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心螺旋的高分子材料连续密炼过程强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90976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7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偏心螺旋的高分子材料连续密炼过程强化装置。该装置两螺旋转子的旋转轴线固定且相互平行,转子外表面为偏心啮合型凸棱结构,其中心轴线与转子旋转轴线存在一定的偏心量。两转子内啮合转动时,纳入物料随转子与定子内壁面的间隙、两转子的径向啮合间隙和轴向啮合间隙周期性变化被塑化挤压输送,从而达到强化密炼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与各自旋转轴线偏心的两螺旋转子异向啮合旋转时,转子与定子内壁面的间隙、两转子的径向啮合间隙和轴向啮合间隙周期性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使物料在两转子轴向循环连续密炼的过程被强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高分子材料连续密炼过程,具有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同时降低能耗等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混炼加工装置,具体是指基于偏心螺旋的高分子材料连续密炼过程强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高分子材料学科的不断发展,高分子材料的制品在各个行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任何高分子材料均需要通过成型加工才能成为有用的制品。因此,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对于高分子材料制品的性能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高分子材料的密炼过程是整个加工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传统的加工方法主要是以密炼机塑炼和混炼为主。密炼机对高分子材料的密炼过程为间歇式的,其密炼工艺为:物料从密炼机加料口投入混炼室,在外力和外热的复合作用下承受剪切、捏合、混合、塑化和均化,最后开启卸料门将混炼好的物料排出,再进行下一批物料的密炼。密炼机操作简单,而且物料无需进行特殊的预处理,设备工作原理易掌握,但是由于密炼机的间歇混炼,每一批混炼的物料都存在有差异,再加上混炼过程中能量的波动以及混炼室内物料的流动特性等因素限制了混炼物料的质量的提高。这种间歇式的传统密炼设备得到的混炼物料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工业生产中高端产品的要求。传统的密炼机存在设备能耗大、产品质量波动大、生产效率低、密炼效果有限制等固有缺陷,已经成为高分子材料加工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高分子材料的混炼加工亟待在技术和设备上有新的突破和进展。为了提闻闻分子材料密炼的生广效率,提闻密炼广品的质量并尽可能的降低生广能耗,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工艺以及设备方面的优化研究。新的工艺,如更优化的混炼配方的开发;设备优化方面主要是对混炼设备的混炼转子或螺杆的改进。这些研究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混炼的生产效率,同时对混炼产品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但是在降低能耗方面效果并不明显,很难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偏心螺旋的高分子材料连续密炼过程强化装置,以解决高分子材料密炼加工过程中能耗高、密炼过程不连续、效率低等问题。本技术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偏心螺旋的高分子材料连续密炼过程强化装置,主要由与各自旋转轴线偏心的第一螺旋转子和第二螺旋转子及定子组成;第一螺旋转子和第二螺旋转子异向旋转啮合,置于空心的定子中;第一螺旋转子和第二螺旋转子的外表面为偏心啮合型凸棱结构,第一螺旋转子的凸棱结构轴线和第二螺旋转子的凸棱结构轴线分别与本第一螺旋转子的转子旋转轴线和第二螺旋转子的转子旋转轴线存在相同的偏心量,且第一螺旋转子和第二螺旋转子的水平偏心方向相同排布,偏心量大于O而小于定子内腔半径与螺旋转子的凸棱结构表面半径之差;第一螺旋转子和第二螺旋转子均设有排列相同的三块凸棱体,第一螺旋转子分别设有第一螺旋凸棱体、第一三角状凸棱体和第二三角状凸棱体;第二螺旋转子分别设有第二螺旋凸棱体、第三三角状凸棱体和第四三角状凸棱体;第一螺旋凸棱体和第二螺旋凸棱体为绕转子圆柱外表面轴向的螺旋体;第一三角状凸棱体和第二三角状凸棱体以及第三三角状凸棱体和第四三角状凸棱体分别为设置在转子两端,顶点相对交错分布的三角状凸棱体;第一螺旋转子上的第一螺旋凸棱体、第一三角状凸棱体和第二三角状凸棱体分别与第二螺旋转子上的第二螺旋凸棱体、第三三角状凸棱体和第四三角状凸棱体形成的间隙啮口 O优选地,所述偏心量大于定子内腔半径与螺旋转子的凸棱结构表面半径之差的三分之一,小于定子内腔半径与螺旋转子的凸棱结构表面半径之差。