术的打泥油缸2和回转油缸6两个往复运动式的液压油缸,通过回转机构5作用到炮嘴上的压紧力压住铁口,完成堵口机的回转、压炮、打泥三个动作。通过缓冲器3与控制连杆4的调整完成炮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的调整。缓冲器与控制连杆采用碟簧设计,可有效吸收工作的冲击力,提高堵口机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为全液压设计,可同侧或分侧布置。同侧布置时,堵口机在开口机的上面布置,满足了炉前布置的不同要求。堵嘴可上下、左右、前后调整,对位功能齐全,缓冲减振、调节方便。通过液压缸驱动四杆机构实现堵口机的回转、压炮、打泥动作。打泥油缸采用活塞杆运动式,泥塞采用涨圈补偿式铜环,不仅延长了泥缸使用寿命,而且较大幅度地降低了零件的加工精度及装配难度。缓冲装置采用自制轴承碟簧缓冲式。堵口机全部采用集中润滑形式。权利要求1.一种矿热炉炉前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泥缸(1),打泥油缸(2),缓冲器(3),控制连杆(4),回转机构(5 ),回转油缸(6 )和底座(7 );所述底座(7 )上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与横向设置的控制连杆(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回转油缸(6)横向设置在控制连杆(4)下方,且一端与立柱相连,另一端与回转机构相连;所述控制连杆(4)的另一端与缓冲器(3)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缓冲器(3)的下部与打泥油缸(2)的尾部相连,所述打泥油缸(2)的缸体与泥缸(I)的后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热炉炉前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泥油缸(2)采用活塞杆运动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热炉炉前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缸(I)上设置有泥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热炉炉前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矿热炉炉前堵口装置的润滑形式采用集中润滑形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热炉炉前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缸(I)的直径为 240±8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热炉炉前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泥油缸(2)的工作直径为160 ± 80mm,工作压力为12 25MPa。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热炉炉前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油缸(6)的工作直径为125±80mm,工作压力为12 25Mpa,回转半径2000 3000mm,回转角度为100±10°。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热炉炉前堵口装置,包括泥缸,打泥油缸,缓冲器,控制连杆,回转机构,回转油缸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与横向设置的控制连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回转油缸横向设置在控制连杆下方,且一端与立柱相连,另一端与回转机构相连;所述控制连杆的另一端与缓冲器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缓冲器的下部与打泥油缸的尾部相连,所述打泥油缸的缸体与泥缸的后端固定连接。本技术采用全液压设计,可采用同侧布置,也可以分侧布置。打泥油缸采用活塞杆运动式,缓冲装置采用自行设计的形式,结构紧凑。该装置设有保护装置,可降低出铁口铁水对泥缸和油缸的高温辐射。文档编号F27D3/15GK203037084SQ201220685758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2日专利技术者杨明宇, 李永刚, 战延红, 麻蓉, 姜海洪, 李艳宗, 项炳庆 申请人: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矿热炉炉前堵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泥缸(1),打泥油缸(2),缓冲器(3),控制连杆(4),回转机构(5),回转油缸(6)和底座(7);所述底座(7)上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与横向设置的控制连杆(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回转油缸(6)横向设置在控制连杆(4)下方,且一端与立柱相连,另一端与回转机构相连;所述控制连杆(4)的另一端与缓冲器(3)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缓冲器(3)的下部与打泥油缸(2)的尾部相连,所述打泥油缸(2)的缸体与泥缸(1)的后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宇李永刚战延红麻蓉姜海洪李艳宗项炳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