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臭氧气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92973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7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流臭氧气浮,属于环保行业污水处理领域,其主要结构由:涡流混合器、臭氧装置、晶核发生器、反应区、出水口、刮泥机、污泥斗、池体构成,其中池体为长方形的钢制槽体,池体内从左至右分隔为反应区、气浮区和清水区,反应区内设置有晶核发生器,涡流混合器、臭氧装置设置于池体的左壁外侧,涡流混合器设置于臭氧装置的上端,刮泥机设置于池体的顶部,污泥斗固定于池体的右壁外侧,出水口设置于池体右壁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具备传统气浮去除SS的功能,又有强氧化功能,可同时去除污水中的COD、BOD和色度,提高了反应速率和气浮效率,处理负荷大大提高,无需加入任何化学药剂,无二次污染,负荷高、占地面积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的气浮设备,属于环保行业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涡流臭氧气浮
技术介绍
气浮法是一种传统的固液分离技术,广泛运用于污水处理领域,如常用的组合气浮、浅层气浮、涡凹气浮等。但这些传统的气浮设备功能单一,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非溶解性的污染物,而对于溶解性的污染物几乎没有效果,即对溶解性的COD、BOD和色度无去除效率,并且可承受负荷低,占地面积大,难于满足污水处理的需要。所以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气浮,以提高其对污水中溶解性COD、B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增强其化学反应功能 ,提高其处理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涡流臭氧气浮,既具备传统气浮去除SS的功能,又有强氧化功能,可同时去除污水中的C0D、B0D和色度,无需加入任何化学药剂,处理负荷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涡流臭氧气浮,其主要结构由:涡流混合器、臭氧装置、晶核发生器、反应区、出水口、刮泥机、污泥斗、池体构成,其中池体为长方形的钢制槽体,池体内从左至右分隔为反应区、气浮区和清水区,反应区内设置有晶核发生器,涡流混合器、臭氧装置设置于池体的左壁外侧,涡流混合器设置于臭氧装置的上端,刮泥机设置于池体的顶部,污泥斗固定于池体的右壁外侧,出水口设置于池体右壁的下部。所述的涡流混合器,其通过支架固定于池体的外部,且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水口,顶部、底部均设置有引出管,且顶部的引出管与臭氧装置相联,涡流混合器内部的特殊结构,可以在水力作用下形成强烈的涡流,将进入涡流混合器内的污水和臭氧迅速混和、溶入和反应,这样一方面提高了臭氧与污水的反应速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气浮效率。所述的臭氧装置,其通过支架固定于池体的外壁,通过管道与涡流混合器的顶部相联,臭氧装置可以产生高浓度、具有强氧化作用的臭氧,并以一定的压力输送至涡流混合器,臭氧取代传统气浮用的空气,可增加气浮的强氧化作用等化学反应功能,实现溶解性COD、B0D、色度的去除。所述的反应区,位于池体的前部、气浮区的左边,其内部设置有晶核发生器,晶核发生器的特殊结构可产生大量细小气泡,成为絮凝反应的晶核,在此,混合并溶解了大量臭氧和空气的气水混合物,得到压力释放,在晶核发生器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细小气泡晶核,可大大加强反应区内的混凝和絮凝反应,提高反应效率,使絮体更易分离。所述的晶核发生器,其顶部设置有引出管,且该引出管与涡流混合器的下部引出管联通。所述的气浮区,位于池体的中间,反应区的右边,清水区的左边。本技术由于将臭氧取代空气为气源,充分利用了臭氧的强氧化作用,可以有效氧化分解污水中的COD、BOD、色度等溶解性的污染物,即增加了气浮的化学反应功能,同时保留了气浮去除SS等悬浮物的物理功能;由于涡流混合器的特殊作用,提高了臭氧和空气的溶气率和臭氧与污染物的反应速率,一方面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气浮效率;另外,由于晶核发生器的设置,使絮体生成更快速,絮体更大,更易分离,提高了气浮效率,最终提闻了气浮的处理负荷。