本技术两转子内啮合转动时,由于螺旋转子凸棱结构的轴线同本转子旋转轴线偏心,转子与定子内壁面的间隙、两转子的径向啮合间隙和轴向啮合间隙周期性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纳入物料随转子与定子内壁面的间隙、两转子的径向啮合间隙和轴向啮合间隙周期性变化被塑化挤压输送。在这种连续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中,物料在外力和外热的复合作用下承受了剪切、拉伸、混合、塑化和均化,从而达到对物料强化密炼效果。本技术采用基于偏心螺旋的高分子材料连续密炼过程强化方法及装置,解决了传统高分子材料密炼技术及设备生产不连续、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与传统高分子材料密炼技术及设备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物料混炼过程连续,生产效率提升,能耗降低,混匀度高度稳定,物料分散混合效果好;2、混炼塑化的能力不依赖于物料的物理特性,密炼的稳定性提高,对物料的适应性提闻;3、整个混炼塑化的过程使物料的拉伸和剪切的强度均提高,混炼效果好,产品质量提高,降低了生产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基于偏心螺旋的高分子材料连续密炼过程强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图3为偏心螺旋密炼转子结构示意图;图4为基于偏心螺旋的高分子材料连续密炼过程强化装置与螺杆输运装置组合连续密炼设备结构示意图;图5为基于偏心螺旋的高分子材料连续密炼过程强化装置的注射设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基于偏心螺旋的高分子材料连续密炼过程强化装置主要由与各自旋转轴线偏心的第一螺旋转子I和第二螺旋转子II及定子8组成;第一螺旋转子I和第二螺旋转子II异向旋转啮合,置于空心定子8中。第一螺旋转子I和第二螺旋转子II的外表面为偏心啮合型凸棱结构,第一螺旋转子I的凸棱结构轴线2和第二螺旋转子II的凸棱结构轴线5分别与本第一螺旋转子的转子旋转轴线3和第二螺旋转子的转子旋转轴线7存在相同的偏心量e,且第一螺旋转子I和第二螺旋转子II的水平偏心方向相同排布,偏心量e大于O而小于定子8内腔半径与螺旋转子的凸棱结构表面半径之差。优选地,偏心量大于定子内腔半径与螺旋转子的凸棱结构表面半径之差的三分之一,小于定子内腔半径与螺旋转子的凸棱结构表面半径之差。第一螺旋转子I和第二螺旋转子II分别与第一同心轴I和第二同心轴6连接;第一螺旋转子I和第二螺旋转子II均设有排列相同的三块凸棱体,第一螺旋转子I分别设有第一螺旋凸棱体14、第一三角状凸棱体15和第二三角状凸棱体17 ;第二螺旋转子II分别设有第二螺旋凸棱体10、第三三角状凸棱体4和第四三角状凸棱体13 ;第一螺旋凸棱体14和第二螺旋凸棱体10为绕转子圆柱外表面轴向的螺旋体;第一三角状凸棱体15和第二三角状凸棱体17以及第三三角状凸棱体4和第四三角状凸棱体13分别为设置在转子两端,顶点相对交错分布的三角状凸棱体;第一螺旋转子I和第二螺旋转子内啮合旋转,第一螺旋转子I上的第一螺旋凸棱体14、第一三角状凸棱体15和第二三角状凸棱体17分别与第二螺旋转子II上的第二螺旋凸棱体10、第三三角状凸棱体4和第四三角状凸棱体13形成的间隙啮合。第一螺旋转子I和第二螺旋转子内啮合旋转导致偏心方向相对位置的变化,使得第一螺旋转子I和第二螺旋转子与定子8内壁面的第一间隙9、第二间隙16以及及第一螺旋转子I和第二螺旋转子的径向啮合间隙11和轴向啮合间隙12均呈周期性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变化,纳入该间隙的物料随着间隙的容积变化被研磨、挤压、输送,使物料在两转子轴向循环连续密炼的过程被强化。实施例2参考图4,偏心转子、螺杆组合连续密炼设备主要由双螺杆送料装置1、基于偏心螺旋的连续密炼过程强化装置I1、输送定型装置III三部分组成。其中送料装置I主要实现物料的添加及输送,基于偏心螺旋的连续密炼过程强化装置II主要实现物料的密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偏心螺旋的高分子材料连续密炼过程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要由与各自旋转轴线偏心的第一螺旋转子和第二螺旋转子及定子组成;第一螺旋转子和第二螺旋转子异向旋转啮合,置于空心的定子中;第一螺旋转子和第二螺旋转子的外表面为偏心啮合型凸棱结构,第一螺旋转子的凸棱结构轴线和第二螺旋转子的凸棱结构轴线分别与本第一螺旋转子的转子旋转轴线和第二螺旋转子的转子旋转轴线存在相同的偏心量,且第一螺旋转子和第二螺旋转子的水平偏心方向相同排布,偏心量大于0而小于定子内腔半径与螺旋转子的凸棱结构表面半径之差;第一螺旋转子和第二螺旋转子均设有排列相同的三块凸棱体,第一螺旋转子分别设有第一螺旋凸棱体、第一三角状凸棱体和第二三角状凸棱体;第二螺旋转子分别设有第二螺旋凸棱体、第三三角状凸棱体和第四三角状凸棱体;第一螺旋凸棱体和第二螺旋凸棱体为绕转子圆柱外表面轴向的螺旋体;第一三角状凸棱体和第二三角状凸棱体以及第三三角状凸棱体和第四三角状凸棱体分别为设置在转子两端,顶点相对交错分布的三角状凸棱体;第一螺旋转子上的第一螺旋凸棱体、第一三角状凸棱体和第二三角状凸棱体分别与第二螺旋转子上的第二螺旋凸棱体、第三三角状凸棱体和第四三角状凸棱体形成的间隙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金平晋刚杨智韬何和智殷小春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华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