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国扬专利>正文

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91250 阅读:6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7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盅装置,包括盅体、漏墨磁盘、刮墨刀环、支架、移印模版、平台等构成,刮墨刀环通过漏墨磁盘与移印模版相吸合,支架的驱转环与盅体的前后之间有一定间隙,支架在往返运动中通过齿状拨块拨动斜齿使刮墨刀环转动,其自转结构使刮墨刀环与移印模版能够均匀磨合,从而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分体结构,可拆、可修、可更换易耗配件,操作简单,作业稳定性高,盅体容量大,并设有加墨孔和回气孔,加墨十分方便,油墨灌置于油杯容器内,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该结构对原有刮刀式移印机的改装十分方便,不用对移印机进行改装即可应用、升级成油盅装置,可广泛应用于移印机领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特种印刷领域,涉及一种油盅,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与移印机一起使用的自转式油盅装置。
技术介绍
在特种印刷领域,传统的移印机油墨装置中,普遍使用油盘式油墨器皿结构,其优点是操作灵活,易调整印刷面积,更换不同尺寸的钢板,钢板更换成本低,能够适应加工业经常更换图案及印刷面积的作业要求,但缺点是油墨是敞开式的,溶剂易挥发,会造成环境污染,油墨易干固,油墨浓度无法始终保持均匀一致,印刷的颜色和质量的稳定性相对差;该领域还有一种油盅式油墨器皿结构,油墨灌置于油盅容器内,环保,溶剂不易挥发,刺激性气味小,印刷的颜色稳定性较好,适合长线批量的产品印刷,但也存在缺陷:印刷面积受油盅的规格限制,不便随意更换油盅尺寸,油盅容量较小,设计上无回气孔,加墨不方便,油盅无自转设计,往返作业中,会加剧单侧刮墨刀环和移印模版的磨损,油盅的刮墨刀环更换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盅装置,采用自转式油盅结构,油墨注储于盅体内部,极大地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储墨容量大,其自转结构使刮墨刀环与移印模版能够均匀磨合,从而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本技术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盅装置,包括盅体、漏墨磁盘、刮墨刀环、支架、齿状拨块、移印模版、平台等构成,所述盅体为圆柱形储墨腔的杯状结构,储墨腔内顶部设有两个孔,分别为加墨孔和回气孔,所述盅体开口处设有漏墨磁盘,所述漏墨磁盘上均布设有若干强磁块及漏墨孔,所述刮墨刀环上设有齿盘结构盖,所述齿盘结构盖的外沿均布有斜齿,通过齿盘结构盖的内螺纹与盅体口处的外螺纹相咬合,将漏墨磁盘卡在油墨刀环与盅体之间,所述支架为环状吊架结构,所述支架上端设有安装螺孔,下端设有驱转环,驱转环的两侧各设有齿状拨块,所述齿状拨块上设有安装孔和卡槽,安装孔一端固定在驱转环底部的安装孔上,卡槽一端可通过弹簧将齿状拨块卡在齿盘结构盖的斜齿上,所述移印模版安装在平台上,所述刮墨刀环通过漏墨磁盘与移印模版相吸合,所述平台固定在移印机作业台上,所述平台的一侧设有调平螺丝。本技术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盅装置,所述刮墨刀环与齿盘结构盖为合金材料铸成的一体结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自转式油盅结构,支架的驱转环与盅体的前后之间有一定间隙,支架在往返运动中通过齿状拨块拨动斜齿使刮墨刀环转动,其自转结构使刮墨刀环与移印模版能够均匀磨合,从而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2、本技术的采用大容量盅体结构,盅体上设有回气孔,加墨十分容易、方便,油墨灌置于油杯容器内,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3、本技术支架上设有安装螺孔,安装十分方便,可方便地拆装、更换盅体以调换颜色及更换移印模版。4、本技术的盅体、漏墨磁盘、刮墨刀环、支架采用分体结构,可拆、可修、可更换易耗配件,组合方便,大大提高了操控性和作业质量稳定性。5、本技术对原有刮刀式移印机的改装十分方便,不用对移印机进行改装即可应用、升级成油盅装置,可广泛应用于移印机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盅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盅装置刮墨刀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盅装置的剖视结构拆分图;图4为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盅装置齿状拨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A为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忠装置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B为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盅装置支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盅装置漏墨磁盘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7-A为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盅装置的A动作示意图;图7-B为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盅装置的B动作示意图;图8为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盅装置的安装使用状态图。