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蓄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89609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8 01:43
一种动态蓄冷系统,其包括冷水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制冷机、制冰机、压力传感器和控制电路;冷水机通过第一阀门连接用户端,制冷机通过第二阀门连接于冷水机和第一阀门之间,制冷机还依次通过制冰机和第三阀门连接于第一阀门和用户端之间;冷水机、制冷机、制冰机均设有用于测量水压的压力传感器;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冷水机的供水量和用户端的用水量调节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或闭。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改变冷水机运行工况即可实现节能且可延长冷水机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态蓄冷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冰蓄冷设备大多为通过改变原冷水机组运行工况来制冰蓄冷,例如普通的冷水机组运行时输出7度的冷水,冰蓄冷设备则通过改造原冷水机组的运行工况强制使其输出-2度左右的冷水,再将此温度的冷水通过制冰罐进行制冰蓄冷,此种蓄冷方式改变了原冷水机组的设计工况,使原冷水机超负荷运行,从而降低了原冷水机的效率、增大了原冷水机组的运行功率以及使得原冷水机运行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动态蓄冷系统,其无需改变冷水机的运行工况即可实现动态蓄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态蓄冷系统,其包括冷水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制冷机、制冰机、压力传感器和控制电路;冷水机通过第一阀门连接用户端,制冷机通过第二阀门连接于冷水机和第一阀门之间,制冷机还依次通过制冰机和第三阀门连接于第一阀门和用户端之间;冷水机和用户端均设有用于测量水压的压力传感器;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冷水机和用户端的压力传感器的测量信号用水量调节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闭。在冷水机供水量大于用户端的用水量时,第一阀门未全部打开,第二阀门常开,第三阀门常闭,冷水机供水给制冰机和制冷机进行制冰蓄冷;在冷水机的供水量小于用户端的用水量时,第一阀门常开,第二阀门常闭,第三阀门常开,冷水机和制冰机共同供水给用户端;在制冰机的供水量不小于用户端的用水量时,第一阀门常闭,第二阀门常闭,第三阀门常开,仅由制冰机供水给用户端;在制冰机供水量小于用户端的用水量时,第一阀门常开,第二阀门常闭,第三阀门常闭,仅由冷水机供水给用户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上述技术在冷水机处于负荷低峰时,将剩余或全部冷水用于蓄冷,从而可高效利用冷水机所输出的冷水,利于节能,在冷水机处于负荷高峰时,停止供冷给用户端,而是由制冰机供冷给用户端,以减少冷水机负荷,延长冷水机的寿命,当制冰机供冷量不能满足用户端时,由冷水机继续供冷给用户端。上述动态蓄冷系统无须改变冷水机运行工况即可实现节能且可延长冷水机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动态蓄冷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动态蓄冷系统的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见图1和2,本技术涉及一种动态蓄冷系统,其较佳实施方式包括冷水机10、阀门21,31和35、制冷机40、制冰机50、压力传感器72和控制电路78。冷水机10通过水管连接用户端60,阀门21设于冷水机10和用户端60之间,制冷机40通过阀门31及水管连接于冷水机10和阀门21之间,制冷机40还依次通过制冰机50和阀门35连接于阀门21和用户端60之间。冷水机10、制冰机50和用户端60均设有用于测量水压的压力传感器72,以分别测量冷水机10、制冰机50的供水量和用户端的用水量。控制电路78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7、阀门21、31和35,控制电路78用于根据冷水机10、制冰机50的供水量和用户端60的用水量调节阀门21、31和35的开闭。