本技术涡流臭氧气浮的工作流程如下:需要处理的污水经过进水口进入涡流混合器,涡流混合器产生的强烈涡流将污水与进入的臭氧迅速混和,大量的臭氧和空气在涡流混合器中溶入到污水中,溶入到污水中的臭氧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把一些高分子、复杂分子的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或转化为无害的H20和C02等简单无机物,溶入了大量臭氧和空气的污水通过管道进入晶核发生器,由晶核发生器释放到反应区,在此溶入的空气由于晶核发生器的作用,形成大量细小气泡核,污水中的细小絮体或反应生成的絮凝附着在气泡周围相互间杂,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大的絮体在此生成,继而随水流进入气浮区;在气浮区絮体上浮至水面,形成密实的污泥层,然后由刮泥机刮至污泥斗,处理好的清水由底部进入清水区,并由清水区的出水口排出。这样,污水中的SS、COD、BOD和色度均得到很好的去除。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产品相比,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I)、由臭氧代替空气为气源,增加了气浮的化学反应功能,可有效降低污水中溶解性的COD、BOD和色度等指标。2)、由于涡流混合器的作用,提高了反应速率和气浮效率。3)、由于晶核发生器的作用,絮体更易分离,提高了气浮效率。4)、由于气浮效率的提闻,润流臭氧气浮的处理负荷大大提闻。5)、由于处理负荷的提高和组合式布置,缩小了气浮的面积。6)无需加入任何化学药剂,无二次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_涡流混合器、2-进水口、3-臭氧装置、4-晶核发生器、5-反应区、6_气浮区、7-清水区、8-出水口、9-刮泥机、I O-污泥斗、11 -池体。如图1所示,涡流臭氧气浮,其主要结构由:涡流混合器1、臭氧装置3、晶核发生器、反应区、出水口 8、刮泥机9、污泥斗10、池体11构成,其中池体11为长方形的钢制槽体,池体11内从左至右分隔为反应区5、气浮区6和清水区7,反应区5内设置有晶核发生器4,涡流混合器1、臭氧装置3设置于池体11的左壁外侧,涡流混合器I设置于臭氧装置3的上端,刮泥机9设置于池体11的顶部,污泥斗10固定于池体11的右壁外侧,出水口 8设置于池体11右壁的下部。所述的涡流混合器1,其通过支架固定于池体11的外部,且侧壁上部设置有进水口 2,顶部、底部均设置有引出管,且顶部的引出管与臭氧装置3相联,涡流混合器I内部的特殊结构,可以在水力作用下形成强烈的涡流,将进入涡流混合器I内的污水和臭氧迅速混和、溶入和反应,这样一方面提高了臭氧与污水的反应速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气浮效率。所述的臭氧装置3,其通过支架固定于池体11的外壁,通过管道与涡流混合器I的顶部相联,臭氧装置3可以产生高浓度、具有强氧化作用的臭氧,并以一定的压力输送至涡流混合器1,臭氧取代传统气浮用的空气,可增加气浮的强氧化作用等化学反应功能,实现溶解性COD、BOD、色度的去除。所述的反应区5,位于池体11的前部、气浮区6的左边,其内部设置有晶核发生器4,晶核发生器4的特殊结构可产生大量细小气泡,成为絮凝反应的晶核,在此,混合并溶解了大量臭氧和空气的气水混合物,得到压力释放,在晶核发生器4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细小气泡晶核,可大大加强反应区5内的混凝和絮凝反应,提高反应效率,使絮体更易分离。所述的晶核发生器4,其顶部设置有引出管,且该引出管与涡流混合器I的下部引出管联通。所述的气浮区6,位于池体11的中间、反应区5的右边,清水区7的左边。本技术由于将臭氧取代空气为气源,充分利用了臭氧的强氧化作用,可以有效氧化分解污水中的COD、BOD、色度等溶解性的污染物,即增加了气浮的化学反应功能,同时保留了气浮去除SS等悬浮物的物理功能;由于涡流混合器I的特殊作用,提高了臭氧和空气的溶气率和臭氧与污染物的反应速率,一方面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另一方面提高了气浮效率;另外,由于晶核发生器4的设置,使絮体生成更快速,絮体更大,更易分离,提高了气浮效率,最终提闻了气浮的处理负荷。本技术涡流臭氧气浮的工作流程如下:需要处理的污水经过进水口 2进入涡流混合器1,涡流混合器I产生的强烈涡流将污水与进入的臭氧迅速混和,大量的臭氧和空气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涡流臭氧气浮,其主要结构由:涡流混合器(1)、臭氧装置(3)、晶核发生器(4)、反应区(5)、出水口(8)、刮泥机(9)、污泥斗(10)、池体(11)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池体(11)为长方形的钢制槽体,池体(11)内从左至右分隔为反应区(5)、气浮区(6)和清水区(7),反应区(5)内设置有晶核发生器(4),涡流混合器(1)、臭氧装置(3)设置于池体(11)的左壁外侧,涡流混合器(1)设置于臭氧装置(3)的上端,刮泥机(9)设置于池体(11)的顶部,污泥斗(10)固定于池体(11)的右壁外侧,出水口(8)设置于池体(11)右壁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碧州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