其中:1、盅体;2、漏墨磁盘;3、刮墨刀环;4、支架;5、移印模版;6、平台;7、储墨腔;8、加墨孔;9、回气孔;10、强磁块;11、漏墨孔;12、齿盘结构盖;13、斜齿;14、安装螺孔;15、驱转环;16、齿状拨块;17、安装孔;18、卡槽;19、弹簧;20、移印机印模钢片板;21、移印机;22、胶头;23、移印机印模作业架;24、调平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和阐述:本技术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盅装置,包括盅体1、漏墨磁盘2、刮墨刀环3、支架4、齿状拨块16、移印模版5、平台6等构成,所述忠体I为有圆柱形储墨腔7的杯状结构,储墨腔7内顶部设有两个孔,分别为加墨孔8和回气孔9,所述盅体I开口处设有漏墨磁盘2,所述漏墨磁盘2上均布设有若干强磁块10及漏墨孔11,所述刮墨刀环3上设有齿盘结构盖12,所述齿盘结构盖12的外沿均布有斜齿13,通过齿盘结构盖12的内螺纹与忠体I开口处的外螺纹相咬合,将漏墨磁盘2卡在油墨刀环3与盅体I之间,所述支架4为环状吊架结构,所述支架4上端设有安装螺孔14,下端设有驱转环15,驱转环15的两侧各设有齿状拨块16,所述齿状拨块16上设有安装孔17和卡槽18,齿状拨块16的安装孔17 —端固定在驱转环15底部的安装孔17上,卡槽18 —端通过弹簧19将齿状拨块16的尖端卡在齿盘结构盖12的斜齿13上,支架4的驱转环15与盅体I的前后之间有一定间隙,通过这一间隙,支架4在往返运动中通过齿状拨块16拨动斜齿13使刮墨刀环3转动,其自转结构使刮墨刀环3与移印模版5能够均匀磨合,所述移印模版5安装在平台6上,所述刮墨刀环3通过漏墨磁盘2与移印模版5相吸合,所述平台6的一侧设有调平螺丝24,调平螺丝24底部支撑在移印机21上,可通过调平螺丝24将平台6前后高低调平,高度一致。本技术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盅装置,所述刮墨刀环3与齿盘结构盖12为合金材料铸成的一体结构,一体结构稳定性高、耐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技术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盅装置,所述刮墨刀环3与齿盘结构盖12为分体结构,所述齿盘结构盖12为合金材料铸成的盖体结构,所述刮墨刀环3为合金材料或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刮墨刀环3与齿盘结构盖12通过粘合材料粘合,刮墨刀环3为易磨损耗件,可及时拆卸更换。安装调试:使用时,通过调平螺丝24将平台6前后高低调平,高度一致,将带有蚀刻图案的移印模版5安装在平台6上,将盅体1、漏墨磁盘2、刮墨刀环3组装在一起,使刮墨刀环3通过漏墨磁盘2与移印模版5相吸合,通过支架4的安装螺孔14将支架4安装在移印机印模作业架23上,支架4的驱转环15下边沿与刮墨刀环3的齿盘结构盖12保有一定间隙,使盅体I在驱转环15往复运动中活动自如,避免形成摩擦,然后打开加墨孔盖,注mO对于改装的移印机安装调试:将移印机21原有的刮刀式油墨盆器皿结构拆除,将平台6安装在移印机印模钢片板20上,通过调平螺丝24将平台6前后高低调平,高度一致,将带有蚀刻图案的移印模版5安装在平台6上,将盅体1、漏墨磁盘2、刮墨刀环3组装在一起,使刮墨刀环3通过漏墨磁盘2与移印模版5相吸合,通过支架4的安装螺孔14将支架4安装在移印机印模作业架23上,支架4的驱转环15下边沿与刮墨刀环3的齿盘结构盖12保有一定间隙,使盅体I在驱转环15往复运动中活动自如,避免形成摩擦,然后打开加墨孔盖,注墨。实施作业:启动移印机21,移印机印模作业架23带动支架4作往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盘式移印机改自转式油盅装置,包括包括盅体(1)、漏墨磁盘(2)、刮墨刀环(3)、支架(4)、齿状拨块(16)、移印模版(5)、平台(6)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盅体(1)为圆柱形储墨腔(7)的杯状结构,储墨腔(7)内顶部设有两个孔,分别为加墨孔(8)和回气孔(9),所述盅体(1)开口处设有漏墨磁盘(2),所述漏墨磁盘(2)上均布设有若干强磁块(10)及漏墨孔(11),所述刮墨刀环(3)上设有齿盘结构盖(12),所述齿盘结构盖(12)的外沿均布有斜齿(13),通过齿盘结构盖(12)的内螺纹与盅体(1)开口处的外螺纹相咬合,将漏墨磁盘(2)卡在油墨刀环(3)与盅体(1)之间,所述支架(4)为环状吊架结构,所述支架(4)上端设有安装螺孔(14),下端设有驱转环(15),驱转环(15)的两侧各设有齿状拨块(16),支架(4)的驱转环(15)与盅体(1)的前后之间有一定间隙,所述移印模版(5)安装在平台(6)上,所述刮墨刀环(3)通过漏墨磁盘(2)与移印模版(5)相吸合,所述平台(6)固定在移印机印模钢片板(20)上,所述平台(6)的一侧设有调平螺丝(2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国扬
申请(专利权)人:华国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