当冷水机10处于负荷低峰时如供水量远大于用户端60的用水量时,控制电路78以变频调节方式使得阀门21的闭合度在10%至100%之间动态调节,阀门32保持常开,阀门35常闭,此时,冷水机10所输出的部分冷水通过阀门21供给用户端60,其余部分的冷水通过阀门32依次供给制冷机40和制冰机50以产生冰来蓄冷,此阶段,可将冷水机10多余的冷水用来制冰蓄冷,或者当用户端60不需要供冷时,阀门21闭合度达到100%,此时冷水机10的冷水全部用来制冰蓄冷,从而可高效利用冷水机10所输出的冷水,利于节能。当冷水机10处于负荷高峰时如冷水机的供水量小于用户端的用水量,阀门21保持常开,阀门31保持常闭,冷水机10停止提供冷水给制冷机40和制冰机50蓄冷,阀门35常开,制冰机50融冰供冷,此时,制冰机50和冷水机10共同提供冷水给用户端60,如此,可减小冷水机10的负荷,无需改变冷水机10的运行工况,即可满足用户端60的供冷需求。当制冰机50供水量足以满足用户端60的需求时,阀门21常闭,阀门31常闭,阀门35常开,此时,仅由制冰机50供水给用户端60,以减少冷水机10的负荷,从而延长冷水机10的寿命。当制冰机10的供水量小于用户端60的用水量且冷水机10的供水量与用户端60相等时,阀门31常闭,冷水机10不提供冷水给制冷机40和制冰机50蓄冷,阀门35常闭,制冰机50停止供水给用户端60,阀门21常开,此时,仅由冷水机10提供冷水给用户端60。上述技术在冷水机处于负荷低峰时,将剩余或全部冷水用于蓄冷,从而可高效利用冷水机所输出的冷水,利于节能,在冷水机处于负荷高峰时,停止供冷给用户端,而是由制冰机供冷给用户端,以减少冷水机负荷,延长冷水机的寿命,当制冰机供冷量不能满足用户端时,由冷水机继续供冷给用户端。上述动态蓄冷系统无须改变冷水机运行工况即可实现节能且可延长冷水机寿命。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动态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冷水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制冷机、制冰机、压力传感器和控制电路; 冷水机通过第一阀门连接用户端,制冷机通过第二阀门连接于冷水机和第一阀门之间,制冷机还依次通过制冰机和第三阀门连接于第一阀门和用户端之间;冷水机、制冰机和用户端均设有用于测量水压的压力传感器;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冷水机、制冰机和用户端的压力传感器的测量信号用水量调节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冷水机供水量大于用户端的用水量时,第一阀门未全部打开,第二阀门常开,第三阀门常闭,冷水机供水给制冰机和制冷进行制冰蓄冷; 在冷水机的供水量小于用户端的用水量时,第一阀门常开,第二阀门常闭,第三阀门常开,冷水机和制冰机共同供水给用户端; 在制冰机的供水量不小于用户端的用水量时,第一阀门常闭,第二阀门常闭,第三阀门常开,仅由制冰机供水给用户端; 在制冰机供水量小于用户端的用水量时,第一阀门常开,第二阀门常闭,第三阀门常闭,仅由冷水机供水给用户端。专利摘要一种动态蓄冷系统,其包括冷水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制冷机、制冰机、压力传感器和控制电路;冷水机通过第一阀门连接用户端,制冷机通过第二阀门连接于冷水机和第一阀门之间,制冷机还依次通过制冰机和第三阀门连接于第一阀门和用户端之间;冷水机、制冷机、制冰机均设有用于测量水压的压力传感器;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冷水机的供水量和用户端的用水量调节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或闭。上述技术无需改变冷水机运行工况即可实现节能且可延长冷水机寿命。文档编号F25B49/02GK203036918SQ201220738870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态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冷水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制冷机、制冰机、压力传感器和控制电路;冷水机通过第一阀门连接用户端,制冷机通过第二阀门连接于冷水机和第一阀门之间,制冷机还依次通过制冰机和第三阀门连接于第一阀门和用户端之间;冷水机、制冰机和用户端均设有用于测量水压的压力传感器;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冷水机、制冰机和用户端的压力传感器的测量信号用水量调节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开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召荣欧光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昊磊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