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难切削材料、小模数内齿轮的电解加工装置,属于电解加工
技术介绍
内齿轮是现代机械设备中重要的联接构件,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运输、航空航天、化工、冶金等工程领域,例如汽车变速箱、行星齿轮系、机床传动装置、机械增压器等。内齿轮的加工精度、质量、效率也直接影响到机器的工作性能、使用寿命和制造成本。传统工艺中,内齿轮的加工通常安排在热处理之后,作为最终加工,而热处理后的工件硬度较高,强度较大。若采用拉削工艺加工,刀具磨损很快,通常一把价值数万元的拉刀的使用寿命仅有几十次;若采用数控铣削工艺加工,不仅加工成本较高,而且加工得到的工件表面会有难以去除的飞边、毛刺。本技术针对的加工对象是难切削材料、小模数内齿轮,其毛坯材料多为高温合金、不锈钢、钛合金、硬质合金等,若采用传统的切削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中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加工硬化严重,进而刀具磨损严重;产生的切屑不易控制,容易出现“粘刀”现象或形成积屑瘤,使工件表面光洁度下降;材料线膨胀系数较大,工件易变形,尺寸精度也难以保证。并且,小模数的内齿轮结构属于内型面难加工结构,传统加工工艺也难以胜任其加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难切削材料、小模数内齿轮电解加工装置,包括:脉冲电源、电解液循环过滤系统、加工机床控制系统、阴极系统、工件(5)、工件夹具、密封部分、工作箱(9)、工作台(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系统包括工具阴极(4)、阴极连杆(3)、阴极接头(22),工具阴极(4)安装在阴极接头(22)的一端,阴极接头(22)的另一端与阴极连杆(3)以螺纹相连,三者具有相连通的电解液通道;电解液循环过滤系统的进液管(18)与阴极连杆(3)相连;所述工件夹具包括端盖(2)、有机玻璃腔体(1)、导电压块(7),其中,工件(5)置于有机玻璃腔体(1)内,由有机玻璃腔体内壁对工件进行径向定位,有机玻璃腔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旭东,赵建社,刘青海,王超恒,丰莉,王峰,肖雄,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